题名

後現代翻譯美學:論譯者的任務

并列篇名

The Postmodernist Aesthetics of Translation: On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DOI

10.29716/TKSFLL.200612.0007

作者

吳錫德(Hsi-Deh Wu)

关键词

翻譯 ; 詮釋 ; 作品意圖 ; 主體性 ; 譯者的任務 ; 班雅明 ; 德里達

期刊名称

淡江外語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8期(2006 / 12 / 01)

页次

245 - 25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擬從「後現代」理論中,探索文學翻譯過程中譯者的任務及其操作空間。當前「後現代」美學理論強調多元、對等及主體性,譯者在文學作品的翻譯過程中便面臨了許多新的挑戰及新的任務。從傳統尊重原文及原著者的「信達雅」理論,到班雅明點出的譯者的新任務,開啟了譯者的主體性問題的討論。接著德里達等人更提出「文本主體性」的觀點,也就更加凸顯並宣示了後現代翻譯美學的精神。本論文除探討此一新翻譯理論觀點外,亦將結合若干翻譯實務及思考,企能歸納諸家觀點,梳理出一套結合理論及實務的文學翻譯論述。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and some strategies from a postmodernist perspective. With the emphases on multiculturalism, equivalence and subjectivity in the aesthetics of postmodernism,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faces more challenges. From the traditional demand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to be ”faithful, communicative and elegant,” exhorting the translator to follow strictly the original work and its author, to the thesis of Walter Benjamin about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we find an open field available for the discussions of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The theory of ”textual subjectivity” advocated by Jacques Derrida and others shows clearly the spirit of the aesthetic of postmodernism.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offer som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thoughts, to suggest some suitable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on,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6)。翻譯與「世/釋」界的意義國際研討會,台北:
  2. Ballard, M.(1995).De Ciceron à Benjamin: Traducteurs, traductions, réflexions.Lille: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Lille.
  3. Benjamin, W.、陳永國編(2005)。譯者的任務。翻譯與後現代性
  4. Culler, J.、Eco、于寧根譯(2005)。詮釋與過度詮釋
  5. de Man, P.、陳永國編(2005)。結論:瓦爾特·本雅明的“譯者的任務”。翻譯與後現代性
  6. Derrida, J.、陳永國編(2005)。巴別塔。翻譯與後現代性
  7. Eco, U.,于寧根(譯)(2005).Interpreta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北京:三聯.
  8. Graham, J. F.、陳永國編(2005)。圍繞巴別塔的爭論。翻譯與後現代性
  9. Hatim, B.、Mason. I.、王文斌譯(2005)。話語與譯者。北京:外語教究。
  10. Steiner, G.(1992).After Bable: Aspects of language & transl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 三島憲一、賈京譯(2001)。本雅明:破壞·收集·記憶。石家庄:河北教育。
  12. 李文革(2004)。西方翻譯理論流派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13. 尚杰(2006)。精神的分裂:與老年德里達對話。上海:同濟大學。
  14. 胡功澤(2006)。從德國浪漫主義看班雅明“譯者天職”。外國語文研究,53-76。
  15. 陳永國編(2005)。翻譯與後現代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16. 雅各布斯、陳永國編(2005)。翻譯的猙獰:瓦爾特·本雅明的“譯者的任務”。翻譯與後現代性
  17. 廖七一(2006)。胡適詩歌翻譯研究。北京:清華大學。
  18. 劉宓慶(2005)。新編當代翻譯理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
  19. 劉宓慶(1995)。翻譯美學導論。台北:書林。
  20. 錢鍾書(1990)。七綴集。台北:書林。
被引用次数
  1. 萬壹遵(I-Tsun Wan)(2022)。見諸相非相:談班雅明翻譯理論的浪漫性。編譯論叢。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