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誰是患者?民國時期「文明病」的誕生

并列篇名

Who is Patient: Emerge of the "Disease of Civilization" in Republican China

DOI

10.30384/CHNCCU.202109_(36).0005

作者

曹育愷(Tsao, Yu-Kai)

关键词

現代 ; 進步 ; 身體 ; 文明病 ; 神經衰弱 ; Modernity ; Rrogress ; Body ; Diseases of Civilization ; Neurasthenia

期刊名称

政大史粹

卷期/出版年月

36期(2021 / 09 / 01)

页次

125 - 14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以文明病為討論個案,透過考察詞彙的使用與流傳軌跡,勾勒出使民國時期,使相關疾病概念得已發展的社會背景。本文主張,藉由討論文明病,能夠讓我們理解民國時期,文明/現代/進步等概念,如何被接受以及想像。本文發現,文明病於最初被提出時,具有濃厚的政治意涵。然而,於詞彙發展的過程中,相關論者開始使用文明病的概念,質疑「文明」等同「進步」的主張。基此,本文嘗試指出文明病具有的研究潛力,透過分析文明病的相關輿論,我們能夠跳脫出文明與野蠻;進步與退步的二元框架,更細緻地探詢民國時期的觀念變化。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rm "Diseases of Civilization" and strives to outline the social context that allowed for developing related pathological concepts in Republican China by examining its usage and transmission trajectory, which help us understand how the concepts such as "civiliza-tion", "modernity", and "progress" were accepted and imagined in Republican China.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Diseases of Civilization was initially introduced with a strong political connotation; however, Diseases of Civilization was used as an idea to question the claim that "civilization" is equivalent to "progress". This paper also attempts to point out the research po-tential of Diseases of Civilization. By analyzing public opinions, we can break away from the binary framework of civilized and uncivilized or progress and regression and more sophisticat-edly inquire into the changes of perceptions in Republican Chin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王文基(2011)。心理的「下層工作」:《西風》與1930-1940年代大眾心理衛生論述。科技醫療與社會,13,15-88。
    連結:
  2. 張哲嘉(2004)。《婦女雜誌》中的“醫事衛生顧問。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2,145-168。
    連結:
  3. 張寧(2003)。是運動還是讀博?跑狗論述與現代上海的成型(1927-1933)。中研院近史所研究集刊,42,73-124。
    連結:
  4. 陳元朋(2009)。清末民初的上海西餐館:以“區分”、“認同”、“空間”及“失禮”爲主的初步討論。東華人文學報,15,165-219。
    連結:
  5. 彭小妍(1997)。「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覺派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317-355。
    連結:
  6. 彭小妍(2009)。一個旅行的疾病:「心的疾病」、科學術語與新感覺派。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205-248。
    連結:
  7. 彭小妍(2006)。浪蕩子美學與越界:新感覺派作品中的性別、語言與漫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121-148。
    連結:
  8. 楊佳嫻(2019)。都市新型空間與情感表述:公園與上海都市小說。清華中文學報,21,211-254。
    連結:
  9. 楊瑞松(2005)。想像民族恥辱: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東亞病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3,1-44。
    連結:
  10. 〈社評.願國民清夜自問〉,《大公報》(天津),1932年5月7日,第2版。
  11. 〈新語林:文明病〉《掃蕩》29(1933): 160-161。
  12. 心崧,〈現代文明病〉,《獨立青年》1.4(1926): 33-38。
  13. 王公博,〈科學叢談:醫學常識:(1)由手淫發生的社會衰弱〉《科學月刊》1.2(上海,1929): 160-161。
  14. 王文基(編),巫毓荃(編)(2018).精神醫學與近代東亞.臺北:聯經出版.
  15. 皮國立(2019).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臺北:臺灣商務出版.
  16. 同人,〈獨立青年宣言〉,《獨立青年》1.4(1926): 4-8。
  17. 牟鴻彞,〈性生活與肺結核的關係〉,《健康雜誌》1(上海,1930): 10-15。
  18. 李歐梵,毛尖(譯)(2006).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上海:牛津大學出版.
  19. 邵象伊,〈文明病〉,《醫事公論》18(1934): 4-6。
  20. 姜,〈中國醫事改進社創立旨趣書〉,《醫事公論》1(1933): 1-4。
  21. 馬溪水,〈文明病〉《翠英(蘇州)》(1929年,第2期),79-80。
  22. 張濤,〈都市文明病〉,《醫藥報導》4.1(1940): 22。
  23. 張濤,〈都市文明病〉,《醫藥報導》3.12(1940-1941): 17、28、33、38。
  24. 彭小妍(2008)。一個旅行的文本:《昆蟲記》與上海新感覺派。東亞人文,1,224-261。
  25. 盧開益,〈牙齒衛生談〉,《大公報》(天津),1917年3月27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