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北市國小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教師的課程角色認同之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the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1st-9th Grade Curriculum Alignm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Curricular

DOI

10.6388/JES.200612.0043

作者

陳美瑛(Mei-Yin Chen);顏晴榮(Ching-Zon Yen);李龍鑣(Long-Biau Li)

关键词

課程角色 ; 角色認同 ; 九年一貫課程教師角色 ; Teacher's Curricular Role ; Cognition of teacher's Curricular Role ; The Teacher's Curricular Role on 1st-9th Grade Curriculum Alignment

期刊名称

教育科學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6卷2期(2006 / 12 / 01)

页次

43 - 5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自編之「教師課程角色認同問卷」為工具,以了解臺北市國小教師對於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以後,教師的課程角色認同情形。以下將各變項之差異達顯著水準者簡列於下: 一、教師對課程角色認同較高之向度為「課程設計者」、「課程執行者」、「課程評鑑者」,其次為「行動研究者」及「協同合作者」,較低之向度為「課程改革推動者」。 二、男性教師於「課程改革推動者」的認同高於女性教師。 三、五十歲以上教師對教師課程角色之「課程改革推動者」、「課程執行者」、「課程評鑑者」向度上之認同高於低年齡層的教師。 四、37~60班規模之學校教師於教師為「課程改革推動者」的認同高於12~36班教師;而60班以上教師於「協同合作」角色認同高於12~36班的教師。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how Taipei primary school's teacher their role in curriculum's Cognition. The data of the study came from the questionnaire (Cognition of teacher's Curricular Role) that I put together. Here are my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1. Teachers identify themselves more as a curriculum designer, executer, and evaluator; less as an action researcher and cooperator; least as a reformer. 2. Male teachers identify themselves as ”curriculum reformers” more than female teachers. 3. In identifying themselves as a reformer, executer and evaluator, teachers above age 50 score higher than teachers of younger age groups. 4. In identifying themselves as a reformer, teachers with 37-60 students per class sco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12-36 students per clas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Allport, G. W.(1961).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2. Fitch, C. E.(1990).Chicago School Reform: Who''s the Boss?.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rofessor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IL:
  3. Morris, B.(1971).Reflections on role analysis.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22,395-409.
  4. Prasch, J.(1990).How To Organize for school-Based Management.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5. 李俊湖(199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6. 李錫津、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1998)。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出版社。
  7. 李錫津、高新建主編(2001)。教師的課程參與。課程與教學通訊,5,1-4。
  8. 沈姍姍、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1998)。現代教育論壇第四集。台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9. 沈翠蓮(1994)。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10. 林生傳、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1999)。邁向課程新紀元(下)。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11. 林佩璇(1999)。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12. 林鏡湖(2002)。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13. 翁福榮(2001)。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14. 高強華(1997)。迎接教學生涯的新挑戰─教師專業成長面面觀。北縣教育,16,23-28。
  15. 高強華(1998)。迎接教師參與的教改新世紀-教師權利與義務的新境界。教育資料與研究,22,26-27。
  16. 高強華(2001)。九年一貫課程統整革新與教師專業成長。中等教育,52(1),136-148。
  17. 高新建主編(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參與人員的準備度。課程與教學通訊,2,13-16。
  18. 張德銳、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1999)。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
  19. 郭丁熒(1995)。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 郭丁熒、國立臺南師院主編(2000)。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從理論政策到執。高雄:復文。
  21. 郭生玉(1993)。心理育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22. 台北市教師專業成長研討會
  23. 陳伯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2000)。新世紀的教育展望。高雄:麗文。
  24. 陳鴻銘(1995)。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
  25. 游家政(1999)。面向新世紀的課程改革-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內涵及其對教師的衝擊。台北:教育部。
  26. 黃文三(1996)。教師的角色、責任及教學行爲。高市文教,58,50-56。
  27. 黃慧琦(1999)。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8. 楊文貴(1992)。台北師院駐校集中實習制度對實習生的教師態度、教師角色知覺及任教職志的影響效果之研究。台北師院學報,5,101-130。
  29. 劉春榮(1998)。教育鬆綁潮流中的教師專業自主。教師天地,95,30-37。
  30. 劉春榮(1998)。教師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天地,94,4-23。
  31. 劉雅婷(2000)。學校本位管理教師角色知覺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爲例。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32.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33.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34. 蔡碧璉(1993)。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35. 羅清水(1999)。學校教育的核心發展-落實學校本位經營。師友,382,18-21。
  36. 饒見維、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
被引用次数
  1. 羅譽翎,鍾政偉,錢俐伶,歐純妤,李沛儒(2021)。身在「服」中不知「服」-應用劇場理論建構旅遊服務中心人員服務績效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4(2),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