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影響教師專業認同的因果機制:以台東縣國中教師為例

并列篇名

The Causal Mechanism of Affec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 Examp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tung

DOI

10.6357/CCES.200912.0075

作者

楊賀凱(Ho-Kai Yang);黃毅志(Yih-Jyh Hwang)

关键词

教師專業認同 ; 制控信念 ; 工作滿意度 ; 心理幸福 ;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 locus of control ; job satisfaction ;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期刊名称

中正教育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8卷2期(2009 / 12 / 01)

页次

75 - 11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有了教師專業認同後,才會效忠教職,進而投入工作;所以教師專業認同是重要的變項。不過筆者尚未看到國內針對影響國中、小學教師專業認同之因果機制作量化實證研究的文獻。本研究則根據2005年「台東縣教育長期研究資料庫」之國中教師普查資料,對影響教師專業認同的因果機制做路徑分析,主要發現如下:一、台東縣國中教師的教師專業認同屬於中上程度。二、教師的內控信念、工作滿意度愈高,以及心理幸福中的成就感愈高、人際疏離感愈低,教師專業認同會愈高,模型的R^2高達 .46。三、原住民教師專業認同較本省閩南教師高,是因為原住民教師工作滿意度較高、內控信念較高。

英文摘要

With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teachers will just pledge loyalty to the duty of teaching, and then will devote themselves to jobs. So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Nevertheless, the authors hadn't found any domestic quantitative researches to explore the causal mechanism affec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yet. This research was to analyze causal mechanism influenc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by path analysis based on census data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tung from ”Taitung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conducted in 2005.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In Taitung, the average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between the medium and the highest. 2. The higher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job satisfaction, and achievement sense, and the lower interpersonal alienation sense teachers have; the higher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y have. Rz of the model is up to .46. 3. Aborigi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in-Nan teachers because aboriginal teachers have higher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吳璧如(2004)。幼稚園職前教師的教師效能感與在教承諾之關係。教育學刊,23,207-230。
    連結:
  2. 巫惠貞、巫有鎰(2001)。國小教師社會網絡、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台東縣與台北市爲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集刊,46,147-180。
    連結:
  3. 周鳳美、朱佩芬(2005)。實習教師建構教師專業認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20,1-26。
    連結:
  4. 林生傳(2004)。台灣近期教育改革的透視與省思。教育學刊,23,1-36。
    連結:
  5. 林俊賢、黃毅志(2008)。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客觀階級位置、文化資本與主觀階級認同:與其他職業做比較。教育研究集刊,54(3),99-136。
    連結:
  6. 姜添輝(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影響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2),157-197。
    連結:
  7. 楊巧玲(2008)。教育改革對教師專業認同之影響:五位國中資深教師的探索性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3(1),25-54。
    連結:
  8. Beijaard, D.(1995).Teachers' prior experiences and actual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1(2),281-294.
  9. Beijaard, D.,Meijer, P. C.,Verloop, N.(2004).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2),107-128.
  10. Beijaard, D.,Verloop, N.,Verntuot, J. O.(2000).Teachers'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6(7),749-764.
  11. Buchanan, B.(1974).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 in work organization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4),533-546.
  12. Burke, P. J.,Reitzes, D. C.(1991).An identity theory approach to commitment.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54(3),239-251.
  13. Cooper, K.,Olson, M. R.,M. Kompf (Eds.),W. R. Bond (Eds.),D. Dworet (Eds.),R. T. Boak (Eds.)(1996).Chang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identities and knowledge.London, UK:Falmer Press.
  14. Hasinoff, R. R.(1998).Winnipeg, MB, Canada,University of Manitoba.
  15. Kluegel, J. R.,Smith, E. R.(1986).Beliefs about inequality: Americans' views of what is and what ought to be.New York:Aldine de Gruyter.
  16. Korthagen, F. A. J.(2004).In 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a good teacher: Towards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in teacher educ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77-97.
  17. Lin, N.(1976).Foundations of social research.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8. Moore, M.,Hofman, J. B.(1988).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Israel.Higher Education,17(1),69-79.
  19. Park, I.(2005).Teacher commitment and its effec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high schools.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11(5),461-485.
  20. Rosenberg, M.,Schooler, C.,Schoenbach, C.,Rosenberg, F.(1995).Global self-esteem and specific self-esteem: Different concepts, different outcome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0,141-156.
  21. Rotter, J. B.(1966).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80(1),1-27.
  22. Sun, J. P.(2004).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principal leadership styles on teacher commitment.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32(2),18-31.
  23. Tziner, A.(1983).Choice and commitment to a military career.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1(1),119-126.
  24. Ware, H.,Kitsantas, A.(2007).Teacher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beliefs as predictors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00(5),303-310.
  25. Weiner, B.,Heckhausen, H.,Meyer, W. U.,Cook, R. E.(1972).Causal ascriptions and achievement behavior: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effort and reanalysis of locus control.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1(2),239-248.
  26. Wonnacott, R. J.,Wonnacott, T. H.(1979).Econometrics.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27. 丁鳳珠(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
  28. 王以仁(1992)。師院生任教承諾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6,1-49。
  29. 王明仁(2005)。教師養成背景與學生學業成績的關聯性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6(1),25-68。
  30. 王儷靜、邱淑玫(2002)。成爲教師:師院生的專業認同。教育研究月刊,99,58-72。
  31. 國民教育輔導團之定位與功能
  32. 江秋玫(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33. 吳育哲(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市,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34. 吳武典(2006)。師資培育的正思與迷思。台灣教育,638,2-6。
  35. 吳璧如(2002)。教師效能感之理論分析。教育研究資訊,10(2),45-64。
  36.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做比較。台灣師大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37. 巫有鎰(2007)。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原、漢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7(1),29-67。
  38. 巫有鎰、黃毅志(2009)。山地原住民的成績比平地原住民差嗎?可能影響台東縣原住民各族與漢人國小學生學業成績差異的因素機制。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1),41-89。
  39. 李文益、黃毅志(2004)。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成就的關聯性之研究-以台東師院爲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3-58。
  40. 李冠儀(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市,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41. 李新鄉(199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42. 李新鄉(2000)。師範校院公自費生與一般大學教育學程學生就讀滿意度、工作價值觀、教師角色知覺與任教承諾之比較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5-59。
  43. 沈水木(1995)。國小家長會對校務發展之影響。研習資訊,12(2),63-67。
  44. 沈姍姍、陳奎熹主編(1998)。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45. 周新富(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46.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47. 林勇輝(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48. 林南、盧漢龍(1989)。社會指標與生活質量的結構模型探討。中國社會科學,4,75-97。
  49. 林清山(1991)。多變量分析統計法。台北市:東華。
  50. 林瑞欽(198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51. 邱皓政(2005)。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市:雙葉。
  52. 孫志麟(2001)。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下職前教師的專業認同。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2),59-89。
  53. 張春興(1983)。從師大學生的求學心態檢討教師法「加強師範生專業精神」構想的成效。教育心理學報,16,1-28。
  54. 張笠雲(1987)。工作滿足:其概念與理論架構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3,63-86。
  55. 張善楠、黃毅志、洪泉湖主編、吳學燕主編(1999)。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56. 國小概況表(84~97學年度
  57. 國中概況表(87~97學年度)
  58.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13-50。
  59. 郭丁熒(1997)。師院學生的社會流動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7(2),181-196。
  60. 郭丁熒、台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編(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61. 郭生玉(1994)。影響教師工作心厭因素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1,93-143。
  62. 陳建志(1998)。族群與家庭背景對學業成績影響模式:以台東縣原漢學童做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21,85-106。
  63. 陳淑麗、熊同鑫(2007)。台東地區弱勢國中學生課輔現況與困境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76,105-130。
  64. 陳順利(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65. 陳聖謨(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66. 黃盈彰(2002)。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特性之研究-與高層專業人員等職業類別做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25,149-177。
  67. 黃盈彰(2002)。影響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因果機制。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2(1),155-197。
  68. 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3,55-58。
  69. 黃榮貴(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市,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70. 台東縣政府委託專題研究結案報告,計畫編號:091140530276
  71. 黃毅志、蔡明哲主編(2001)。台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
  72. 楊妙芬(1997)。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度、任教職志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0,97-132。
  73. 楊國樞譯、林碧舉譯、李美枝譯、劉君業譯、林邦傑譯、J. T. Roscoce著(1984)。行爲統計學。台北市:環球。
  74. 楊肅棟(2001)。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特質對原漢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台東縣國小爲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6(1),209-247。
  75. 葉國安(197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76. 劉春榮(1997)。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承諾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2,85-95。
  77. 劉春榮(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知覺、教師組織功能需求與教師專業承諾研究。高雄市:復文。
  78. 潘慶輝、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1999)。我的教學現場教育的夢和孩子的未來-談學校如何實施九年一貫課程。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市:
  79. 蔡俊傑、張順嶺(2004)。以結構方程模式探討教師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屏東師院學報,21,69-109。
  80. 蔡英芳(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81. 蔡琇韶(2003)。國小教師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時工作壓力之探討。台灣教育,620,57-63。
  82. 賴威岑(2005)。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幸福特質之探討:與其他職業的比較。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159-195。
  83. 藍瑞霓(1998)。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學報,11,59-80。
  84. 關秉寅、黃毅志、張笠雲主編、呂玉瑕主編、王甫昌主編(1997)。九○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85. 蘇寶珠(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
  86. 饒見維、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市:
  87. 顧爲元(2008)。轉型領導對組織公民行爲影響之研究-以組織承諾爲中介變項。教育與心理研究,31(1),205-231。
被引用次数
  1. 蘇船利、黃毅志(2012)。教師之抗爭意識以及專業自主意識與其參加組織意願的關連:以台東為範圍。教育實踐與研究,25(2),195-224。
  2. 蘇嘉蓉、蕭佳純(2012)。教師心理幸福感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臺東縣國中教師為例。學校行政,80,65-85。
  3. (2019)。代理/代課教師「製造甘願」之形塑經驗:臺南市某國中之個案研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9(1),43-89。
  4. (2019)。公立幼兒園教師領導與專業認同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25,6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