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網路霸凌的輔導策略

作者

黃國彰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諮商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396期(2018 / 12 / 05)

页次

6 - 1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李珮瑜(2015)。由網際空間倫理觀論網路公民課程之推動。學生事務與輔導,54(2),34-49。
    連結:
  2. 林育陞(2016)。新興的霸凌模式:網路霸凌。諮商與輔導,369,25-29。
    連結:
  3. 施琮仁(2017)。台灣青少年網路霸凌現況、原因與影響。中華傳播學刊,32,203-240。
    連結:
  4. 張瑜真,張鳳琴,李景美,邱瓊慧,龍芝寧,黃佳淳(2016)。國中學生「網路安全暨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先驅性研究。學校衛生,68,45-69。
    連結:
  5. 郭戎晉(2009)。初探「網路霸凌」(Cyber Bullying)衍生之法律議題。科技法律透析,21(4),15-20。
    連結:
  6. 賀欣音,郭丁熒(2012)。學生知覺學校支持與學生霸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國中為例。教育學誌,27,83-131。
    連結:
  7. 黃資富,張鳳琴,李景美,邱瓊慧(2014)。臺北市高職一年級學生網路霸凌預防教育介入成效評估。學校衛生,64,1-23。
    連結:
  8. 廖國良,黃正魁,張仁俊,劉籹君(2012)。臺灣網路霸凌之實證研究。資訊與管理科學,5(1),31-55。
    連結:
  9. 賴怡君(2015)。防制網路霸凌法律近期發展。科技法律透析,27(10),16-23。
    連結:
  10. 錢柏康(2016)。從生態系統理論看網路霸凌。諮商與輔導,369,18-21。
    連結:
  11. Brown, K.,Jackson, M.,Cassidy, W.(2006).Cyberbullying: Developing policy to direct responses that are equitable and effective in addressing this special form of bullying.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57,1-36.
  12. Finkelhor, D., Mitchell, K. J., & Wolak, J. (2000). Online victimization: A report on the nation's youth. 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 Exploited Children. Retrieved from October, 11, 2011, from http://www.unh.edu/ccrc/pdf/VictimizationOnlineSurvey.pdf
  13. Glew, G. M.,Fan, M.,Katon, W.,Rivara, F. F.(2008).Bullying and school safety.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152(1),123-128.
  14. Home, N. C. (2002). NCH 2002 Survey. Retrieved October 11, 2011, from http://www.nch.org.uk/itok/.
  15. Olweus, D.(1991).Bully/victim problems among school children: basic facts and effects of a school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Hillsdale, N. 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6. 孔令信(2015)。網路霸凌的自殺悲劇事件對生命教育的啟示。中華禮儀,32,57-60。
  17. 王皇玉(2015)。「網路霸凌」行為如何管制。犯罪防治研究專刊,5,51-52。
  18. 朱美瑰(2008)。網路犯罪新型態~看不見的拳頭:青少年網路霸凌現象初探。諮商與輔導,268,6-10。
  19. 江雅芳(2012)。看不見的拳頭~網路霸凌。師友月刊,543,54-57。
  20. 吳佳儀,李明濱,張立人(2015)。網路霸凌之身心反應與防治。臺灣醫界,58(6),9-13。
  21. 呂詩涵,胡嘉文(2015)。面對網路霸凌的因應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9),57-62。
  22. 宋宥賢(2018)。虛擬世界的攻擊與傷害:初探網路霸凌現象與防制策略討論。新社會政策,56,82-91。
  23. 李安軒(2013)。「網路霸凌」加害人霸凌行為的動機。諮商與輔導,334,39-41。
  24. 李金泉,陳佩虹,袁宇熙(2011)。科技大學學生網路霸凌受害經驗量表之發展。技職教育期刊,4,1-22。
  25.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2004)。國小兒童校園霸凌(bully)現象調查報告。兒福基金,未出版。
  26. 林俊傑(2008)。校園網路霸凌正在漫延。師友月刊,496,34-37。
  27. 林雅萍,任慶儀(2011)。國中校園學生霸凌現象之個案研究:以丁丁國中為例。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2,247-282。
  28. 侯崇文(2018)。校園霸凌嚴重性認知的社會學探討。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29,31-58。
  29. 施俊良,張博文,許華孚(2015)。國小校園學童霸凌行為之研究—以某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為例。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7(1),141-205。
  30. 高毓霠(2015)。防杜網路霸凌上網要有禮。禪天下,124,42-47。
  31. 郭又正(2011)。基層教師對抗網路霸凌。台灣教育,672,45-47。
  32. 陳怡儒,鄭瑞隆,陳慈幸(2010)。少年網路霸凌被害因素研究—以日常活動被害理論分析。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2(2),100-140。
  33. 曾淑萍,蘇桓玉(2012)。國中學生網路霸凌被害恐懼感之研究。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4(1),1-33。
  34. 劉世閔,陳素貞(2010)。「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論校園網路霸凌。國教新知,57(4),10-19。
  35. 劉念肯(2013)。網路霸凌的特徵與課題。諮商與輔導,336,2-3。
  36. 劉焜輝(2013)。網路霸凌與學校教育。諮商與輔導,336,1-1。
  37. 蔡佳叡(2014)。隱藏的暴力—青少年網路霸凌。彰基院訊,31(11),6-7。
被引用次数
  1. 黃國彰,張馨方(2020)。青少年網路霸凌之特性、行為與解決策略。諮商與輔導,417,33-36+55。
  2. 林楷雯,李怡君(2020)。隱形傷口-網路霸凌與自殺之相關探究。諮商與輔導,4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