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莊子》的他者倫理-以〈德充符〉的文學書寫為例

作者

賴錫三

关键词

莊子 ; 他者 ; 倫理 ; 同一性 ; 差異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19 / 12 / 01)

页次

1 - 5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莊子》充滿對事物的具體賞識與細微覺察,並藉由精微深描之文學技藝,一方面觀照人間事物的詭譎處境,另一方面顯露愛惜天地萬物的差異生機。這種文學書寫不宜以雕蟲小技視之,本文傾向從三個相互交織現象來理解其豐富意義:一,《莊子》在解構宏大形上道學的抽象論述後,以文學書寫表現它重新團結在「即物而道」的微觀之形上學之拯救努力。二,在「以物觀物」的細微描述中,既批判講求全體忽視差異的總體形上學暴力,也同時批判與形上學共構的道德暴力,以求解放出「非人類中心」的他者倫理關懷。三,微觀細品即物愛物的文學書寫,應與《莊子》對「同一性思維」的批判性合併觀之,如此方能掌握《莊子》文、哲兩行的特質。總體言之,《莊子》的他者倫理關懷,同時奠基在三根支柱上:一是對總體性的形上學解構,二是對同一性思維的哲學批判,三是微觀深描的文學書寫。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何儒育(2016)。論《莊子•德充符》之創傷療癒。清華學報,新46(1),1-40。
    連結:
  2. 賴錫三(2015)。藏天下於天下的「安命」與「任化」:《莊子》「不解解之」的死生智慧。應用倫理評論,59,101-122。
    連結:
  3. 賴錫三(2016)。《莊子》「天人不相勝」的自然觀—神話與啟蒙之間的跨文化對話。清華學報,46(3),405-456。
    連結:
  4. 賴錫三, Hsi-san(2015)。《莊子》的養生哲學、倫理政治與主體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7,49-90。
    連結:
  5. 賴錫三, Hsi-san(2015)。《老子》的渾沌思維與倫理關懷。臺大中文學報,49,1-42。
    連結:
  6. Bataille、 Georges,陳慶浩, Qing-hao(譯)(Trans.) ,澄波(譯), Po(Trans.)(1997).文學與惡.臺北=Taipei:國立編譯館=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7. Bowie、 Fiona,金澤,何其敏(譯)(2004).宗教人類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 Douglas、 Mary,黃劍波(譯), Jian-po(Trans.)(2008).潔淨與危險.北京=Beijing:民族出版社=Publishing House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9. Goffman、 Erving,徐江敏(譯)(201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0. Goffman、 Erving,曾凡慈(譯)(2010).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11. Levinas、 Emmanuel,汪素芳(譯), Su-fang(Trans.),賴俊雄(校 ), Jun-xiong(Trans.)(2007)。形上學與超越。中外文學,36(4),39-63。
  12. Ricoeur、 Paul,翁紹軍(譯), Shao-jun(Trans.)(1992).惡的象徵.臺北=Taipei:桂冠圖書股份公司=Laureate Book Co..
  13. Ziporyn, Brook(2013).Ironies of Oneness and Difference: Coherence in Early Chinese Thought; 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Li.New York:SUNY Press.
  14. Ziporyn, Brook(2009).Zhuangzi: The Essential Writings with selections from traditional commentaries.Indianapolis: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5. Ziporyn, Brook(2013).On Sort of Knowing: The Daoist Unhewn.Common Knowledge,19(1)
  16. 汪民安(2008).尼采與身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7. 林鎮國(2004).空性與現代性.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8. 馬欣(2017)。本雅明對中國書法的闡釋及其筆迹學思想。《否定與承認─批判理論及其最新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19. 細見和之,謝海靜(譯),李浩原(譯)(2002).阿多諾:非同一性哲學.河北:教育出版社.
  20. 郭慶藩(輯)(1985).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21. 陳旭東(2017)。形而上學的微觀邏輯拯救。《《否定辯證法》翻譯與研究─第一屆批判理論工作坊》會議論文集
  22. 劉滄龍, Tsang-Long(2016)。內在多元的主體。氣的跨文化思考:王船山氣學與尼采哲學的對話,臺北=Taipei:
  23. 德希達,張寧(譯)(2004).書寫與差異.臺北:國立編譯館.
  24. 賴錫三(2018)。大陸新子學與台灣新莊子學的合觀對話─「學術政治、道統解放、現代性回應」。思想,35,1-41。
  25. 賴錫三(2013)。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文與哲,22,39-96。
被引用次数
  1. 陳康寧(2021)。《莊子》的解構哲學與他者倫理。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9(1),1-55。
  2. 陳湧漢(2023)。迴視:試論莊子的「落入」與「轉化」。清華學報,53(1),1-36。
  3. 林慈涵(2020)。《莊子》的判斷模式。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59,71-101。
  4. 潘君茂(2021)。就不欲入,和不欲出:《莊子.人間世》倫理觀及〈齊物論〉形上依據。中正漢學研究,37,217-247。
  5. (2023)。臺灣「跨文化莊子學」的發展:美學與倫理的當代視野。文與哲,43,33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