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西餐的傳入與近代上海飲食觀念的變化

并列篇名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Food and the Change of Dietary Ideas in Modern Shanghai

DOI

10.30152/JCDC.201101.0004

作者

陳尹嬿(Yin-Yen Chen)

关键词

上海 ; 西餐 ; 番菜館 ; 飲食衛生 ; Shanghai ; Western food ; Fan-cai restaurant ; dietary hygiene

期刊名称

中國飲食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7卷1期(2011 / 01 / 01)

页次

143 - 20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末民初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並不僅止於軍事、政治、思想,對於民生亦是影響甚巨,不論是食、衣、住、行無一不受影響。而「食」對於中國人來說,雖是日常瑣事,卻舉足輕重,從食材到禮儀,發展了數千年之久,對於吃更有自己的一套哲學;在面臨到西方飲食文化傳入時,中國人不僅抱著好奇的心態去探索,另一方面亦從民族優劣來比較中西的飲食,牛肉因此開始出現在上海居民的餐桌上。番菜館的設立是爲了滿足中國人吃西餐的好奇心,由於價昂,因此上番菜館也成爲富人炫耀財富的方式,然而西餐不僅僅是口味上與中餐有極大差異,在用餐禮儀、與餐具的使用上亦與中餐大相逕庭。營養素觀念的引進,更讓中國人對於食物有根本上的新認識,也導致了現代烹飪學之發展。除此之外,飲食更與現代衛生觀念密不可分,除了維持生命之所需以外,更與疫病息息相關,飲食衛生因此在傳統意義上更加增了現代衛生之涵義。

英文摘要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ung Cheng During the last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China was influenced by Western culture not only in military affairs, politics, and ways of thinking but also in people's livelihood, including 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Though food appears trivial, the Chinese consider it crucial and have been developing a philosophy of food ranging from ingredients to dining etiquett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hinese explored Western food culture with curiosity when it was introduced. On the other hand, they compared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Hence beef began to be served on the dining table in Shanghai and there were Fan-cai (”foreign food”) restaurants satisfying the Chinese' curiosity. Dining at Fan-cai restaurants was costly and adopted by the rich as a means to show off. Nevertheless the flavors of Western and Chinese food were radically different; dining etiquette and tableware also strikingly diverged from each oth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otion of nutrients led the Chinese to delve deeper into the fundamentals of food and develop modern gastronomy. In addition, diet became inseparable from contemporary health concepts. Diet, besides sustaining lives, was also closely connected with diseases. Therefore traditional dietary hygiene came to be supplemented with modern health concep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胡成(2007)。「不衛生」的華人形象:中外間的不同講述─以上海公共衛生為中心的觀察 (1860-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6,1-43。
    連結:
  2. 陳尹嬿(2009)。民初上海咖啡館與都市作家。中國飲食文化,5(1),55-103。
    連結:
  3. 陳元朋(2009)。清末民初的上海西餐館─以「區分」、「認同」、「空間」及「失禮」為主的初步討論。東華人文學報,5,165-519。
    連結:
  4. 楊玉君(2008)。雙面餃子─從顛不棱談起。中國飲食文化,4(1),25-51。
    連結:
  5. 雷祥麟(2004)。衛生為何不是保衛生命?民國時期另類的衛生、自我、與疾病。台灣社會研究,54,17-59。
    連結:
  6. 徐珂編,《民國九年上海商業名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20。
  7. 上官悟塵,《食物常識》,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8. 忘閑,〈與焦虹第二書〉,《晶報》1923 年7 月21 日。
  9. 上海市檔案館咖啡西菜同業公會檔案,〈公會懇請食米配給〉,檔案號S325-1-26。
  10. 王定九,《上海門徑》,上海:上海中央書局,1935。
  11. 鄭伯奇,《西洋禮節大全》,上海:智慧書局,1948。
  12. 不著撰人,〈沙利文之顫動椅〉,《申報》1926 年12 月10 日。
  13. 包天笑,〈一年有半〉,《晶報》1911 年12 月13 日。
  14. 舊燕,〈喫飯方式〉,《晶報》1937 年3 月24 日。
  15. 君立,〈母親與小孩的飲食〉,《婦女雜誌》16.7 (1930):73-81。
  16. 上海市檔案館咖啡西菜業同業公會檔案,〈1950.12.31 重估財產報告表〉,檔案號S325-4-22。
  17. 《上海市大觀》,上海:美術圖書公司,1933.11。
  18. 不著撰人,〈麵包問題〉,《申報》1927 年3 月3 日。
  19. 張若谷,〈飲冰室巡禮〉,《戰爭飲食男女》,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3。
  20. 農隱,〈育兒上的要項〉,《婦女雜誌》13.1 (1927):29-30。
  21. 招勉之,〈牛歌〉,《語絲》18 (1928):33-36。
  22. 時希聖,《中西精美食譜》,上海:廣益書局,1932。
  23. John B. Powell. 1945. My Twenty-Five Years in China.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ampany.
  24. 婉宜,〈蚊蠅與衛生〉,《婦女雜誌》1.9 (1915):5-11。
  25. 梅夢,〈各種獸肉之研究〉,《婦女雜誌》1.2 (1915):5-8。
  26. 南傑,〈談戰時的飲食店〉,《晶報》1937 年1 月25 日。
  27. 廣告頁,《婦女雜誌》17.12 (1931):72-73。
  28. 魏壽鏞,〈小兒之衣食住〉,《婦女雜誌》3.11 (1917):2。
  29. 上海市檔案館咖啡西菜業同業公會檔案,〈上海市西菜業同業公會業規〉,檔案號325-1-9。
  30. 王昌年編,《大上海指南》,上海:東南文化服務社,1947。
  31. 農隱,〈食物的調理〉,《婦女雜誌》13.1 (1927):83。
  32. 微塵,〈孕婦及產婦的飲食〉,《婦女雜誌》16.5 (1930):37-41。
  33. 蕙霞,〈飲食物之產生〉,《婦女雜誌》1.11 (1915):21-28。
  34. 潘衎,《中西餐烹製法大全》,廣州:廚郇會,1934。
  35. 不著撰人,〈國粹與衛生〉,《中央日報》1931 年2 月9 日,2 版。
  36. 不著撰人,〈國人自創咖啡廠嚆矢〉,《申報》1933 年6 月26 日。
  37. 吳江丁逢甲堃生,〈中饋談〉,《婦女雜誌》1.4 (1915):32。
  38. 于素,〈當心冷飲〉,《申報》1939 年7 月23 日,頁398。
  39. 李公耳,《西餐烹飪秘訣》,上海:世界書局,1923。
  40. 西神,〈夏日兒童之下痢〉,《婦女雜誌》3.11 (1917):25-26。
  41. 上海市檔案館法租界公董局檔案,〈1909-1942 年法國公董局咖啡館及酒館章程(稅則及規定營業時間等)〉,檔案號U38-4-2080。
  42. 問津,〈「聖廚」奧桑羅潑〉,《摩登》1.3 (1939):36-38。
  43. 欲滴,〈洋饕語〉,《晶報》1925 年8 月15 日。
  44. 孫宗復編,《上海遊覽指南》,上海:中華書局,1935。
  45. 上海市檔案館法租界公董局檔案,〈nesta 麵包廠申請回覆〉,檔案號U1-16-1488(2)。
  46. 〈日使賓客〉,《點石齋畫報》,第23 號(1884.11),頁82 乙11。
  47. 包天笑,〈一年有半〉,《晶報》1923 年5 月3 日。
  48. 梅夢,〈新烹飪〉,《婦女雜誌》1.7 (1915):14。
  49. 不著撰人,《新聞報》1916 年10 月31 日。
  50. 任研幽,〈論家庭衣食住之當注意〉,《婦女雜誌》1.5 (1915):9。
  51. 康有為,〈治體五 變法中 上皇帝書第三〉,見《皇朝經世文三編》,陳忠倚編,上海:上海書局石印本,1902。
  52. 叢琯珠編譯,《新編家事教科書》,上海:羣益書社,1911。
  53. 梅夢,〈雞卵之研究〉,《婦女雜誌》1.1 (1915):17。
  54. 夢蘭,〈兒童健康之保護法〉,《婦女雜誌》1.11 (1915):19-20
  55. 蕭閒叟編,《烹飪法》,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
  56. 皮唐氏著、梨麗譯〈庖廚須知〉,《婦女雜誌》2.9 (1916):9。
  57. 黃震遐,〈霞飛路上的咖啡店〉,《申報》1929 年1 月6 日。
  58. 常熟夫移館主人,〈第一百十四問〉,《格致新報》第10 冊,1898。
  59. 上海青年出版社,《上海各界業名錄》,上海:上海青年出版社,1947。
  60. 魏壽鏞,〈小兒之衣食住〉,《婦女雜誌》4.6 (1918):1。
  61. 西階,〈說小喫〉,《晶報》1936 年9 月8-14 日。
  62. 劉豁公,《上海竹枝詞》,上海:雕龍出版部,1925。
  63. 潘仁,《飲食衛生法》,上海:中華書局,1946。
  64. 上海市檔案館咖啡西菜同業公會檔案,〈上海市公共娛樂場所管理規則〉,檔案號S325-1-24。
  65. 吳友如等,〈得窺全豹〉,《點石齋畫報》丙 (1884.5-1885.4)。
  66. 農隱,〈食品的貯藏〉,《婦女雜誌》13.1 (1927):86。
  67. 沈芳,〈婦女衛生〉,《婦女雜誌》1.1 (1915):3-4。
  68. 不著撰人,〈小家庭學第一課〉,《良友》101 (1935):40。
  69. 朱雲樓,〈學齡兒童的衛生〉,《婦女雜誌》11.11 (1925):1750-1751。
  70. 傅蘭雅,〈論體質之原〉,《格致彙編》,光緒二年,上海格致書院刊本。
  71. 伯熙、陳榮廣,《老上海》,上海:泰東圖書局,1919。
  72. 不著撰人,〈新食譜〉,《晶報》1922 年5 月15 日。
  73. 行雲,〈雋語〉,《晶報》1933 年6 月22 日。
  74. 李九思,〈改良家事教育談〉,《婦女雜誌》13.1 (1927):40。
  75. 天壤,〈寺西咖啡館〉(三),《晶報》1937 年4 月11 日。
  76. 上海市檔案館法租界公董局檔案,〈To the Licenseeof 1255 Bubbling Well Road,Restaurant Without liquor〉,原檔案編號S.R.NO.3591/42。
  77. 王素珍,〈小兒於梅雨期中之衛生談〉,《婦女雜誌》1.11 (1915):28-29。
  78. 上海市檔案館咖啡西菜同業公會檔案,〈上海市西菜咖啡同業公會有音樂舞池設備會員有音樂時間內茶價表〉,S325-1-27。
  79. 上海市檔案館咖啡西菜業同業公會檔案,〈1914 年以前上海市西菜咖啡商業同業公會已故的同業負責人名單〉,檔案號S325-1-30。
  80. 屠詩聘,《上海軼事大觀》,上海:中國圖書編譯館,1948。
  81. 素琴,〈食物之腐敗及防除法〉,《婦女雜誌》1.3 (1915):23-25。
  82. 盧壽籛,《烹飪一斑》,上海:中華書局,1917。
  83. 清王韜(1969)。瀛壖雜志。臺北:廣文書局。
  84. 清袁枚(2006)。隨園食單。上海:文匯。
  85. 清陳蕙亭(1962)。增補珍本醫書集成。臺北:世界書局。
  86. 清顧仲(2005)。養小錄。西安:三秦出版社。
  87. Anderson, E.N.(1988).The Food Of China.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88. Murphey, Rhoads(1953).Shanghai: Key to Modern Chin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89. New, Christopher、唐鳳樓譯(1987)。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
  90. Shao, Qin(1998).Tempest Over Teapots: The Vilification of Teahouse Culter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The journal of Asian Stidies,4,1009-1041.
  91. 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2001)。上海文史資料存稿彙編11社會法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2. 上海市檔案館編(2005)。老上海行名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3. 上海共同租界工務局編(1988)。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年報(1933)。臺北:文海出版社。
  94. 上海共同租界工務局編(1988)。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年報(1932)。臺北:文海出版社。
  95. 不著撰人(1983)。上海史。臺北:廣文書局。
  96. 不著撰人(2003)。近代上海地方防疫檔案史料選輯(上)。檔案與史學,2003(4),14-20。
  97. 不著撰人(2003)。近代上海地方防疫檔案史料選輯(下)。檔案與史學,2003(5),29-56。
  98. 中國史學會編(2002)。中國の歷史世界─統合のシステムと多元的發展。東京:東京都立大學出版會。
  99. 王熹(1999)。中國飲食史。北京:華夏出版社。
  100. 王璞(2005)。項美麗在上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01. 包天笑(1999)。釧影樓回憶錄。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
  102. 石毛直道(2006)。東亞的家族與飯桌文化。中國飲食文化,2(2),1-26。
  103. 吳憲(1967)。營養概論。臺北:商務印書館。
  104. 李伯元(1984)。文明小史。臺北:廣雅。
  105. 汪榮祖(1991)。章太炎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106. 林淑敏(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107. 唐豔香、褚曉琦(2008)。近代上海飯店與菜場。上海:上海辭書。
  108. 徐珂(2003)。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109. 馬長林編(2003)。租界裡的上海。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10. 張緒諤(2009)。二十世紀四○年代上海生活與娛樂的回憶。上海:人民出版社。
  111. 曹聚仁(1997)。上海春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12. 梁實秋(2006)。雅舍談吃。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13. 陳丹燕(2001)。上海咖啡館的編年史。聯合文學,17(12),146-149。
  114. 陳尹嬿(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
  115. 陳正書(1999)。上海通史第四卷 晚清經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16. 陳存仁(2001)。抗戰時代生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17. 陳伯熙(2000)。上海軼事大觀。上海:上海書店。
  118. 陳定山(1971)。春申舊聞。臺北:世界文物。
  119. 陳無我(1997)。老上海三十年見聞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20. 陳澔(2009)。禮記集說。臺北:世界書局。
  121. 費爾南‧布勞岱爾、施康強譯、顧良譯(1999)。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卷一 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122. 葛元煦(1968)。滬遊雜記。臺北:廣文書局。
  123. 葛元煦(1988)。上海繁昌記。臺北:文海。
  124. 鄒振寰(2007)。西餐引入與上海城市文化空間的開拓。史林,2007(4),137-149。
  125. 榮振華編、耿昇譯(2005)。中國的猶太人。河南:大象出版社。
  126. 熊月之選編(2003)。上海的外國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
  127. 趙榮光(2007)。衍聖公府檔案食事研究。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
  128. 劉立注釋、李秀松注釋(1987)。造洋飯書。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129. 蔣為民編(2003)。時髦外婆─追尋老上海的時尚生活。上海:三聯書店。
  130. 鄭祖安(1996)。開埠初期上海英美租界外僑的一些情況。史林,1996(3),166-173。
  131. 樹棻(1999)。上海的最後舊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2. 樹棻(1999)。上海Waltz。上海:文匯出版社。
  133. 霍塞、越裔譯(2000)。出賣上海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34. 鮑威爾(1994)。鮑威爾對華回憶錄。上海:知識出版社。
  135. 環球社編輯部編(1999)。圖畫日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6. 韓子雲(1984)。海上花列傳。臺北:廣雅。
  137. 蘇生文(2006)。明清來華西人吃什麼。文史知識,2006(7),42-43。
  138. 蘇軾(1994)。蘇東坡全集。河北:中國書局。
  139. 顧炳權編(1996)。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陳室如(2013)。味蕾的行旅:晚清歐美遊記的飲食書寫。淡江中文學報,29,199-233。
  2. 何伶蓁(2011)。咖啡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與種植(1830-1949)。中國飲食文化,7(2),35-78。
  3. 吳燕秋(2018)。民國時期婦女的家庭煮食勞動與飲食保健。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1,55-106。
  4. (2013)。日本化的西洋味:日治時期臺灣的西洋料理及臺人的消費實踐。臺灣史研究,20(1),7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