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東坡肉的形成與流衍初探

并列篇名

"With No Meat, One Becomes Thin": The Invention and Spread of Dongpo Pork

作者

巫仁恕(WU Jen-Shu)

关键词

蘇軾 ; 東坡肉 ; 東坡崇拜 ; 杭州菜 ; 文人士大夫 ; Su Shi ; Dongpo pork ; Hangzhou cuisine ; literati and gentry

期刊名称

中國飲食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14卷1期(2018 / 04 / 01)

页次

13 - 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從多元的研究取向來分析東坡肉在歷史上的演變情況。經過本文的考證與分析,雖然,蘇軾可能的確發明了一種豬肉烹調的方法,但是當時的人並沒有以「東坡肉」來命名之,直到明代才出現「東坡肉」一詞。東坡肉的烹飪方法也經歷長期的演變,其模式先是注意火候,進而加入多元的佐料與精心熬製的醬汁。明清時期,東坡肉並非一般庶民的家常菜,而是文人士大夫階層所喜好的佳餚。它成為明清時期士大夫與文人在宴會雅集時所搭配的重要菜餚,同時也是餽贈朋友之常見禮物。東坡肉之所以受文人士大夫之喜愛,其實是東坡崇拜下的副產品,且成為明清士大夫象徵我群認同的菜餚。至於東坡肉所以成為杭州菜的代表,其實是民國以後的事情。因為杭州菜館在往外省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與它省菜餚相區隔,於是大力宣揚東坡肉為其招牌菜,甚至虛構了蘇東坡在杭州任官時的一些傳說。最後,東坡肉也在近代向海外傳播,最明顯的例子之一就是日本。日本人接受東坡肉其實是受到中國士人文化影響下的一種仿效。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Dongpo pork through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The dish is named after Su Shi (1036-1101), a famous scholar-poet who lived in the Song Dynasty, who was also known as Su Dongpo.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that Su Shi might have invented a method of cooking pork, it was not called "Dongpo Pork" at the time, and the term did not appear until the Ming Dynasty. The method of cooking Dongpo pork also evolved over time. The method is described as paying attention first to the heat, and then to the variety of spices and the mixing of the sauce. In Ming and Qing times, it was not a dish for common people, but a favorite cuisine item among the literati and gentry. Dongpo pork became an important dish during elite banquets, and was also a common gift among friends. The popularity of Dongpo pork was linked to the veneration of Su Shi and the dish thus became a symbol of literati culture and identity. Dongpo pork became a main feature in Hangzhou cuisine only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 As Hangzhou restaurants gradually expanded their business to other parts of China, they vigorously promoted Dongpo pork as their signature dish, and even invented fictional accounts about Su Shi when he was an official in Hangzhou. Dongpo pork eventually spread overseas, most conspicuously to Japan, where it became widely regarded as a representative dish of Chinese literati cul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岩間一弘(2018)。中國菜的現代性─日本遊客在民國時期食都上海的美食體驗。中國飲食文化,14(1),93-128。
    連結:
  2. (2005)。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3. (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4.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
  5.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1986)。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
  11.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
  12.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
  19. (1981)。四部叢刊.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4. (2006)。歷代日記叢鈔。北京:學苑出版社。
  25.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6.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8.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9. (1990)。中國西北文獻叢書。臺北:莊嚴。
  30.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Fernández-Armesto, Felipe(2002).Food: A History.London:Pan Books.
  34. Harris, Marvin、葉舒憲譯、戶曉輝譯(2004)。食物與文化之謎。臺北:書林。
  35. 小僧。1943。〈清道仁與東坡肉〉。《新東亞》(上海)1.10:16。
  36. 山下胤次郎(凄涙閑生)編。1901。《和洋簡易料理法》。大阪:駸々堂。
  37. 不著撰者。1930。〈杭州飯莊開幕誌盛〉。《申報》,2 月5 日,14 版。
  38. 中山時子監修、木村春子(1988)。中国食文化事典。東京:角川書店。
  39. 中川子信(1982)。清俗記聞。臺北:大立出版社。
  40. 中國家畜家禽品種志編委會(1986)。中國豬品種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1. 王存義。1947。〈東坡肉〉,《沙漠周報》10:4。
  42. 王百里。1947。〈東坡肉〉。《申報》,12 月26 日,9 版。
  43. 王揖唐。1944。〈東北呼聲劉哲氏之六項建議〉。《大公報:紐約雙周》,9月17 日。
  44. 王德威、宋偉杰譯(2005)。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5. 半溪散人(岡本純)。1898。《和清西洋料理法自在(拍子 日本支那西洋料理法 全)》。東京:文事堂。
  46. 半溪散人(岡本純)。1904。《家庭重寶:和洋素人料理》。東京:荻原新陽館。
  47. 半緣平編。1887。《日本西洋支那三風料理滋味之饗奏》。大阪:赤志忠雅堂。
  48. 田中靜一(1987)。一衣帯水─中国料理伝来史。東京:柴田書店。
  49. 朱征驊(1995)。宜興清代詞學簡說。蘇州大學學報,1995(1),50-1。
  50. 朱瑞熙(1988)。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1. 朱熹。﹝1265﹞1936。《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中華書局。
  52. 江悟瑞。1943。〈東坡肉之公案〉。《蓮池會聞》11:16。
  53. 池澤滋子(2006)。日本的赤壁會和壽蘇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4. 衣若芬(2016)。時間‧物質‧記憶─清代壽蘇會之文化圖景。長江學術,2016(4),57-69。
  55. 西澤治彥(2005)。江戶時代の中国料理書の翻刻と解題(その一)《桌子宴儀》。武蔵大學人文學會雜誌,37(2),173-202。
  56. 余金(2009)。熙朝新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57. 佚名。(年代不詳)1936。《物類相感志》,《叢書集成初編》,冊1344。上海:商務印書館
  58. 佚名。(年代不詳)1936。《格物麤談》,《叢書集成初編》,冊1344,上海:商務印書館。
  59. 佚名(1974)。錦繡萬花谷。臺北:新興書局。
  60. 佚名、邢渤濤注釋(1986)。調鼎集。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61. 佚名、胡廉泉校注(1987)。筵款豐饈依樣調鼎新錄。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62. 吳友箎修、熊履青纂(1971)。道光《忠州直隸州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3. 宋詡(1971)。竹嶼山房雜部。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64. 宋犖(1985)。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65. 李斗、汪北平校點、涂雨公校點(1960)。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
  66. 李虹若。1886。《朝市叢載》。京都:松竹齋。
  67. 李漁(2000)。閒情偶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8. 村井弦齋。1903。《增補註釋食道樂》。東京:報知社。
  69. 沈德符(1976)。萬曆野獲編。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
  70. 阪本釤之助。1930。〈柳井寒泉招飮席上率賦〉,《東華》,集24。東京:藝文社出版。
  71. 周家楣修、張之洞纂(1965)。光緒《順天府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72. 林正秋(2011)。杭州飲食史。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
  73. 邵伯溫(1990)。河南邵氏聞見後錄。揚州:廣陵古籍。
  74. 南條竹則(2005)。中華文人食物語。東京:集英社。
  75. 范祖述(1983)。杭俗遺風。臺北:成文出版社。
  76. 柴田波三郎、津川千代子。1909。《日本の家庭に應用したる支那料理》。東京:日本家庭研究會。
  77. 海天獨嘯子。1905。《女媧石》。出版地不詳:東亞編輯局。
  78. 張宗海修、楊士龍纂(1970)。民國《蕭山縣志稿》。臺北:成文出版社。
  79. 張晉本(1976)。達觀堂詩話。臺北:廣文書局。
  80. 張璟(2009)。蘇詞接受史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81. 張競(1997)。中華料理の文化史。東京:筑摩書房。
  82. 細川潤次郎編修(1985)。古事類苑。東京:吉川弘文館。
  83. 陳幼顏。1928。〈新食譜:東坡肉的製造法〉,《成都常識周刊》1.18:71。
  84. 陳萬益(1992)。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
  85. 傑克・古迪、王榮欣譯、沈南山譯(2012)。烹飪、菜餚與階級。新北市:廣場出版。
  86. 焦國理纂(1976)。重修鎮原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87.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韓良憶譯(2005)。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社。
  88. 馮景(1985)。解舂集文鈔。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89. 馮應榴輯註(1982)。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
  90. 馮贄編、張力偉點校(2008)。雲仙散錄。北京:中華書局。
  91. 逯耀東(2006)。出門訪古早。臺北:東大出版社。
  92. 奧村彪生編(1987)。日本料理秘伝集成 第十三卷 異國風料理。京都:同朋社。
  93. 楊鍾羲(1970)。雪橋詩話三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94. 賊繭。1918。〈家庭常識〉。《申報》,1 月8 日,13 版。
  95. 劉超然修、鄭豐稔纂(2000)。民國《崇安縣新志》。上海:上海書店。
  96. 錢泳、張偉點校(1979)。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
  97. 羅運兵(2012)。中國古代豬類馴化、飼養與儀式性使用。北京:科學出版社。
  98. 蘇軾(2004)。東坡續集。北京:線裝書局。
  99. 塩卓悟(2005)。宋代の食文化─北宋から南宋への展開。大阪市立大学東洋史論叢,別冊特集?,66-78。
  100. 塩卓悟(1998)。宋代における肉食の普及状況─南宋期・江南の事例を中心に。集刊東洋學,79,59-86。
被引用次数
  1. 郭忠豪(2020)。傳說與滋味:追尋臺灣「三杯雞」菜餚之演變。中國飲食文化,16(1),9-53。
  2. 連啟元(2022)。明清地方社會的牛肉食用風氣與文化。興大歷史學報,36,37-59。
  3. 潘宗億(2020)。傅培梅與阿基師之外:戰後臺灣的食譜出版趨勢與變遷。中國飲食文化,16(1),115-177。
  4. 岩間一弘(2018)。中國菜的現代性:日本遊客在民國時期食都上海的美食體驗。中國飲食文化,14(1),9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