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Chien, S-H.(2010).Market orientation and new product success: a mediator model based on intellectual capital.Asia 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15(3),377-390.
連結:
-
Pham, T. L.,Jordan, E.(2009).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n Australian context.Asia 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14(4),407-426.
連結:
-
Tsai, M-T.,Wang, C-J.(2012).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ese high-tech indu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23(3),241-256.
連結:
-
方世杰,林麗娟(2005)。參與科技專案廠商之組織學習、社會資本與技術移轉之實證研究。管理學報,22(3),295-315。
連結:
-
方世杰,林麗娟,邱志芳(2003)。參與研發聯盟廠商之知識創造與技術移轉績效-社會資本與經濟互動之觀點。管理評論,22(3),123-148。
連結:
-
方世榮,方世杰(2004)。關係資本、市場導向及組織學習對新產品開發績效之影響。中山管理評論,24(2),61-86。
連結:
-
方世榮,彭彥群,張雍昇,謝宜君(2010)。內外關係資本對行銷能力的影響-學習導向為干擾變數。中山管理評論,18(3),727-767。
連結:
-
方世榮,黃瓊瑤,陳育成(2010)。證券市場之社會資本探討:社會網絡觀點。臺大管理論叢,21(1),309-341。
連結:
-
王文英,李佳玲(2008)。策略、智慧資本觀點下之價值鏈活動與財務績效關連性:台灣資訊電子業之實證研究。會計評論,47,89-121。
連結:
-
王文英,李佳玲,邱紫芸(2012)。智慧資本與組織學習方式對學習能力與組織績效影響之實證研究。管理學報,29(1),17-44。
連結:
-
王曉雯,王泰昌,吳明政(2008)。企業經營型態與研發活動績效。管理學報,25(2),173-193。
連結:
-
朱博湧,林裕淩,劉俊宏(2010)。無形資產價值創造決定因子-電腦與週邊企業實證。交大管理學報,30(2),1-24。
連結:
-
朱博湧,熊杏華,林裕淩,劉子衙(2005)。非營利研發機械之智慧資本與績效評估-工研院之實證研究。管理學報,22(3),277-293。
連結:
-
朱博湧,熊杏華,楊川毅(2007)。跨國無形資產價值驅動因子之研究-以台灣、美國IC設計業為例。管理與系統,14(2),239-264。
連結:
-
池文海,陳瑞龍,彭明光(2008)。知識管理基礎建設與知識管理能力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台灣電力公司為例。電子商務學報,10(3),595-624。
連結:
-
吳濟民,艾昌瑞,李元墩(2010)。台灣高科技廠商應用智慧資本與組織學習以影響創新績效之實證研究。中山管理評論,18(3),805-836。
連結:
-
岑淑筱,胡湘苓(2010)。國際觀光旅館其組織競爭力與智慧資本指標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0(1),79-104。
連結:
-
巫立宇(2006)。資源、社會資本、路徑相依與動態能力之研究。管理評論,25(1),121-140。
連結:
-
李天行,唐筱菁(2004)。整合財務比率與智慧資本於企業危機診斷模式之建構-類神經網路與多元適應性雲形迴歸之應用。資訊管理學報,11(2),161-189。
連結:
-
尚孝純,吳思華,姚成彥(2009)。互補觀念應用於IT資本管理:CRM系統個案分析。資訊管理學報,16(s),185-204。
連結:
-
林玉娟,葉匡時(2008)。治理結構的改變:台灣個人電腦、半導體以及面板產業個案研究。管理學報,25(2),151-171。
連結:
-
林妙雀(2009)。社會資本對知識分享與智慧資本影響之研究。組織與管理,2(1),91-143。
連結:
-
林妙雀(2005)。企業之智慧資本與分享組織文化對組織管理績效影響之實證研究。管理評論,24(1),55-81。
連結:
-
林良陽,吳思華,項維欣,楊燕枝(2013)。智慧資本與動態能耐對研發團隊創新績效的影響。管理評論,32(4),51-80。
連結:
-
林東清,劉勇志,劉怡君(2007)。以社會資本理論探討組織掌握創業契機能力的影響因素。資訊管理學報,14(3),197-228。
連結:
-
林亭汝,沈永祺,胡菊芬,孫嘉祈(2009)。無形資產評鑑模型之建構與應用。交大管理學報,29(2),131-161。
連結:
-
林昭伶,陳燕錫(2009)。人力資本與經營績效。交大管理學報,29(2),83-130。
連結:
-
邱垂昌,王育民,魏嘉伶,張簡婷(2011)。創新、人力資本投入與企業經營效率-以我國IC設計業為例。中山管理評論,19(2),343-385。
連結:
-
金成隆,林修葳,紀信義(2004)。專利權的價值攸關性:從企業生命週期論析。管理學報,32(2),175-197。
連結:
-
侯勝宗,許牧彥(2013)。智慧資本與動態能耐對研發團隊創新績效的影響。管理評論,32(4),81-102。
連結:
-
施坤壽(2003)。應用資訊系統整合全面品質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建構企業競爭優勢之結構化模式分析-台灣製造產業之驗證比較。管理評論,22(4),1-33。
連結:
-
施郁榛,彭朱如(2012)。以智慧資本導航工具探討社福機構之婦女服務方案資源管理。組織與管理,5(2),1-56。
連結:
-
凌雅慧,洪菱(2010)。智慧資本管理如何影響組織績效:以智慧資本為中介變數。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0(1),1-27。
連結:
-
桑國忠(2008)。資訊技術、整合與組織學習能力對績效影響以台灣地區第三方物流業為例。電子商務學報,10(3),665-688。
連結:
-
張元杰,張火燦,紀慧如,邱文宏,鄭翔壬(2010)。公司特性與智慧資本揭露:以台灣興櫃企業為例。組織與管理,3(1),1-39。
連結:
-
張文賢,方世榮,廖武正,黃惠琪(2011)。解構網絡能耐與服務創新績效之關係。中山管理評論,19(2),287-421。
連結:
-
張愛華,曾忠蕙(2008)。電子商務業者的顧客資本、市場導向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電子商務學報,10(30),727-756。
連結:
-
曹壽民,鄧秋菊(2004)。商標件數與估計價值價值攸關性之研究。管理學報,1(2),213-235。
連結:
-
莊智薰,林福來,沈明鑑,李岳蓉(2011)。員工分紅入股與組織績效:智慧資本觀點。管理與系統,18(2),207-237。
連結:
-
許恩得,陳德茂(2012)。社會網路與企業經營績效。會計評論,55,119-1145。
連結:
-
郭翠菱(2009)。母公司人力資本與創新資本移轉對子公司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大陸台商為例。會計評論,49,95-128。
連結:
-
陳忠仁,蔡淑茹(2005)。知識創造來源、知識管理能力及知識屬性對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組織學習理論觀點。中山管理評論,13(2),389-416。
連結:
-
陳春希,高瑞新,湯雅云(2009)。我國港務警政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人力資本與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9(2),53-74。
連結:
-
陳秋葉,林東清,邱淑玲(2008)。關係模式對於知識分享的影響:以資訊系統專案團隊為實證研究的對象。資訊管理學報,15(4),227-254。
連結:
-
陳智凱(2008)。社會資本與知識經濟競爭力。資訊管理學報,15(4),79-97。
連結:
-
陳薇如,謝宜樺,陳慧齡(2013)。承銷商與投資人關心智慧資本嗎?-台灣IPO公司之實證研究。管理評論,32(4),7-30。
連結:
-
曾真真,高子荃,何雍慶(2005)。以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業務體系、人力資本對壽險業經營績效之影響。交大管理學報,25(1),179-204。
連結:
-
黃家齊(2003)。人力資本投資系統、創新策略與組織績效-多種契合觀點的驗證。管理評論,22(1),99-126。
連結:
-
黃識銘,方世榮(2006)。市場導向、關係行銷能力與顧客知識管理能力對企業資本之影響。管理評論,25(2),29-60。
連結:
-
楊台寧(2010)。組織內及組織間社會資本對多國籍企業子公司創新成效直接及間接影響之研究。管理評論,29(3),103-122。
連結:
-
楊忠城,蔡宗益,傅鍾仁(2010)。人力資本與知識外溢效果:以台灣會計師事務所為例。中山管理評論,18(1),251-279。
連結:
-
楊朝旭(2006)。智慧資本、價值創造與企業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14(1),43-78。
連結:
-
楊朝旭,蔡柳卿(2006)。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創新與企業經濟附加價值關聯性之研究。管理評論,25(3),41-68。
連結:
-
溫玲玉,莊仁鋒(2011)。壽險業人員之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關聯性研究:以虛擬社群知識分享為中介變項。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1(1),49-75。
連結:
-
劉正田,林修葳,金成隆(2005)。創新價值鏈之路徑分析:企業研發投資成效之實證研究。管理評論,24(4),29-56。
連結:
-
劉仲矩(2013)。人力銀行數位資本、服務氣候與求職者滿意關聯性之研究。管理評論,32(4),31-50。
連結:
-
蔡明田,余明助(2000)。企業文化、組織生涯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管理評論,19(3),51-75。
連結:
-
韓宜,趙貞和,莊正民(2012)。內部資源、外部資源、環境與公司績效-台灣中小企業的研究。交大管理學報,32(2),135-169。
連結:
-
顏怡音,李芎瑩(2013)。政府產業創新政策對企業智慧資本累積與經營績效之影響-以研發及人才培訓為例。管理與系統,20(4),755-791。
連結:
-
Brennan, N.,Connell, B.(2000).Intellectual Capital: current issu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1(3),206-240.
-
Dumay, J.(2013).The third stage of IC: towards a new IC future and beyond.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14(1),5-9.
-
Edvinsson, L.,Malone, M. S.(1997).Intellectual Capital.London:Piatkus.
-
Galbraith, J. K.(1969).The New Industrial State.Harmondsworth:Penguin.
-
Guthrie, J.(2001).The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nd the reporting of intellectual capital.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1),27-41.
-
Ho, S-M.,Wu, B-L.(2008).Evaluat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with integrated fuzzy statistical analysis: A case study on the CD PO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19(2),285-300.
-
Lynn, B. E.(1998).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new economy: bringing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into the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6(1-3),162-176.
-
Lynn, B. E.(1999).Culture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8,590-603.
-
Mouritsen, J.,Larsen, H. T.,Bukh, P. N.(2001).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capable firm’: narrating, visualising and numbering for managing knowledge.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6,735-762.
-
Roos, G.,Roos, J.(1997).Measuring your company’s intellectual performance.Long Range Planning,30(3),413-426.
-
Skandia(1995).Visualiz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Skandia, A supplement to Skandia's 1994 Annual Report.Sweden:
-
Stewart, T. A.(1997).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New York:Doubleday.
-
Stewart, T. A.(1991).Brain Power: How Intellectual Capital Is Becoming America's Most Valuable Asset.Fortune,40-56.
-
Sveiby, K. E. (2010). Methods for Measuring Intangible Asse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Sveiby.com
-
Werner, S.(2002).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search: A review of 20 top management journals.Journal of Management,28(3),277-305.
-
卜長莉(2010)。社會資本在企業發展壯大中的價值。產業與管理論壇,12(1),32-41。
-
王文英,張清福(2004)。智慧資本影響績效模式之探討:我國半導體業之實證研究。會計評論,39,89-117。
-
吳壽進,方文昌(2010)。虛擬品牌社群線上消費者對消費者互動與創意產生:社會資本之中介效果。臺大管理論叢,20(2),19-48。
-
邱志洲,簡德年,高淩菁(2003)。演化式類神經網路在企業危機診斷上之應用-智慧資本指標的考量。臺大管理論叢,14(2),1-22。
-
金成隆,林修葳,洪郁珊(2003)。無形資產、新股折價與內部人持股關係之研究。會計評論,36,23-53。
-
洪鉛財,張瑞顯(2002)。知識管理模式與新事業績效關聯之研究-以集團企業多角化進入連鎖業之個案為例。管理與系統,9(1),127-144。
-
洪廣朋,黃旭男(2002)。電子化策略與價值創造之關係研究以台積電與宏碁電腦為例。管理與系統,9(4),457-488。
-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情報中心(2006).智慧資本管理.台北:華泰文化.
-
符正平,彭偉(2010)。馬歇爾式集群內企業創新績效提升機制。產業與管理論壇,12(4),24-34。
-
陳予修,盧寶周(2008)。追求效果的企業家理論之社會資本:對生物技術和保健管理的影響。管理學報,25(4),411-423。
-
陳海鳴,林谷峻(2002)。人力資本支出與其會計屬性之探討。管理與系統,9(4),435-456。
-
陳靖惠,林明杰,張淮杞(2013)。知識管理導入: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個案分析。產業與管理論壇,15(3),50-70。
-
曾俊堯,古永嘉(2004)。智慧資本與公司無形價值關係之研究-以台灣製造業為例。管理與系統,11(1),1-30。
-
湯書昆,周全,李粼瑋,褚建勳(2009)。社會資本與企業危機傳播策略。產業與管理論壇,11(4),26-41。
-
黃家齊(2002)。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與組織績效-智慧資本觀點。管理學報,39(3),415-450。
-
黃家齊(2003)。團隊多元化與知識分享及創新-社會資本之中介效果。管理與系統,10(4),471-498。
-
楊孝榮(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
劉正田(2002)。無形資產、成長機會與股票報酬關係之研究。會計評論,35,1-29。
-
劉念琪,龐寶璽,林俊宏(2005)。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在台灣-十年(1993-2002)回顧與展望。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3),107-137。
-
薛健宏,許崇源(2008)。無形資產投入與企業報酬及風險之關係。證券市場發展季刊,20(4),1-38。
-
鍾以勇(2003)。專業型組織之知識管理策略、組織能力與競爭優勢之實證研究-知識基礎觀點。管理與系統,10(4),541-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