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灣及澳門4至6年級小學學生識字錯誤型態差異之分析

并列篇名

The Difference of Error Types in Word Recognition between Primary Students in Grades 4-6 in Taiwan and Macau

DOI

10.6502/SEF.2012.13.31-45

作者

孟瑛如(Ying-Ru Meng);張淑蘋(Shu-Ping Chang)

关键词

識字 ; 澳門 ; 診斷測驗 ; 識字教學 ; word recognition assessment ; Macau ; learning disabilities ; Literacy

期刊名称

特教論壇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12 / 12 / 01)

页次

31 - 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為澳門地區發展小學4-6年級識字診斷測驗以利鑑定學習障礙學生。依據澳門地區小學課程標準及參考國內外相關識字研究及測驗編擬試題,藉由評量學生「聽詞選字」、「辨別字形、字義」、「念讀字音」的能力,篩選疑似學習障礙學生。常模樣本為澳門地區756位4-6年級學生,本測驗共有甲、乙兩式複本,Pearson 相關係數.88,顯示信度良好。在效度上由台灣及澳門兩地學者及實務專家共計7位,進行題目及施測流程之審查。本研究最後根據測驗建置的過程及與澳門教師交流的經驗,比較台灣與澳門地區小學生識字錯誤形態,並介紹針對識字錯誤類型所適用的識字教學法,協助教師在運用診斷測驗工具後,能依據測驗結果擬訂IEP,並做適當的教學介入。

英文摘要

The study 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d recognition assessments for grades 4 to 6 in Macau primary schools. The content of assessments is based on primary school curricula standards in Macau. The assessments evaluat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dictatio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ord recognition, and pronunciation. The norm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756 students from the 4th to the 6th grade. All scores have undergon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te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liability examination (form A and B), the test has passed expert validity verifications.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 was .88. Using the assessment-making procedure and experience working with teachers of Macau, the study provides teaching suggestions and introduces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 When teachers develop the IEP, they can use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to make appropriate teaching interven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瓊珠、洪儷瑜、陳秀芬(2007)。低識字能力學生識字量發展之研究-馬太效應之可能表現。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3),1-16。
    連結:
  2. 孟瑛如、蘇肖好、楊千慧(2007)。澳門地區小學學生數學診斷測驗之建置與發展。特教論壇,3,14-25。
    連結:
  3. 陳秀芬、洪儷瑜、陳慶順(2008)。國小一至三年級讀寫字困難學童基本字讀寫能力之研究。東大教育學報,19(2),31-60。
    連結:
  4. 陳淑麗(2010)。轉介前介入在學障鑑定的重要性與可行性。特殊教育季刊,115,14-12。
    連結:
  5. 柯華威(1998)。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6.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8)。常用語詞調查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7. 孟瑛如、蘇肖好、楊千慧(2007)。澳門地區小學學生識字診斷測驗指導手冊初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教育暨青年局。
  8. 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陳慶順、李瑩玓(2003)。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9.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Text revision.Washington, DC:Book Promotion & Service LTD.
  10. Lerner, J. W.(2003).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Boston:Houghton Mifflin.
  11. Lerner, J. W.,Johns, B.(2009).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mild disabilities: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new directions.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2. Perffetti, C. A.(1983).Reading abili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 Woo, E. Y. G.,Hoosain, R.(1984).Visual and auditory functions of Chinese dyslexics.Psychologia,27,164-170.
  1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 (ICD-10).Geneva, 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5. 孔繁鐘(1999)。DSM-IV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台北市:合記。
  16. 王瓊珠(2003)。國小一年級疑似閱讀障礙兒童之觀察研究。台北市:心理。
  17. 丘慶齡(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18. 呂美娟(2000)。識字困難學生之診斷與補救教學個案報告識字困難學生之診斷與補救教學個案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 孟瑛如(2002)。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台北:五南。
  20. 孟瑛如(2006)。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五南。
  21. 孟瑛如、張淑蘋(2003)。資源班語文科教學設計-拼音、識字、寫作。新竹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22. 孟瑛如、張淑蘋(2009)。澳門地區小學4-6年級學生識字診斷測驗。澳門:澳門教育暨青年局。
  23. 孟瑛如、簡吟文、黃姿慎、張淑蘋、謝瓊慧、何政昕(2010)。國小資源班語文補救教學識字模組教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24. 邱明秀(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壢市,中原大學。
  25. 洪儷瑜(2003)。國小學童漢字視知覺能力三年縱貫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1-26。
  26. 洪儷瑜(1996)。學習障礙者教育。台北:心理。
  27. 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陳慶順、曾世杰、陳淑麗、謝燕嬌、陳美芳、吳怡潔、方金雅、柯華葳、詹益綾(2007)。中文閱讀障礙診斷測驗測驗。台北:教育部。
  28. 胡永崇(2005)。以教學反應(RTI)做為學習障礙學生鑑定標準之探討。屏師特殊教育,11,1-9。
  29. 胡志偉、顏乃欣(1995)。中文字的心理歷程-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一卷。台北:心理。
  30. 徐文志(1995)。點字摸讀教材教法。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31. 許天威(1986)。學習障礙者之教育。台北:五南。
  32. 陳玉英(1994)。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國語科錯別字出現率及學習行為調查分析。國小特殊教育,16,29-35。
  33. 陳秀芬(1999)。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在增進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225-251。
  34. 陳金明(1995)。識字教學與兒童認知發展。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市:
  35. 陳美文(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36. 黃秀霜(1999)。不同國語成就學生認字能力及其他認知能力之關係。台南師院學報,32,27-59。
  37. 黃秀霜(2001)。中文年級認字量表。台北:心理。
  38. 黃惠美(1993)。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39. 楊中芳編(1991)。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
  40. 楊中芳編、高尚仁編(1991)。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
  41. 楊憲明(1998)。閱讀障礙學生文字辨認自動化處理之分析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13-37。
  42. 詹士宜(2007)。介入效果模式的學障鑑定。特殊教育季刊,103,17-23。
  43. 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台北:桂冠。
  44. 賴惠玲、黃秀霜(1999)。不同識字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國字學習成效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2,1-26。
  45. 戴汝潛、郝家杰(1997)。識字教學改革一覽。人民教育。
  46. 戴汝潛、郝家杰、謝錫金(1999)。漢字教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47. 謝錫金(2002)。綜合高效識字教學法。香港:青田教育中心。
被引用次数
  1. 陳志平、張淑蘋、范姜雅菁、孟瑛如(2015)。國民小學4-6年級學童識字診斷測驗編製與探究。特教論壇,19,69-84。
  2. 黃秋霞(2017)。多重成分識字教學對提升低年級識字困難學童的注音與國字學習成效。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3,29-52。
  3. 盧玉真、陳志平、孟瑛如(2016)。「國民中學七至九年級識字診斷測驗」編製研究。測驗學刊,63(3),203-226。
  4. 羅宇真、孟瑛如(2018)。高頻字優先教學於閱讀障礙學生識字教學之應用。特教論壇,24,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