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朱熹〈齋居感興二十首〉與丹道之學的關係

并列篇名

The Relation between Zhu Xi's Twenty Qiju ganxing Poems and Daoist Forms of Self-cultivation

作者

史甄陶(Chen-Tao Shih)

关键词

朱熹 ; 陳子昂 ; 齋居感興 ; 丹道 ; Zhu Xi ; Chen Zi'ang ; Qijuganxing ; dandao

期刊名称

清華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7 / 06 / 01)

页次

135 - 1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朱熹〈齋居感興二十首〉與丹道思想的關聯,以及朱子後學對此問題的解讀,為本文探討主旨。朱熹受到陳子昂〈感遇〉的啟發,寫下〈齋居感興二十首〉;為了與陳子昂相呼應,朱熹運用〈感遇〉詩的字詞與句式,其中含有與丹道相關的詞彙。然而,對於這些詞彙的解讀,陳子昂與朱熹有兩方面主要差異:一是對終極真際的理解不同,二是對於天人關係的構想不同。至於關注朱熹〈齋居感興二十首〉的中國、日本和韓國學者們,看待此組詩與丹道的關聯,可歸類為三種態度:第一種,採取明確區分的立場;第二種,採取調和之說:第三種,強調朱熹與道教的關係密切。藉由這三種態度,得以一窺朱子後學發展的軌跡。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u Xi's 朱熹 twenty Qiju ganxing 齋居感興 poems and the Daoist form of cultivation known as dandao 丹道, discussing how later scholars of Zhu's learning interpreted this issue. In composing this group of poems, Zhu Xi was inspired by Chen Zi'ang's 陳子昂 Ganyu 感遇. This is evident in Zhu's incorporation of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 that appeared in this earlier set of poems. Moreover, the vocabulary Zhu utilized in the Qiju ganxing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course on dandao. There are two key differences, however, between the poems composed by Chen Zi'ang and those written by Zhu Xi: the first concerned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ultimate truth; and the second pertained to their conception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kind. In their analyses of Zhu Xi's Qiju ganxing poems,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scholars have advanced the following three positions regard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and Daoist cultivation: (1) a view that emphasized a strict division; (2) a view that stressed correspondence and harmony; and (3) a view that stressed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Zhu Xi and Daoism.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of these three views, this article sheds light on the trajectory of development of Zhu Xi's learn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賴錫三(2015)。《莊子》的養生哲學、倫理政治與主體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7,49-90。
    連結:
  2. (1983)。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1983)。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韓]李宗洙,《朱子感興詩諸家集解》,抄本,藏於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
  5. (1983)。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日]林鵞峰,《感興詩考》,抄本,藏於日本內閣文庫。
  7. (1983)。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9. [韓]任聖周,《朱文公先生齋居感興詩諸家注解集覽》,抄本,藏於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
  10. [元]胡炳文,《感興詩通》,收入[元]劉履,《風雅翼》,明初書林詹氏刻本,藏於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卷5。
  11. (1978)。山崎闇齋全集。東京:日本古典學會。
  12. (1983)。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1983)。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1983)。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5. 宋朱熹、陳俊民校訂(2000)。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16. 宋何基、胡鳳丹編輯(1966)。何北山先生遺集。板橋市:藝文出版社。
  17. 宋陳淳(1983)。北溪字義。北京:中華書局。
  18. 宋熊節編(1983)。性理群書句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宋蔣宗瑛校勘、明張宇初編定(2004)。上清大洞真經。北京:華夏出版社。
  20. 宋蔡模(1985)。文公朱先生感興詩。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21.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3)。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22. 唐陳子昂、徐鵬校點(2013)。陳子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清李光地(1995)。榕村續語錄。北京:中華書局。
  24. 清郭慶藩(1991)。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
  25. 漢司馬遷(1981)。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26. 漢班固、清王先謙補注(1986)。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27.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1979)。周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8. 卞東坡(2011)。朱子《齋居感興二十首》在東亞社會的流傳與影響。域外漢籍研究集刊,北京:
  29. 友枝龍太郎(1979)。朱子の思想形成。東京:春秋社。
  30. 史甄陶。從《感興詩通》論胡炳文對朱學的繼承與發展。漢學研究,26(3),93-122。
  31. 申美子(1988)。朱子詩中的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2. 宇野精一編、洪順隆譯(1977)。中國思想(一)。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33. 束景南(1992)。朱子大傳。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4. 沈慶昊(1994).朱子「齋居感興詩」와「武夷櫂歌」의조선판본.書誌學報,14,3-36.
  35. 胡孚琛編(1995)。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6. 陳鼓應注釋(1978)。老子今註今譯(修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7. 彭慶生註釋(1981)。陳子昂詩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38. 楊儒賓(1991)。莊周風貌。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9. 楊儒賓(1994)。從「生氣過天」到「與天地同流」—晚周秦漢兩種轉化身體的思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477-520。
  40. 楊儒賓(2016)。儒門內的莊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1. 賴錫三(2008)。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42. 錢穆(1995)。理學六家詩鈔。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3. 謝君讚(2016)。論「緣督」與「踵息」的丹道式說解—以《莊子》中的「精」「氣」為線索的討論。文與哲,29,1-36。
被引用次数
  1. (2023)。陽明後學對「朱子晚年定論」說之餘響-張元忭《朱子摘編》析論。明代研究,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