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國小學童網路成癮行為及相關因素

并列篇名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Investigate the Elementary Stud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Related Factors

DOI

10.6285/MIC.3(2).25

作者

于健(Chien Yu);邱孟緘(Meng-Chien Chiou)

关键词

計畫行為理論 ; 網路成癮 ; 國小學童 ;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 Internet Addiction ; elementary students

期刊名称

管理資訊計算

卷期/出版年月

3卷2期(2014 / 09 / 01)

页次

357 - 37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運用計畫行為理論,參考相關文獻建立主要變數之量表以測量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現況,與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等變數與其網路成癮行為之關聯性,共計回收有效問卷285份。研究發現:(1)以上網目的而言,有44.9%的學生上網目的為玩線上遊戲,19.3%的學生上網目的為下載音樂或觀賞影片,10.9%的學生上網目的在於網路聊天或交友,上網已是多數學生社交與休閒娛樂的方式之一。(2)以上網地點和時間而言,有94.7%的學生都可在家裡上網,有22.8%之學童上網時間並沒有被限制,其平均每次上網時間與平均每週上網次數都顯著較高,可視為網路成癮之高危險群。與先前教育部針對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調查資料指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約佔20%的比例接近。(3)在網路成癮態度方面,整體平均值偏負向,其中女學生比男學生較正向,學業成績為在班上後1/3學生較負向,顯示男學生與成績較差的學生較容易有網路成癮傾向。(4)在知覺行為控制方面,整體平均值偏負向,以網路聊天或交友為上網目的之學生其自我控制力較低。(5)在網路成癮行為傾向方面,研究發現男生高於女生、五年級高於六年級、學業成績在班上後1/3的學生比前1/3的學生有較高的網路成癮現象。(6)年級、學業成績、網路成癮態度、網路成癮主觀規範與網路成癮知覺行為控制,能有效解釋與預測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網路成癮行為,累積解釋變異量達45.0%。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investigate elementary students' behavioral problems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 attitude toward internet addiction, subjection norm for internet addiction,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for internet addi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A total of 28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44.9% of students on the study whose purpose is to use internet for the online games, 19.3% for downloading music or videos and 10.9% for internet chatting or online personals. 2. The results pointed to 94.7% of students on the study used internet at home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22.8% of students on the study used internet time unlimited. 3. Attitude toward internet addiction of girls than boys positive, the first third academic performance than one-third positive. 4.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for internet addiction, the students who used internet for internet chat or online personals less control force than others. 5. The addiction behavior, serious boys than girls, the one-third academic performance than first third. 6. Background variables studied, attitude toward internet addiction, subjection norm for internet addiction,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for internet addiction can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may explain 45% of variance.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資訊科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陽品鳯(2003)。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45(3),279-294。
    連結:
  2. 謝龍卿(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縣項之相關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8(2),19-44。
    連結:
  3. Goldberg, I. (1996).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Retrieved November 12, 1999. http://www.physics.wise.edu/~shaizi/internet addiction criteria.html
  4.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源中心(2013),TWNIC 102 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http://www.twnic.net.tw
  5.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2010),99 年E-Teacher 中小學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http://www.eteacher.edu.tw
  6. Gackenbach, J.(ed)(1998).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NY:Academic Press.
  7. Kuhl, J.(Ed.),Bechmann, J.(Ed.)(1985).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Heidelberg:Springer.
  8. Young, K. S.,Roger, R. C.(199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1(1),25-28.
  9. 沈福財(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10. 張仁獻(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
  11. 陳淑惠(199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2. 曾含玲(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
  13. 曾裕玲、楊璧玉、劉智菁(2012)。影響國小學童網路沉迷成為高危險群之相關因素及教師輔導現狀之探討。輔導季刊,48(2),42-52。
  14. 馮嘉玉(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15. 鄒佩璇(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16. 劉家儀(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17. 劉漢政(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18. 蕭慧華(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19. 韓佩凌(200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謝文堯(2017)。國小高年級學生不同背景變項在人格特質與網路使用行為之差異及其相關研究—以桃園市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2017。1-186。 
  2. 何慧卿(Huei-Chin Ho);高旭繁(Shu-Fang Kao)(2021)。高中生遊戲沉迷、網路沉迷與生活整體滿意度之研究-以家長對子女上網行為管教態度為調節變項。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6(4)。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