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資訊科技在大學體育課程之應用

并列篇名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uppor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6646/CYPEJ.202007_(14).0010

作者

黃相瑋(Hsiang-Wei Huang);沈淑鳳(Shu-Feng Shen);陳儷今(Li-Chin Chen);蘇榮立(Jung-Li Su)

关键词

體育教學 ; 資訊科技 ; Physical Education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期刊名称

中原體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20 / 07 / 01)

页次

95 - 10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現今科技與資訊相對發達且便利,大學生對於使用手機及相關3C產品駕輕就熟,因此體育教學不該侷限於教學現場,適時應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教師教學效果。許多研究發現,透過相關資訊科技融入在體育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習動機、動作技能學習等,顯示教師只要能適時使用關科技產品,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本文透過相關研究整理,探討資訊科技在體育授課前、中、後的應用,並提供相關之作法,盼能提高大學體育課程的功能及重要性。

英文摘要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nowadays are both relatively developed and convenient.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generally familiar with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nd relate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3C) products. Therefor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on-si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ny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rough apply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s likely to motivate students and to improve their motor skill learning results.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nstructors can also be further enhanced as long as releva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s are utilized appropriately. Through investigating various related studies,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phys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levant measures for enhancing the functionality and importance of phys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俊傑,林啟東,楊總成,王元聖(2015)。桃竹地區之國中體育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教學與創新教學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4(1),46-54。
    連結:
  2. 吳思穎,周學雯(2016)。穿戴式裝置應用於運動訓練之探討─以 GPS 智慧運動錶為例。中華體育季刊,30(1),39-48。
    連結:
  3. 李蕙貞,陳美芳,鍾志強(2010)。應用 Kano 模式於體育教學品質管理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0,93-113。
    連結:
  4. 郝光中,林保源,蕭秋祺(2016)。可攜式 3D 多媒體排球教材開發及對大學生學習動機及自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際數位媒體設計學刊,8(2),57-68。
    連結:
  5. 張佑誠,林如瀚(2017)。翻轉教室應用於大學體育課程。大專體育,141,30-35。
    連結:
  6. 張志銘,施文益,翁旭昇,賴永僚(2012)。比較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與傳統式教學效果之研究─以桌球短反手推擋技術為例。中原體育學報,1,123-131。
    連結:
  7. 張哲千(2008)。淺談 Blog 在體育教學之應用。大專體育,96,17-27。
    連結:
  8. 張厥煒,楊清瓏(2007)。一個視覺化動作比對分析系統之設計開發與應用。運動教練科學,9,91-100。
    連結:
  9. 張簡旭芳,李尹鑫,子元(2016)。穿戴科技於運動科學之應用。中華體育季刊,30(2),121-128。
    連結:
  10. 陳怡良,李昆霖(2017)。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對學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以慢動作錄影融入排球低手發球為例。管理資訊計算,6,171-186。
    連結:
  11. 陳聰毅,黃森芳(2012)。大學體育課程與教學內容之規劃。大專體育,119,15-21。
    連結:
  12. 陳繼勝(2005)。音樂活動運用於廣泛性焦慮疾患學生之過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1),54-71。
    連結:
  13. 黃美瑤(2009)。資訊融入問題導向教學策略介入對高中生健康體適能學習態度之研究。體育學報,42(4),87-100。
    連結:
  14. 潘玉龍,陳五洲(2016)。論我國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之應用。大專體育,138,40-54。
    連結:
  15. 蔡佳惠,葉燉烟,張清泉,蔡尚悳(2017)。大學校院體育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每週教學時數分析。文化體育學刊,24,13-26。
    連結:
  16. 蕭明芳,林靜萍(2009)。體育教學多元評量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3(2),119-126。
    連結:
  17. (2020)。大專教師名冊(2020)。109 年體育教師名錄,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臺北市。
  18. DigiTimes (2014). 2014 年穿戴電子技術設計最新發展趨勢。資料取自: http://www.digitimes.com. tw/tw/dt/n/shwnws.asp?id=0000374023_X3BL YX5839ZDVP2SS85B1
  19. Cafolla, R.,Knee, R.(1995).Factors limit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education:The leadership Gap.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1995 Annual.Charlottesville VA: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 Cory, C.,Christopher, G.(2014).A Survey of biometrics for wearable devices.Technology Journal,4(18),46-63.
  21. Evans D.(2002).The effectiveness of 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for hospita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37,8-18p.
  22. Ferrari, M.(1996).Observing the observer: Selfergulation in the observationallearning of motor skills.Developmental Review,16,203-240.
  23. Jody, R. (2012). How connected health,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and big data can revolutionize health care?The Little Black Book of Billionaire Secrets. Retrieved fromhttps://www.forbes.com/sites/benkerschberg/2012/07/06/how-connected-health-public-private-cooperation-and-big-data-can-revolutionize-health-care/#7e8c7adb67ed
  24. Kuo, F. C.,Chen, J. M.,Chu, H. C.,Yang, K. H.,Chen, Y. H.(2017).A Peer Assessment Mobile Kung Fu Education Approach to Improving Students' Affective Performa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ies,15(1),1-14.
  25. Marshall, J.(2013).Smartphone sensing for distributed swim stroke coaching andresearch.2013 ACM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Adjunct Publication,Zurich, Switzerland:
  26. Sadowski, L.,Taucher, J.,Steinbauer, M.,Zapotoczky, HG(1995).Voice--mood:psycholinguistic therapy with psychiatric patients.Wiener Medizinische Wochenschrift,145,201-206.
  27. Zimmerman, B. J.(Ed.),Schunk, D. H.(Ed.)(2011).Handbook of self 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New York, NY:Routledge.
  28. 王彩雲(2015)。改變的時刻。動腦雜誌,469
  29. 江信億,陳伯儀,葉逸欣(2007)。應用多媒體科技融入游泳教學策略之探討。運動知識學報,4,129-134。
  30. 李展瑋,游振淘,葉劭緯(2017)。以穿戴式科技產品建置民眾運動履歷之可行性分析。運動管理,35,3-11。
  31. 尚憶薇,紀恩成,李佳鴻(2019)。體育課程教學品質之研究發展趨向。屏東大學體育,5,31-37。
  32. 拓墣產業研究所(2013).Google Glass、Smartwatch 將掀起智慧穿戴式裝置科技革命.臺灣:拓墣產業研究所.
  33. 林玫君(2018)。科技X體育的日常。學校體育,169,2-3。
  34. 林保源,郝光中,蕭秋祺(2018)。多媒體數位學習系統對小學生原住民舞蹈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14,57-82。
  35. 林彥均,周育伶,王正忠(2013)。不同體育課程編排方式學生學習成效滿意度與運動參與現況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2,1-10。
  36. 林靜婷(2008)。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
  37. 邱龍斌(2002)。國立體育學院。
  38. 洪祥偉(2018)。資訊科技輔助─體育教學之策略運用。學校體育,169,76-91。
  39. 洪燕竹(2004)。網路教學─新一代教學輔助模式。教師之友,45(5),8-13。
  40. 胡名霞(2006).動作控制和動作學習.台北:金名圖書.
  41. 夏綠荷,林彥男(2018)。數位化的體育教學。社會服務與休閒產業研究,7,1-9。
  42. 徐榜,程紹同(2017)。科技時代下的運動大數據。臺南大學體育學報,12,15-28。
  43. 秦聖翔,掌慶維(2019)。技能導向與素養導向在體育課程、教學與評量之概念分析與實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14,1-14。
  44. 張予馨(2019)。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45. 教育部體育署(2020).各級學校學生參與運動調查成果報告書.臺北市:邦強印刷.
  46. 郭朝益(2002)。「網路化體育教學歷程檔案系統」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1 年度,122-132。
  47. 陳冠宇(2015)。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48. 掌慶維,蔡瑀琳(2018)。擴增實境於體育教學之應用。學校體育,169,103-112。
  49. 程峻(2019)。淺談以「自主學習」為核心概念之體育教學策略。學校體育,175,82-92。
  50. 黃美瑤,楊宗文,周建智(2009)。以電腦影音多媒體介入體育課教學後對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影響。休閒研究,1(2),1-16。
  51. 楊昌珣(2004)。輔仁大學。
  52. 劉彥甫(2002)。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53. 潘玉龍(2017)。智慧型手機的行動學習在體育教學應用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8),177-206。
  54. 蔡郁辰,王文宜(2014)。體育課同儕教學之文獻分析。休閒與社會研究,10,151-161。
  55. 蔡嘉景,陳五洲(2008)。多媒體學習理論應用於體育教學之探討:以互動式羽球單打教學系統為例。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7年度,214-219。
被引用次数
  1. 游志弘,邱榮貞,方佩欣(2023)。智慧學習:探討行動載具app介入對大學生運球學習成效與知覺能力之影響。臺大體育學報,45,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