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STEM教育對學生科學生涯選擇的影響

并列篇名

The Effect of STEM Education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cience-Related Career Choice

DOI

10.6587/JTHRE.202009_7(1).0001

作者

馬宜平(I-Ping Ma)

关键词

社會認知生涯理論 ; 生涯選擇模式 ; STEM教育

期刊名称

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7卷1期(2020 / 09 / 01)

页次

1 - 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為基礎,旨在透過PISA 2006學生問卷中有關科學「自我效能」、「結果期待」、「興趣」與「生涯意向」的相關題目組成問卷,進行資料分析,企圖了解STEM教育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科學生涯選擇的影響,並進一步探究不同性別學生的差異。本研究發現,STEM教育能促進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科學「結果期待」與「生涯意向」,間接印證了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中生涯選擇模式所呈現出的「結果期待」能影響「選擇目標」的立論。進一步分析不同性別的差異,發現STEM教育對兩性學生「科學自我效能」的影響皆有限,但能有效促進男學生的「科學興趣」,且對不同性別學生的「科學結果期待」與「科學生涯意向」皆有促進效果,唯就「科學生涯意向」的得分情形來看,STEM教育實施後,對以科學做為未來生涯選擇方向的角度來看,男生的意願依舊高於女生。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余民寧,趙珮晴(2010)。選擇科學職業意圖的性別差異分析─以 TIMSS 2003 台灣八年級學生為例。諮商輔導學報,22,1-29。
    連結:
  2. 余民寧,趙珮晴,陳嘉成(2010)。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探討影響選擇數學職業意圖的因素。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3),177-201。
    連結:
  3. 范斯淳,游光昭(2016)。科技教育融入 STEM 課程的核心價值與實踐。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2),153-183。
    連結:
  4. 張玉山,楊雅茹(2014)。STEM 教學設計之探討:以液壓手臂單元為例。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1(1),2-17。
    連結:
  5. 簡晉龍,任宗浩(2010)。邁向科學之路?臺灣中學生性別對科學生涯選擇意向之影響。科學教育學刊,19(5),461-481。
    連結:
  6. 羅希哲,陳柏豪,石儒居,蔡華齡,蔡慧音(2009)。STEM 整合式教學法在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技術領域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3(3),42-66。
    連結:
  7. 羅希哲,蔡慧音,曾國鴻(2011)。高中女生 STEM 網路專題式合作學習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30,41-61。
    連結:
  8. Ashton, R.(2008).Improving the transfer to secondary school: How every child's voice can matter.Support for Learning,23,176-182.
  9. Basalyga, S. (2003). Student interest in engineering is on decline. Retrieved from http://djcoregon.com/news/2003/06/11/student-interest-in-engineering-is-on-decline/.
  10. Bybee, R. W.(2013).The case for STEM educ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Arlington, VA:NSTA Press.
  11. Lent, R. W.,Brown, S. D.,Hackett, G.(1994).Toward a unifying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career and academic interest, choice, a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45(1),79-122.
  12. Lewis, T.(2004).A turn to engineering: The continuing struggle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 legitimization as a school subject.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16(1),21-39.
  13.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6). Massachuset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urriculum Framework. Retrieved May 4, 2007, from http://www.doe.mass.edu/ Frameworks/current.html
  14.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4).STEM integration in K12 education: Status, prospects, and an agenda for research.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15. 林蔚芳,賴協志,林秀勤(2012)。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模式之文獻回顧。輔導季刊,48(3),50-63。
  16. 教育部統計處(2013)。我國高等教育女性學生概況【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2higher_studentw.pdf
  17. 教育部統計處(2009)。我國與 OECD 各國女性高等教育之學科領域暨性別差異分析【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 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oecd_higher.pdf
  18. 教育部統計處(2018)。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就讀類科之比率【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http://stats.moe.gov.tw/files/important/OVERVIEW_U04~6.pdf
  19. 教育部統計處(2016)。大專校院各等級男女結構及就讀系所概況【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E5%A4%A7%E5%B0%88%E6%A0%A1%E9%99%A2%E5%90%84%E7%AD%89%E7%B4%9A%E7%94%B7%E5%A5%B3%E7%B5%90%E6%A7%8B%E5%8F%8A%E5%B0%B1%E8%AE%80%E7%B3%BB%E6%89%80%E6%A6%82%E6%B3%81.pdf
  20. 教育部統計處(2018)。高級中等學校男女結構及選讀概況【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E9%AB%98%E7%B4%9A%E4%B8%AD%E7%AD%89%E5%AD%B8%E6%A0%A1%E7%94%B7%E5%A5%B3%E7%B5%90%E6%A7%8B%E5%8F%8A%E9%81%B8%E8%AE%80%E6%A6%82%E6%B3%81.pdf
  21. 陳家騏,古建國(2017)。STEM 教學應用於高中探究與實作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摩擦力為例。物理教育期刊,18(2),17-38。
  22. 蔡蕙文(2007)。屏東縣,屏東科技大學。
  23. 戰寶華,董芳均(2018)。從社會認知生涯理論分析臺灣人才流失問題。師友月刊,607,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