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Family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child are regarded as a drawback and need to be fixed. However ,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s have illustrated that many familie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child are operating well and are with resilience.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degree of family resilience in the family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child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well-being of parents. This research used questionnaires to examine the situations of parents and in totally interviewed —with the help of the Tainan City Child Development Services Manager ( Sinan Zone)-- 164 parent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child.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 a) the parenting stress of the primary caregiver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child is greater than the 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out developmental delayed, (b)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rimary caregiver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i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e 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out developmental delayed , (c) family resilience can significantly buffer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ress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primary caregiver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ed child.
|
参考文献
|
-
王月伶、王文玲(2004)。家庭復原力模式之臨床應用-協助一位呼吸器依賴病患家庭調適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15(1),90-98。
連結:
-
王孟愉(2007)。高風險家庭因應壓力之適應歷程-以優勢觀點為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連結:
-
王翊涵(2011)。「我很辛苦,可是我不可憐!」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在台生活的優勢觀點分析。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3,93-135。
連結:
-
王靜琳、徐亞瑛((2013)。運用家庭復原力模式於一位照顧非預期重覆住院失能老人家庭之護理經驗。慈惠學報,9,13-26。
連結:
-
白倩如(2012)。機構安置少女復原力培育之行動研究。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5,103-155。
連結:
-
余怡珍、簡乃卉(2009)。唇顎裂兒童母親親職壓力之初探。長庚護理,20(3),293-305。
連結:
-
利翠珊(2005)。身心障礙兒童家庭中夫妻的壓力、付出與恩情。中華衛生學刊,18(2),25-54。
連結:
-
利翠珊、蕭英玲(2008)。家庭壓力與韌性。應用心理研究,38,15-16。
連結:
-
吳秀照(2005)。從四個案例探討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的母親與外籍照顧者之角色分工及生態文化觀點的處遇服務。當代社會工作學刊,5,1-46。
連結:
-
宋雅雯、金繼春(2012)。以家庭調整與適應反應模式照顧一個有疾病危機之核心家庭。嘉基護理,12(1),15-23。
連結:
-
宋鴻燕(2008)。支持自閉症幼兒家庭的關係網絡。應用心理研究,38,173-207。
連結:
-
宋麗玉、施教裕(2010)。復元與優勢觀點之理論內涵與實踐成效:臺灣經驗之呈現。社會科學論叢,4(2),2-34。
連結:
-
李佳宜、蔣伊真、黃雅鈴、李興中、李國鳳(2015)。初次診斷為發展遲緩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及生活品質探討。身心障礙研究,13(3),153-169。
連結:
-
李宛津、黃恆獎、林慧麗、沈勝昂、劉同雪。探討大學生家庭功能、社會訊息處理與憂鬱之關係。輔仁醫學期刊,7(3), 113-130。
連結:
-
李開敏、陳淑芬(2006)。愛暴婦女的充權:社工復原力訓練及督導之整合模式。應用心理研究,32,183-206。
連結:
-
杜寶鳳(2014)。癌症病人青少年子女的壓力感受、親子溝通 與家庭復原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臺北市。
連結:
-
沈慶盈(2008)。復原力與社會工作。應用心理研究,39,1-12。
連結:
-
吳瑞華(2010)。單親家庭接受社會福利對家庭壓力減輕效果-以家扶基金會貧困兒童家庭扶助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連結:
-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2015年2月4日)。
連結:
-
林志哲(2007)。發現復原力~一個來自心理脈絡的觀點。輔導季刊,43(1),1-8。
連結:
-
林玲安(2015)。發展遲緩兒童幼小轉銜服務之家庭參與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連結:
-
林美玲、林宏熾(2008)。極重度多重障礙兒童生活品質之個案研究。身心障礙研究,6(2),147-159。
連結:
-
林琦華、蔡芸芳、陳月枝、黃美涓(2005)。腦性麻痺病童父母親之壓力。台灣醫學,9(5),565-576。
連結:
-
林雅雯、嚴嘉楓、吳佳玲、卓妙如、林金定(2003a)。台北市身心障礙兒童利用社會福利補助初探。身心障礙研究,2,22-31。
連結:
-
林雅雯、嚴嘉楓、羅慶微、吳佳玲、卓妙如、林金定(2003b)。早期療育:台北市學前身心障礙兒童之需求評估。台灣家醫誌,13(2),71-83。
連結:
-
胡家珍、廖華芳、李素菁(1987)。由心理層面處理發展遲緩幼童的餵食問題-病例報告。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 12 , 109-114
連結:
-
唐先梅、曾敏傑(2008)。罕見疾病家庭的壓力源:一項探索式的質化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3(2),47-70。
連結:
-
唐紀絜(2005)。臺灣地區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連結:
-
特殊教育法(2014年6月18日)
連結:
-
張子嫺、曹純瓊(2013)。嘉義縣學前特殊需求幼兒與一般幼兒主要照顧者教養態度、問題與親職壓差異之探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1,21-41。
連結:
-
張正昌(2008)。新加坡男性愛滋病患家庭復原力歷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新加坡),南投縣。
連結:
-
張秀玉(2011)。以家庭優勢為焦點的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任務性團體過程與成果。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6,1-26 。
連結:
-
張美雲(2010)。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社會支持、親職壓力與賦權增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連結:
-
張淑敏、宋惠娟(2003)。促進高危險性兒童的復原力。護理雜誌,50(5),61-84。
連結:
-
曹純瓊、章玉玲(2007)。父母教養自閉症幼兒之心理適應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9,109-124。
連結:
-
梅心潔、蔡昆灜、陳若琳(2008)。聽損幼兒母親的親職韌性、配偶共親職與親職壓力之關係。應用心理研究,38,107-149。
連結:
-
郭逸玲、卓妙如(2004)。發展遲緩兒早期療育之概念與模式。身心障礙研究,2(2),68-76。
連結:
-
陳佩妏(2002)。[自閉症兒童之手足]手足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連結:
-
陳玟伶、蔡曉婷、周汎澔(2015)。學齡期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母親憂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62(1),39-49。
連結:
-
陳怡婷、簡吟芳(2008)。家族治療的曙光-家庭韌力初探。諮商與輔導,274,2-6。
連結:
-
陳采緹(2011)。一位發展遲緩幼兒母親參與家庭中心取向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6(1),27-55。
連結:
-
陳菀琪、王文玲(2004)。運用家庭復原力模式照顧頭部外傷患者家庭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1(4),107-112
連結:
-
陳綺雯、林秋菊(2008)。運用家庭調整與適應反應模式於一位愛滋病患家庭之照顧。護理雜誌,55(2),104-109。
連結:
-
曾文志(2006)。復原力保護因子效果概化之統合分析。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刋,14,1-35。
連結:
-
黃璉華(1994)。養育唐氏症兒對家庭的衝擊。護理研究,2(3),253-262。
連結:
-
廖秀敏(2002)。性侵害個案復原力技巧之運用。諮商與輔導,203,22-24
連結:
-
劉于菁(2008)。智能障礙者手足關係的探索之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連結:
-
劉明松、吳雅雯(2007)。智能障礙學生國小非身心障礙手足親子互動關係、手足關係、社會支持與其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9,175-194。
連結:
-
潘雪芳、吳鄭善明、王素芬(2011)。屏南區發展遲緩幼童福利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台灣健康照顧研究學刊,10,89-114。
連結:
-
蔡佳妤、陳淑娟、張馨元、洪敏瑛(2014)。照護一位癌腦轉移個案藉由家庭復原力模式協助其家庭因應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61(6),104-109。
連結:
-
蔡宜芯(2011)。以敘事治療觀點看逆境中的個人韌力與療癒。諮商與輔導,308,48-51。
連結:
-
蔡素妙(2004)。地震受創家庭復原力之研究-以九二一為例。中華人文社會學報,1,I22-I45。
連結:
-
蔡崇煌、黃素雲、胡月娟、李孟智(2014)。建構以生物心理心靈社會面向於疾病之壓力-資源-調適模型圖:SRC BPS模型。醫學與健康期刊,3(1),11-24。
連結:
-
蔣宜倩、葉昭幸(2001)。新診斷之癌症患童父母之調適過程。長庚護理,12(3),177-188。
連結:
-
蔣姿儀、李文意、林季宜(2014)。學齡前幼兒母親親職壓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25,141-161。
連結:
-
鄭如安、廖本富、王純琪(2009)。論復原力的展現:一位青少年的安置復原故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8(2),91-113。
連結:
-
鄭芬蘭、蔡孟芬、蔡惠玲(2013)。罕見疾患的家庭壓力因應與需求-以高雄市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4,433-458。
連結:
-
穆佩芬、馬鳳岐、顧小明、許洪坤、黃碧桃(2000)。有罹患癌病兒童之家庭的壓力--對母親之衝擊。護理研究,8(5),568-578。
連結:
-
穆佩芬、楊寶圜(2009)。由家庭韌力觀點促進罕見疾病病童家庭健康。源遠護理,3(2),15-22。
連結:
-
謝美娥(2008)。離婚女性單親家長復原力的初探。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8,1-33
連結:
-
羅培瑛、陳綉惠(2011)。運用家庭復原力模式協助一位初診斷為威爾姆氏腫瘤患童其主要照顧者獲得正向因應與調適的過程。馬偕護理雜誌,5(2),59-68。
連結:
-
鍾燕宜、潘雨辰、陳佑振、郭煌宗(2010)。發展遲緩兒童母親親職壓力之初探。身心障礙研究,8(2),83-98。
連結:
-
Abidin, R. R.(1992). The determinant of parenting behavior.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21(4), 407-412.
連結:
-
Grotberg, E.H. (2003).What Is Resilience?.In Resilience for Today:Gaining Strength from Adversity. Santa Barbara, CA: Praeger. Retrieved from http://ebooks.abc-clio.com/reader.aspx?isbn=9780313057519&id=C7984-1
連結:
-
Kalil, A. (2003). Family resilience and good child outcom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ellington: Minist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連結:
-
Luthar, S. S., Cicchetti, D., &; Becker, B. (2000). 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Child Development, 71(3), 543-562.
連結:
-
Nichols, W. C. (2002). Roads to Understanding Family Resilience:1920s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Becvar, D. S.(Eds.) Handbook of Family Resilience (pp.3-16). New York,NY:Springer .
連結:
-
Rak, C. F. & Patterson, L. E. (1996). Promoting Resilience in At-Risk Children.Journal of counselin and Development , 74(4) , 368-373.
連結:
-
Saleebey, D. (1997).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2nd Ed.).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Publisher USA.
連結:
-
Susan, L. &David A. (2008).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ventions . Journal of Early and Intens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5(3),93-107.
連結:
-
Turnbull, A., Turnbull, R., Erwin, E. J., &; Soodak, L. C. (2006). Families,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 Positive outcomes through partnerships and trust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連結:
-
Walsh, F. (1996). The concept of family resilience:Crisis and challenge. Family Process, 35, 261-281.
連結:
-
Walsh, F. (2002). A Family Resilience Framework: Innovative Practice Application. Family Relations, 51(2), P130-137.
連結:
-
Walsh, F. (2003). Family Resilience: A Framework of Clinical Practice. Family Process, 42(1), 1-18.
連結:
-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
-
王天苗(1993)。心智障礙兒童家庭需要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9,115-140。
-
王天苗(1994)。心智障礙兒童家庭狀況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10,119-139。
-
王天苗(1996)。台灣地區心智障礙幼兒早期療育服務供需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14,21-44。
-
江麗美、李淑珺、陳厚愷譯(2008)。家族再生:逆境中的家庭韌力與療癒(原作者:Froma Walsh)。臺北:心靈工坊。
-
宋麗玉、施教裕(2009)。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洪葉文化。
-
李丹、劉金花、張欣戊(2001)。兒童發展。臺北市:五南圖書。
-
李羿炘(2010)。發展遲緩兒童經濟弱勢家庭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
沈芳榕(2008)。發展遲緩兒童隔代教養家庭親職教育需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年9月2日)。
-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15年2月4日)。
-
林美雪(2009)。發展遲緩兒童單親家庭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
林清文(2003)。復原力。教育研究,112,149-150。
-
林寶玉(2002)。先天性心臟病及健康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
施怡廷(1998)。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對兒童照顧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
洪素英(1999)。發展遲緩幼兒之家庭生活素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
翁樹澍、王大維譯(1999)。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台北:揚智。
-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2000)。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工作手冊。內政部:台北市。
-
徐震、李明政、莊秀美(2003)。社會問題。台北:學富
-
張玉璇(2010)。雲林縣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
張素翠(2011)。發展遲緩兒童原住民家庭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
張雅惠(2014)。貧困家庭照顧者撫育發展遲緩兒的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
連婅妢(2012)。發展遲緩兒童手足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
郭小萍(2012)。發展遲緩兒童家庭需求與服務落差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
陳書伶(2010)。乳癌倖存者及其家庭之逆境因應與家庭韌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
陳素禎(2006)。發展遲緩兒童服務歷程中非自願性家庭之原因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
陳惠茹(2015)。教養嬰幼兒親職壓力之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4,19-39。
-
陳寬裕、王正華(2013)。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台北市:五南圖書。
-
陳薇淨(2014)。癌症病人及其配偶之壓力感受、親子溝通與家庭復原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臺北市。
-
陳韻如、雷庚玲、鄭欣宜、王麗娟、柯乃綺、黃奕偉、謝家智、詹和悅、楊智凉、李素貞、吳佑佑、張學嶺、黃玉書、劉弘仁、蔡文哲(2009)。自閉症兒童氣質與親職壓力之個別差異。中華心理學刊,51(2),175-196。
-
曾佳珍(2009)。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功能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
黃沛瑤(2012)。影響呼吸器依賴病童家庭功能之家庭韌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臺北市。
-
黃秀珠(2013)。中年女性面對配偶失能危機之家庭角色調適經驗。生活科學學報,16,33-62。
-
黃敏秀(2002)。學前一般兒童與發展遲緩兒童閱讀行為及其家庭閱讀環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
黃智榆(2011)。罹患癌症病童的母親不確定感、家庭韌力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
楊智凱(2010)。找尋家庭韌力:以三個罕見疾病兒童家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
楊寶圜(2012)。置身預期性失落之家庭韌力經驗的本質結構:以學齡期脊髓性肌肉萎縮兒童家庭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
葉琇珊、陳汝君譯(2004)。失能、障礙、殘障:身心障礙者社會工作的省思 (原作者: M. Oliver、B. Sapey)。臺北:心理出版社。
-
趙善如(2006)。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服務-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4,147-158。
-
劉宜佩(2010)。發展遲緩兒童新住民家庭親職教育需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
劉芷瑩(2006)。發展遲緩兒童非自願性家庭親職功能提昇方案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
劉淑芬(2008)。視力受損者家庭韌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
劉瓊瑛、朱鳳英、林幸君、林惠芳、孫明儀、張如杏(2010)。早期療育與社會工作。臺北: 揚智。
-
蔡宏明譯(2009)。逆勢翻升:從谷底翻轉的挫折復原力(原作者:Siebert Al)。臺北:梅霖文化。(原著作出版年:2009)。
-
蔡育倫(2014)。生命意義活動介入對生命末期癌症病人及其家屬生活品質與家庭復原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臺北市。
-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5)。身心障礙人數按類別及致殘成因分。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4182
-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5)。身心障礙者人數按新舊制分。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4182
-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5)。身心障礙者人數按縣市及年齡別。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4182
-
鄭維瑄、楊康臨、黃郁婷譯(2004)。家庭壓力。台北市:五南圖書。
-
蕭文(1999)。災變事件前的前置因素對心理復健的影響-復原力的探討與建構。測驗與輔導,156,3249-3253。
-
魏文莉(2012)。從發現到接受-早期療育發展遲緩兒之家庭主要照顧者心理歷程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
鐘育志(2000)。如何早期發現發展遲緩兒童。臺兒醫誌,41,51-59。
-
-
二、英文部分
-
Asch A., & Mudrick N.R.(1995). Disabilities. In NASW (Eds.) ,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pp.752-761).Washington,DC:NASW.
-
Hartshorne, T. S., Schafer, A., Stratton, K. K.,& Nacarato, T.M., (2013). Family Resilience Relative to Children with severe disabiliteies. In Becvar, D. S.(Eds.) Handbook of Family Resilience (pp. 361-383). New York,NY:Springer .
-
Sapey, B. J. & Oliver, M. (2006). Social Work with Disabled People (3rd edition). Palgrave Macmillan. ISBN 1403918384
-
Walsh, F.(1998). Strengthening Faimly Resilience. New York:guildford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