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中華兒童叢書(1965-1999)到信誼基金會(1979-2001)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之演變及其意義

并列篇名

The Changing and Its Meanings of Illustration Styles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Published by Taiwan Government (1965 -1999) and Hsin-Yi Foundation (1979-2001)

作者

伊彬(Bin I);鄧逸平(Yi-Ping Teng);黃永宏(Yung-Hong Huang)

关键词

兒童圖畫書 ; 插畫風格 ; 信誼基金會 ; 中華兒童叢書 ; 審美教育 ; children's picture book ; illustration style ; Shin-Yi foundation ; Chinese Children's Book series ; aesthetic education

期刊名称

藝術教育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04 / 05 / 01)

页次

23 - 5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分析比較402 份自1979-2001 年信誼基金會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與402 筆1965-1999 年官方出版中華兒童書插畫樣本之風格。按照伊彬(2000)之風格分類方式將樣本分為11 大項23 小項。研究結果發現:一、「裝圖」、「童卡」、「漫畫」等為綜合兩類樣本之風格主軸。二、信誼風格特質包括:以兒童為本位的風格考量、兒童化的圖面形式、與模仿兒童畫的繪畫形式。三、從中華到信誼樣本之風格變遷所代表之時代意義為:1. 創作角度從中華的成人模式到信誼的兒童認知模式、2. 從文字傳達到圖像思惟、3. 童書插畫專業雛形的形成、4. 複合風格的形成、5. 插畫從附屬文字之下的格局到藝術性的表達、6. 插畫創作由被動客觀而漸趨主動主觀、7. 插畫家角色的開展與改變、8. 圖畫書的功能從教育到各種功能的複合、9. 童心主義的興盛、10. 本土化與外來文化審美之交替成長。本文亦提出台灣童書插畫風格尚未被深耕之方向。

英文摘要

The research analyzed picture style of 804 illustrations in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published by Hsin-Yi Foundation from 1979 to 2001 and by Taiwan government from 1965 to 1999. The results suggested: firstly, the “decoration”, “fairytale-cartoon”, and “caricature” are three main styles of both kinds of samples. Secondl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Hsin-Yi’s samples are: creating from children’s viewpoints, adopting children-liked form, and adopting children’s artwork-liked form. Thirdly, the meanings of the style changing are concluded as: 1 Making children’s picture book from adult’s viewpoint gradually became from child’s viewpoint; 2 Comparing with literalness, there was gradually more importance of graphic image in communication; 3 The profession of being illustrator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 was gradually required and developed; 4 The mixed styles were developed richly; 5 The function of illustration gradually become artistic expression from “accessory to the content”; 6 The creating illustration became active and subjective from passive and objective; 7 the role of illustrator was enlarged; 8 The function of picture book was from education-only to multi-functions; 9 The rising of childishnessism; 10 The aesthetic influences from the foreign and the native was alternatively shown. The researchers also suggest the possible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llustration style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 in Taiwa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1985).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Boston:Houghton Mifflin.
  2. Arnheim, R.(1981).Style as a Gestalt problem.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39,281-289.
  3. Arnheim, R.(1954).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Los Angeles,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4. Langer, S. K.(1953).Feeling and Form.New York, NY:Charles Scribner's Sons.
  5. Walton, K. L.(1987).The Concept of Style.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6. 王蕾雅、伊彬、鄧逸平(2003)。中華民國設計學會2003年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
  7. 司琦(1993)。兒童讀物研究。台北:台灣商務。
  8. 伊彬(2000)。台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
  9. 伊彬、張婉琪(2003)。中華民國設計學會2003年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
  10. 伊彬、黃淮鱗(2003)。台灣兒童對童書插畫風格的偏好發展
  11. 何耀宗(1982)。商業設計入門。台北:雄獅圖書。
  12. 李冠瑢(1998)。童插畫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以圖畫為例
  13. 辛佳慧(1998)。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
  14. 林文寶策劃(2000)。彩繪兒童又十年-台灣(1945-1998)兒童文學書目。台北:幼獅文化。
  15. 林品章(1986)。商業設計。台北:藝術家。
  16. 林真美(2000)。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天衛文化。
  17. 信誼基金會(1989)。十年來我國幼兒讀物出版狀況調查研究。台北: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研究。
  18. 信誼基金會(1990)。幼兒閱讀現況調查。台北: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研究。
  19. 洪文瓊(1994)。台灣兒童文學史。台北:傳文文化。
  20. 徐素霞(1994)。視覺與心靈的合奏-徐素霞插畫創作理念。新竹:文晟。
  21. 徐素霞(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天衛文化。
  22. 徐素霞(1996)。插畫是-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雄獅美術,302,13-13。
  23. 徐素霞(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天衛文化。
  24. 徐素霞編著(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25. 張湘君(1992)。審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26. 曹俊彥(1988)。兒童讀物圖畫的功能。國教月刊,34,4-8。
  27. 曹俊彥(1974)。談插畫。百代美育,13,60-61。
  28. 曹俊彥(1984)。插畫在兒童讀物中的地位。台灣教育,399,10-12。
  29. 莊素娥(1997)。清代畫史的作品風格研究。藝術學,18,43-74。
  30. 許世穎(2002)。民國65 至85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與聯合報聯合副刊插畫演變
  31. 許世穎,伊彬(2001)。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六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
  32. 許佩玫(1992)。兒童讀物插畫表現技法之創作研究
  33. 陳孝銘(1987)。商業美術設計-平面應用篇。台北:新形象。
  34. 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
  35. 曾雅雲譯、Wölfflin, H.(1987)。藝術史的原則。台北:雄獅。
  36. 黃永宏、伊彬(2002)。中華民國設計學會2002 年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
  37. 黃淮鱗(2001)。兒童對圖畫書插畫風格喜好發展
  38. 葉詠俐(1982)。西洋兒童文學史。台北:東大。
  39. 詹楊彬(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天衛。
  40. 熊秉真(2000)。童年憶往。台北:麥田。
  41. 趙國宗(1974)。談兒童讀物插畫。百代美育,13,58-59。
  42. 劉鳳芯(2000)。擺盪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台北:幼獅文化。
  43. 鄭明進(1985)。認識兒童文學。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44. 鄭明進(1981)。談兒童讀物的插畫。兒童圖書與教育雜誌,1(1),20-22。
  45. 鄭明進(1987)。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46. 鄭雪玫(1983)。兒童圖書館理論/實務。台北:台灣學生。
  47. 蕭昭君譯、Postman, N.(1994)。童年的消逝。台北:遠流。
  48. 蘇振明(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月刊,91,1-10。
  49. 蘇振明(1987)。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被引用次数
  1. 曹珊珊(2021)。時間元素於插畫創作中之探討。設計研究學報,13,13-27。
  2. 江學瀅(2018)。資源班兒童藝術教育治療團體模仿現象之個案研究。藝術教育研究,35,1-32。
  3. 林慧雅、伊彬(2007)。台灣兒童圖畫書插畫之時代風格:1987-2003年民間出版現象與美感偏好。藝術教育研究,13,29-65。
  4. 林演慶(2016)。流行插畫風格偏好與判斷因素之世代差異。藝術教育研究,31,1-36。
  5. 林演慶(2022)。臺日國小一年級國語教科書美感風格設計之內容分析比較。藝術教育研究,44,81-126。
  6. 劉瑋婷、伊彬(2007)。台灣兒童圖畫書出版產業之困境與願景:從插畫創作者之角度檢視。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4(3),327-356。
  7. 楊美維、朱悅誼(2015)。餅乾禮盒包裝插畫對消費者注目性與偏好調查。商業設計學報,19,148-169。
  8. 張長蓉,伊彬(2022)。臺灣2004年到2019年民間出版兒童圖畫書之插畫風格特徵。藝術教育研究,44,1-46。
  9. (2022)。學習背景對青少年觀看流行插畫風格之審美評價差異。亞東學報,42,11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