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王顯智、高瑞鍾、黃惠貞(2010)。運動對自律神經系統的影響。輔大體育學刊,9,24-34。
連結:
-
王顯智、許富淑、高瑞鍾、黃美雪(2011)。肥胖青少年心率變異度對運動訓練的反應。輔大體育學刊,10,269-280。
連結:
-
王顯智、黃美雲(2007)。心率變異度的發展與臨床應用。中華體育季刊,21(3),1-9。
連結:
-
吳茂盛、周妙玲、方同賢、葉益銘、陳銨漵、蕭哲文、侯建文(2009)。運動訓練特性對自主神經系統與血糖控制能力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1(4),119-130。
連結:
-
林嘉慶、黎俊彥(2008)。規律運動訓練對心率變異性之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2(4),13-22。
連結:
-
高紹源、林献巃(2010)。在炎熱的環境中身體熱能的代謝方式對運動表現的影響。臺中學院體育,6,67-76。
連結:
-
陳怡瑜、蔡忠昌(2008)。應用心率變異度分析於肥胖研究之探討。大專體育,97,174-182。
連結:
-
傅正思(2004)。長時間耐力性運動之水分及電解質平衡。大專體育,74,210-215。
連結:
-
黃永寬(2007)。幼兒教師對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認知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8(2),27-40。
連結:
-
黃政一、蔡忠昌(2007)。人體含水量評估應用於運動之探討。大專體育,92,161-168。
連結:
-
黃苹苹、王顯智(2005)。心率變異度分析在運動之應用。大專體育,77,63-69。
連結:
-
黃勝宏、林榮輝、黃崇儒、洪聰敏(2008)。心率變異度與焦慮之關係。中華體育季刊,22(1),72-79。
連結:
-
蔡忠昌、劉蕙綾(2006)。運動對於腦部功能的影響:多上體育課會影響學業成績嗎?。大專體育,87,184-190。
連結:
-
Carter, J. B.,Banister, E. W.,Blaber, A. P.(2003).Effect of endurance exercise on autonomic control of heart rate.Sports Medicine,33(1),33-46.
-
Christou, D. D.,Jones, P. P.,Sea1s, D. R.(2003).Baroref1ex buffering in sedentary and endurance exercise-trained healthy men.Hypertension,41(6),1219-1222.
-
Costa, O.,Lago, P.,Rocha, A. P.,Carvalho, M. J.,Freitas, A.,Freitas, J.(1994).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24-hour Holter recordings.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hort- and long-term time- and frequency-domain analyses.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27(3),251-254.
-
Cotman, C. W.,Berchtold, N. C.(2002).Exercise: A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brain health and plasticity.Trends in Neurosciences,25(6),295-301.
-
Diamond, M.,Hopson, J.(1998).Magic trees of the mind: How to nurture your child's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healthy emotions from birth through adolescence.New York:Penguin Putnam Inc..
-
Gallahue, D. L.(1996).Development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oday's children.Dubuque, IA:Brown & Benchmark.
-
Gallahue, D.L.,Ozmun, J. C.(2002).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 Infants, children, adolescents, aduts.Singapore:McGraw-Hill.
-
Jung, A. P.,Bishop, P. A.,Al-Nawwas, A.,Dale, R. B.(2005).Influence of hydration and electrolyte supplementation on incidence and time to onset of exercise-associated muscle cramps.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40(2),71-75.
-
Kramer, A. F.,Colcombe, S. J.,McAuley, E.,Scalf, P. E.,Erickson, K. I.(2005).Fitness, aging an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Neurobiology of Aging,26(1),124-127.
-
Melanson, E. L.(2000).Resting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men varying in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32(11),1894-1901.
-
Nagai, N.,Moritani, T.(2004).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in lean and obese childre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and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28(1),27-33.
-
Tentolouris, N.,Tsigos, C.,Perea, D.,Koukou, E.,Kyriaki, D.,Kitsou, E.(2003).Differential effects of high-fat and high-carbohydrate isoenergetic meals on cardiac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in lean and obese women.Metabolism,52(11),1426-1432.
-
Thatcher, R. W.(1991).Maturation of the human frontal lobes: 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staging.Developmental Neurophysiology,7(3),397-419.
-
王珮玲(2008)。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臺北市:心理。
-
王敏男(2005)。幼兒體育之探討。幼兒保育論壇,1(12),231-236。
-
王莉莉、許成源(2009)。游泳運動訓練對人體自律神經活性影響之探討。崇右學報,15,225-237。
-
吳樎椒、張宇樑(2008)。當「神經科學」遇上「幼兒教育」-省思與重現幼兒教育課程與教學之理路。幼兒教保研究期刊,49-66。
-
林正常、王順正(2002)。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臺北:師大書苑。
-
林寶貴、吳純純(1998)。特殊兒童知覺動作發展教材教具。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
前橋明(2008)。輝く子どもの未来つくり─ 健康と生活を考える。明研?書。
-
前橋明(2011)。体温りズムと子どもの生活─心身ともに健康で,生き生きとした暮らしつくらのための知惠─。小児歯科臨床,16(6),16-21。
-
洪逸慧(2012)。自律神經健康人50 招:慢活,就能遠離疾病─副交感神經決定你的人生品質。臺北市:天下雜誌。
-
胡月娟(2005)。實用人類發展學。臺北市:華杏。
-
徐毓慧(2001)。臺北市,國立臺灣師大學。
-
張瀞文、祁業榮(2001)。學齡前兒童手眼協調能力之調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3(2),11-21。
-
許月貴、鄭欣欣、黃瀞瑩(2000)。幼兒音樂與肢體活動。臺北市:心理。
-
許義雄(2001)。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
郭育祥(2010)。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檢查不出病, 其實你的「神經」有問題!。臺北市:柿子文化。
-
陳金山、徐淑媛(2002)。彩色圖解基礎人體解剖與生理學。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
陳高揚、郭正典、駱惠銘(2000)。心率變異度:原理與應用。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雜誌,11(2),47-58。
-
陳紫娟(2006)。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
陳幗眉、洪福財(2001)。兒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
-
黃志成、王淑芬、陳玉玟(2008)。幼兒發展。新北市:揚智文化。
-
黃國禎、郭博昭、陳俊忠(1998)。長期從事太極拳運動對男性老年人安靜心率變異性之影響。體育學報,25,109-118。
-
黃新作(1992)。運動中心臟自律神經功能之變化~以心電圖R-R 波間隔變動強度光譜解析法來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4(1),123-138。
-
黃薰儀(2007)。高雄市,樹德科技大學。
-
廖華芳、王天苗(1998)。兒童知覺動作發展。中華物療誌,23(4),310-324。
-
廖應秋(1992)。城市與鄉村男幼兒體適能之比較研究。體育學報,14,227-244。
-
劉慈惠、王莉玲、林青青、杜宜展(2002)。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臺北市:五南。
-
蔡春美(2006)。台北市與東亞四都市幼兒生活實態分析。臺北市:文化大學及日本貝樂思台北分公司。
-
謝秋雲(2002)。從兒童動作發展談體育教學活動。大專體育學刊,62,18-23。
-
羅鈞令(2000)。感覺統合與兒童發展─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
蘇忠信(1997)。運動時體溫的調節。大專體育,31,142-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