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與日本特務互動的情況

并列篇名

Interaction between Lin Hsien-tang and Japanese Secret Agents: A Perspective from the Diary of Mr. Guanyuan (1927-1945)

作者

卞鳳奎(Pien, Feng-Kwei)

关键词

林獻堂 ; 日記 ; 特務 ; 殖民統治 ; 臺灣 ; Lin Hsien-tang ; Diary ; secret agent ; colonial domination ; Taiwan

期刊名称

海洋文化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19 / 12 / 01)

页次

33 - 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霧峰灌園先生林獻堂,在日本時代他不僅在臺灣人心目中和事實上為重要領導人物;臺灣總督府也視他為具有影響力的地方領袖。由於林獻堂在臺灣近代史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他將生命過程中最重要的事務記錄在1927年至1955年其所撰寫的《灌園先生日記》中。內容不僅可提供研究霧峰林家的重要資料和素材,同時也可以作為研究日據時期臺灣社會結構與狀況的重要參考依據。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許雪姬所率領的研究圑隊,花費長達8年半的時間完成《灌園先生日記》解讀之後,以《灌園先生日記》為研究材料,相關的研究成果亦陸續展現。例如有從經濟視野的探討、有以宗教為中心的探討;有以醫療和體育為題名的探討。另外,也有以旅遊為題材的討論;以及以戲劇或是美術為題的考察;亦有讀書生活為題材;以及以水利為主題的探討。以上學者透過個人不同的專業領域,不論是針對林獻堂個人的角度或當時社會的狀況,均提出相當深入的探討,展現多樣而豐碩的研究成果,也體現這套日記無比珍貴的史料價值。但是,尚少見到運用《灌園先生日記》,針對在日本殖民臺灣時期,身為臺灣領導階層者,與日本統治者彼此互動的情況;以及從中了解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實際作法與態度為何?等相關議題之討論。因此,本文嘗試稍作彌補,以《灌園先生日記》為主要材料,探討林獻堂與日本「特務」互動的情況,企盼能拼湊出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呈現何種治理態度。

英文摘要

Lin Hsien-tang, was also known as Guanyuan, was born in Wufeng,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he was not merely a notable figure in Taiwan, but also a local leader with considerable influence inside the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 This status enabled Lin play a major role in modern Taiwan history. Lin recorded the most significant life events The Diary of Mr. Guanyuan (1927-1955), which provides essential historical data and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the Wufeng Lin Family and helps to understand Taiwan's social structure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Hsu Hsueh-chi led a research team of eight historians at th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nalyzing The Diary and obtained significant findings. The scholars have used their related expertise in various specialties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many topics during Lin's time, including economics, religion, medical care, physical education, drama, arts, and even water conservation. The Diary opens a valuabl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view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aiwan leaders, the Japanese governor and officialdom. It also reveals specific colonial ruling approaches and reactions during those times. This study shall use the Diary to examine how a Taiwan leader worked with Japanese secret agents in an attempt to reconstruct the attitudes of rulers during Taiwan's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海洋科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社會科學 > 軍事學
参考文献
  1. 李毓嵐(2012)。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興大歷史學報,24,59-98。
    連結:
  2. 林丁國(2011)。林獻堂遊臺灣—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日治時期的島內旅遊。運動文化研究,17
    連結:
  3. 林丁國(2013)。從日記資料析論日治時期臺日人士的體育活動。運動文化研究,22,73-118。
    連結:
  4. 林淑慧(2018)。觀景察變:臺灣日治時期日記的旅行敘事。臺灣文學學報,32,23-52。
    連結:
  5. 邱坤良(2012)。林獻堂看戲—《灌園先生日記》的劇場史觀察。戲劇學刊,16,7-35。
    連結:
  6. 洪可均(2009)。跨時代臺籍菁英的抉擇與困境—蔡培火的政治參與。中華行政學報,6,187-196。
    連結:
  7. 徐興慶(2011)。近代中国知識人の日本経験—梁啟超、林敵堂と戴季陶の日本觀の比較。臺大日本語文研究,21,179-221。
    連結:
  8. 許雪姬(1999)。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1,167-211。
    連結:
  9. 《臺灣民報》,各年。
  10. (1981)。中華民國七十年屆滿百齡先烈先進事略—宋教仁、李烈鈞、唐繼堯、蔣方震、林雲陔、張繼、林獻堂、蔡鍔、王用賓、馮自由、朱霽青、王寵惠、林冠慈、楊庶堪、何成濬、馬君武。近代中國,22,126-129。
  11. (2006)。日記與臺灣史研究研討會會議論文集:紀念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臺北市:
  12. 《臺灣日日新報》,各年。
  13. 丁曉杰(2007)。日本善鄰協會興亞義塾始末。中國邊政,170,67-80。
  14. 丸山靜雄(1997)。日本のアジア支配を考える。東京都:新日本出版社。
  15. 丸山靜雄,鬯人節(譯)(1966)。日本特務機關簡史。情報知識,8(3),26-28。
  16. 王振勳(2007)。林獻堂的性格與人格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5(2),27-58。
  17. 王振勳(2009).林獻堂的社會思想與社會活動新論.臺北縣永和市:稻田出版公司.
  18. 李理(2007).日據臺灣時期警察制度研究.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
  19. 李毓嵐(2012)。獻堂與婦女教育—以霧峰一新會為例。臺灣學研究,13,93-126。
  20. 林振莖(2011)。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在日治時期(1895~1945)臺灣美術運動史中的贊助者角色與貢獻。臺灣美術,84,42-61。
  21. 徐千惠(2003)。日治時期臺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47,425-634。
  22. 馬鉅強(2007)。烏溪治水事業之研究—以《灌園先生日記》為中心。臺灣文獻,58(1),245-287。
  23. 張世鈺(2012)。旅歐對日治時期臺籍仕紳的影響:以林獻堂旅法經驗為例。新北大史學,12,69-80。
  24. 張惠珍(2016)。林獻堂與民國—以灌園先生日記、詩集為考察對象。國文天地,32(1),33-37。
  25. 許雪姬(1995)。「林獻堂先生日記」的史料價值。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20,79-89。
  26. 許雪姬(引言)(1999)。林獻堂與臺灣社會活動—以霧峰一新會為中心。臺灣文獻,50(4),100-108。
  27. 許雪姬(編)(2008)。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
  28. 許雪姬(編)(2008)。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
  29. 許雪姬(編),許雪姬(紀錄),王美雪(紀錄)(1998).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臺中縣豐原市: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30. 陳少廷(1971)。林獻堂先生與祖國事件。大學雜誌,43,4-8。
  31. 陳水逢(1988).日本近代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公司.
  32. 陳烽欣(1998)。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33. 曾士榮(2019)。學界關於二次大戰期間東亞的「戰爭協力(Wartime Collaboration)」的研究回顧與反思。臺灣學研究,23,34-55。
  34. 馮啟宏(1988)。林獻堂早期對臺灣民族運動的態度與影響(西元一九一〇至一九二〇年)。史苑,47,31-52。
  35. 黃富三(2004).林獻堂傳.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36. 黃裕元(2000)。論人物研究與民族觀—以林獻堂之「民族思想」為例。史匯,4,95-116。
  37. 葉榮鐘(2002).葉榮鐘日記.臺中市:晨星發行.
  38. 葉榮鐘(1976)。明智的領導者林獻堂先生。大學雜誌,100,18-22。
  39. 葉榮鐘,葉芸芸(編選),徐振國(編選)(2015).葉榮鐘選集. 政經卷.臺北市:人間出版公司.
  40. 趙淑德(1998)。林獻堂(一八八一~一九五六)。中外雜誌,64(4),79-84+95-96。
  41. 劉紹唐(編)(1976)。民國人物小傳(39) :林獻堂、余家菊、郭泰祺、黃自、韓光第、李大本、朱霖、葉恭綽、張沖、鄭貞文。傳記文學,29(5),121-127。
  42. 蔡培火(1976)。灌園先生(林獻堂)與我之間。大學雜誌,100,14-18。
  43. 鄭政誠(2009)。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的讀書生活。兩岸發展史研究,7,45-72。
  44. 賴惠民(編)(2008)。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
  45. 賴惠民(編)(2008)。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
  46. 謝秋萍(1993)。梁啟超與霧峰林家三傑[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的臺灣情誼。臺灣文學觀察雜誌,8,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