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灣新移民女性配偶社會參與之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Focusing on New Immigrant Female Spouses'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Taiwan

DOI

10.29539/CNABH.201112.0012

作者

張智雅(Chi-Ya Chang);曾薔霓(Chiang-Ni Tseng)

关键词

充權 ; 社會參與 ; 非正式網絡 ; 新移民女性配偶 ; Social participation ; Informal network ; New Immigrant female spouses

期刊名称

嘉南學報(人文類)

卷期/出版年月

37期(2011 / 12 / 01)

页次

416 - 4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新移民女性配偶的增加,對台灣產生相當重大衝擊且形成社會不同面貌。本研究並非突顯面臨問題的新移民姐妹,而是採取多元觀點來呈現新移民的生存價值及正向意義。本研究係以高雄縣市和屏東縣為例,應用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討台灣新移民女性配偶「社會參與」相關議題,並分析其「充權」的可能性及能動性。本研究發現,台灣新移民女性配偶「社會參與」的發展及執行模式,有賴新移民姐妹「非正式網絡」的支持,以及新移民服務工作者為促進其「社會參與」的使力及充權。茲綜合結論:(一)「非正式支持網絡」是新移民女性配偶社會參與的關鍵;(二)「社會參與」是新移民女性配偶充權的途徑;(三)新移民女性配偶的服務能量;(四)新移民女性配偶「充權」發展與歷程的階段性差異。本文建議,應朝向積極且多元價值的取向,一方面建構新移民公共領域的參與權,另一方面正視新移民姐妹的聲音及需求,從服務使用者角度出發,接納差異,尊重多元,充權與使能,讓服務使用者能成為另一個新移民服務的「提供者」。

英文摘要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es with increasing of new immigrant female spouses to bring lots of impacts on Taiwan. This study is not to highlight the problems faced by new female immigrants. It is rather than a point of view of multi-cultural to reveal new immigrant female spouses positive surviv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Kaohsiung and Pingtung area. The study method is applying in-depth interview.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discusses new immigrant female spouses'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in Taiwan and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and initiative of immigrant brides' ”empowerment”.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developmental and implemental model of new immigrant female spouses'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Taiwan needs to depend on the supports of new immigrant brides' ”informal network” in the future, as well as service providers to promote their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empowerment. With multiculturalism, the study shows out real existence value and positive meaning of new immigrants. On the one hand, to construct the right of new immigra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ublic domain. Furthermore, it hopes to offer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active view of social policy of new immigrants to actually practice multivalue in the policy further in the study. Finally, empowerment is to enable the service users to become the new immigration service ”provide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藥理醫學
参考文献
  1.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與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連結:
  2. 夏曉鵑(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9,1-47。
    連結:
  3. 陳燕禎(2008)。台灣新移民的文化認同、社會適應與社會網路。國家與社會,4,43-99。
    連結:
  4.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11)。統計資料。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8 月29 日。網址:http://www.immigration.gov.tw/np.asp?ctNode=29698&mp=1
  5. 內政部(2011)。內政統計通報。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8 月29 日。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
  6. Alcock, P.(ed.)(2003).The Student's Companion to Social Policy.London:Blackwell.
  7. Calhoun, C.(1995).Social Theory and Politics of Identity.Oxford:Blackwell.
  8. Dominelli, L.(2002).Feminist Social Work Theory and Practice.Basingstoke:Palgrave.
  9. Giddens, A.(1990).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Cambridge:Polity Press.
  10. Giddens, A.(1998).The Third Way-The Renew of Social Democracy.London:The polity Press.
  11. Greene, M.(1982).Literacy for what?.PhiDelta kappan,63(5),326-329.
  12. Johnson, N.(1987).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lfare Pluralism.Sussex:Wheatsheaf Books.
  13. 王秀燕(2007)。由社會支持網絡的形成累積外籍配偶社會資本。社區發展季刊,119,84-102。
  14. 江亮演、陳燕禎、黃雅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66-89。
  15.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雙月刊,75,2-10。
  16. 何青蓉(1999)。為生活而識字:成人學習者、新的實務。成人教育雙月刊,50,54-56。
  17. 何青蓉(1995)。我國成人識字教育的迷思與省思。台灣教育,535,23-26。
  18. 何青蓉(2006)。跨族群的婦女識字教育。成人及終身教育雙月刊,12,2-12。
  19. 何青蓉、陳源湖(2005)。成教班教學的挑戰與省思:國小教師轉化與增能的可能性。學生輔導季刊,97,54-73。
  20. 吳美雲(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21. 宋麗玉(2002)。社會支持網絡、壓力因應與社會網絡處遇於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台北:洪葉。
  22. 李麗英(2007)。從「發聲」(Voice)到「增能」(Empowerment)─一個外籍配偶教師的創意課程實踐。成人及終身教育,17,22-35。
  23. 林美和(2003)。「新移民女性之教育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面臨的問題」座談會。社教雙月刊,118,5-21。
  24.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25. 夏曉鵑(2004)。資本國際化與跨國婚姻:結構與反抗。跨界流離:全球化時代移民/移工與社會文化變遷研討會,台北:
  26.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
  27. 徐宗國譯、Strauss, A.、Corbin, J.(1998)。質性研究概論。臺北:巨流。
  28.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5)。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台北:國立教育研究院。
  29. 張國珍(1991)。我國成人識字教育之研究。社教雙月刊,44,53-57。
  30. 張智雅(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31. 張碧如(2006)。外籍配偶與多元文化教育相關議題之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14,367-374。
  32. 郭靜晃、薛慧平(2004)。外籍配偶母職角色轉換困境與需求之探析─以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5,116-132。
  33. 曾秀珠(2004)。外籍配偶教育課程規劃之芻議。社區發展季刊,105,227-234。
  34. 黃煌雄、李伸一(2005)。我國移民政策與制度總體檢案調查報告。台北:監察院。
  35. 葉肅科(2004)。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與社會凝聚力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133-149。
  36. 廖怡君(2004)。學習,而後展現自己的力量─外籍配偶阮氏小玲的故事。人本教育札記,93(9),21-25。
  37. 趙彥寧(2004)。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刊,32,59-102。
  38. 劉金山、林彩碧(2008)。從“識字"到“增能"─外籍配偶課程規劃之合理模式。學校行政,54,33-43。
  39. 蔡文瑜(2004)。外籍新娘現象的解析及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5,208-216。
  40. 蔡文瑜(2006)。尋找新移民女性的家─論新移民女性的居家處境及其對識字教育的啟示。社教雙月刊,136,24-26。
  41. 蕭昭娟(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
  42. 賴錦慧(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東縣,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43. 鍾鳳嬌、林苑平、趙善如(2008)。電腦學習歷程─新移民女性增能經驗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23,336-360。
  44. 釋自淳、夏曉鵑(2003)。識字與女性培力─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3(2),41-84。
被引用次数
  1. 傅如馨(2020)。從新住民婦女的婚姻暴力談社會正義諮商。應用心理研究,72,131-176。
  2. 黃寶嬋,何青蓉(2019)。新住民女性知覺社會支持、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學誌,41,49-114。
  3. 林育陞(2016)。從支持網絡觀點來看當代東南亞外籍配偶貧窮與政策之探討。危機管理學刊,13(2),27-36。
  4. 王翊涵(2018)。與姐妹志工一起工作: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支持性志願服務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2(2),49-94。
  5. 王翊涵(2022)。「我是志工,我得到尊敬!」新住民女性在台參與志願服務的充權歷程解析。臺大社會工作學刊,46,127-180。
  6. 吳瓊洳(2023)。從生態系統理論探討新住民教育與輔導策略。諮商與輔導,446,21-25。
  7. (2022)。談新住民實踐社區服務-以新北市貢寮區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79,17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