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原住民族部落大學-一個落實部落賦權的在地機制

作者

杜宜蓁

关键词

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 賦權 ; 在地機制 ; 受壓迫者教育學

期刊名称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13 / 06 / 01)

页次

153 - 18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將以巴西成人教育學者Paulo Freire之受壓迫者教育學中的賦權意涵為主要論述基礎,詮釋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與部落之間的角色與定位。首先,受壓迫者教育學中的賦權強調個人透過參與及對話的過程,獲得對社群公共事務參與的意識,進而產生實踐的行動力,再者,賦權的落實是屬於雙向性的互動關係,本文也依循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成立背景歷史脈絡,發現其為落實部落賦權的在地機制之一。透過本研究發現,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與部落的接觸的確密切,除了透過課程資源的串連,以提升部落產業經濟的成長,就文化傳承的層面,也建議未來不僅規劃在地人才資料庫之外,也建置「原住民族知識資料庫」,可以各部落的地域分佈或族群特色為劃分,彙整原住民傳統文化的智慧,營造原鄉地域上的特殊文化,使這些部落文化智慧應用於教育機構的學習內容中,更是實踐原住民族自主教育的賦權行動。最後,賦權的落實是需要長期性的關注,並與部落成員的互動關係有所牽連,然而,部落文化中本身是具有終身學習機制的理念,依循傳統文化、倫理關係等層面進行,只是不像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等性質的教育機關刻意強調,而「賦權」重視個人的參與及自主發聲的行動,這也是需要部落成員有此賦權意識及社群認同才能完成的具體行為,而站在教學協助者角色的原住民族部落大學也不需要刻意與賦權觀點的關連,只需要依循部落文化脈絡及部落學習需求執行原住民成人教育,才是屬於符合部落需求的賦權實踐。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参考文献
  1.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2。《「部落學校」設校申請計畫書綱要》。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4。《原住民族教育法》。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 教育部。2005。《發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個案計畫》。台北:教育部。
  4.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民族教育八年發展方案及二期計畫》。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5.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實驗型第三學期制民族學校工作小組」第一次會議紀錄》。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6.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7. 陳枝烈編(2006)。給部落學校一個機會─屏東縣廢校政策及教育問題研討會實錄。屏東:屏東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被引用次数
  1. 陳麒,周惠民(2022)。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發展現況之調查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15(1),91-135。
  2. 林文蘭(2018)。以「部落」之名:籌設原住民族部落學校的脈絡和論辯。文化研究,26,97-170。
  3. 謝百淇、黃育真、張美珍、李馨慈(2016)。化零為整:科學學習生態系統取向之文化回應課程。科學教育學刊,24(S),46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