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检视都市永续发展指标的发展历程与内涵:从指标系统建构到政策评估
A Review of Urban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Systems Framework and Policy Evaluation
黄书礼(Shu-Li Huang) ; 叶佳宗(Chia-Tsung Yeh) ; 陈俐伶(Li-Ling Chen)
都市与计划 ; 32 卷 2 期 (2005 / 06 / 01) , P227 - 251
繁体中文 DOI: 10.6128/CP.32.2.227
都市永续性指标 ; 政策评估 ; 感受性系统模型 ; 型态辨识 ; 半量化模拟 ; Urban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 Policy evaluation ; Sensitivity model tools ; Pattern recognition ; Semi-quantitative simulation
- 詹士梁(2001)。生物控制论应用在都市及区域规划之可行性探讨-以灵敏度模型爲工具。都市与计划,28(1),17-37。
连结: - Alberti, M.(1996).Measuring urban sustainabilit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4,381-424.
- Andriantiatsaliniaina, L. A.,Kouikoglou, V. S.,Phillis, Y. A.(2004).Evaluating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uzzy logic reasoning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Ecological Economics,48,149-172.
- Berke, P.,Conroy, M. M.(2000).Are we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evaluation of 30 Comprehensive Pla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66(1),21-33.
- Boyden, S.,Millar, S.,Newcombe, K.,O''Neill, B.(1981).The Ecology of a City and its People.Canberra:ANU Press.
- 刘采芸,叶佳宗,黄诗涵(2021)。都市永续性的多重尺度观点:以农产品消费土地远距连接时空变化探讨都市与乡村的关系。都市与计划,48(1),83-106。
- 苏冠臻,詹士梁,黄国庆,王姿懿(2021)。台湾都市阶层体系变动趋势之探讨。都市与计划,48(1),1-26。
- 邹克万、洪于婷(2006)。地方永续发展空间结构变迁之分析。都市与计划,33(4),32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