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因应气候变迁之都市街区规划设计策略与永续「共效益」-建物重建阶段
蔡育新(Yu-Hsin Tsai) ; 徐嘉信(Chia-Hsin Hsu) ; 王绚(Hsuan Wang) ; 林家靖(Chia-Ching Lin)
都市与计划 ; 48 卷 1 期 (2021 / 03 / 31) , P27 - 48
繁体中文 DOI: 10.6128/CP.202103_48(1).0002
都市计画 ; 建物重建 ; 气候变迁 ; 减缓与调适 ; 共效益 ; Urban planning ;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 Climate change ;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 Co-benefits
- Ahern, J.(2011).From fail-safe to safe-to-fail: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in the new urban world.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00(4),341-343.
- Alexandri, E.,Jones, P.(2008).Temperature decreases in an urban canyon due to green walls and green roofs in diverse climates.Building and Environment,43(4),480-493.
- Balaban, O.,Oliveira, J.(2014).Understanding the links between urban regeneration and climate friendly urban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two case studies in Japan.Local Environ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ustice and Sustainability,19(8),868-890.
- Betsill, M.,Bulkeley, H.(2007).Looking back and thinking ahead: A decade of c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research.Local Environ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ustice and Sustainability,12(5),447-456.
- Biesbroek, G. R.,Swart, R. J.,Knaap, W. G. M.(2009).The mitigation–adaptation dichotomy and the role of spatial planning.Habitat International,33(3),230-237.
- 蔡育新,徐嘉信,林家靖(2023)。「街区开放空间」之气候变迁规划综效与共效益-建物重建对主次要道路之驱动。都市与计划,50(2),159-194。
- 谢宗恒,林容竹(2023)。气候变迁议题纳入景观设计课程之谘议。造园季刊,98,1-18。
- (2022)。绿能屋顶对於畜牧业经营之共效益分析:以云林县为例。台湾能源期刊,9(1),8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