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个人、家庭与学校脉络中的影响变因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轨迹之讨论
中华辅导与谘商学报 ; 29 期 (2011 / 04 / 01) , P161 - 181
繁体中文 DOI: 10.7082/CJGC.201104.0161
青少年 ; 忧郁症状 ; 影响变因 ; 潜在成长曲线模型 ; adolescent ; depressive symptom ; dynamic factor ; 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
- Derogatis, L. R. (1983). SCL-90-R: Administration, scoring, and procedures manual-II. Towson,.
- Amato, P. R.(2000).The consequences of divorc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62,1269-1287.
- Amato, P. R.,Cheadle, J.(2005).The long reach of divorce: Divorce and child well-being across three generation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67(1),191-206.
- Bertera, E. M.(2005).Mental health in U. S. adults: The role of positive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negativity in personal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22(1),33-48.
- Brooks, R.,Goldstein, S.(2004).The power of resilience: Achieving balance, confidence, and personal strength in your life.New York, NY:McGraw-Hill.
- 陈杏容(2017)。探讨不同风险程度的国中生之忧郁情绪的保护与资源因子。中华辅导与谘商学报,50,29-62。
- 赖慧敏、郑博文、陈清槟(2017)。台湾青少年忧郁情绪与偏差行为之纵贯性研究。教育心理学报,48(3),399-426。
- 陆伟明,陈亦柔(2022)。自尊、亲子与师生关系对青少年至成年初显期忧郁症状发展轨迹之探讨。中华辅导与谘商学报,63,71-109。
- 潘宜均(2016)。以结构方程式探讨大学生校园投入与忧郁情绪关系模式。教育心理学报,47(4),603-627。
- 王樱芬(2020)。依附、忧郁和积极因应对青少年学校生活困扰之影响性研究。教育心理学报,52(1),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