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Collaborative Inquiry Strategies of Team Hypotheses Building in a CSCL Environment
张秀美(Hsiu-Mei Chang) ; 陈斐卿(Fei-Ching Chen) ; 曾仁佑(Ren-Yow Tzeng)
科学教育学刊 ; 20 卷 4 期 (2012 / 09 / 01) , P295 - 317
繁体中文 DOI: 10.6173/CJSE.2012.2004.01
大气科学 ; 合作探究策略 ; 建立假设 ; 接应投入 ; 电脑支援协作学习 ; Atmospheric Science ; Collaborative Inquiry Strategy ; Hypothesis Building ; Responsive Engagement ;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秦尔聪、林勇吉、陈俊源(2009)。探讨高二学生在三角探究教学中的解题表现。科学教育学刊,17(5),433-458。
连结: - Chamberlin, T. C. (1890). The method of multiple working hypotheses. Science, 15, 92-96.
- Apedoe, X.(2008).Engaging students in inquiry: Tales from an undergraduate geology laboratory-based course.Science Education,92(4),631-663.
- Baker, M.,Andriessen, J.,Lund, K.,van Amelsvoort, M.,Quignard, M.(2007).Rainbow: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omputer-mediated pedagogical deba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2(2-3),315-357.
- Ben-David, A.,Zohar, A.(2009).Contribution of meta-strategic knowledge to scientific inquiry lear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31(12),1657-1682.
- 陈斐卿,张芷瑄(2020)。教师集体课程创新:转化能动性概念工具的再探究。课程与教学,23(1),93-116。
- 王明旭(2023)。协作学习理论发展团队协作四部曲之跨域教学成效评估:以设计思考课程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36(1),73-120。
- 郑凯天、曾仁佑、陈斐卿、张秀美(2014)。线上小组学习的发生处―以迷思概念为探针。科学教育学刊,22(2),18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