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導言

DOI

10.30103/NICLP.201009.0008

作者

劉苑如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0卷3期(2010 / 09 / 01)

页次

141 - 15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德威(2008)。「有情」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3,77-137。
    連結:
  2. 李豐楙(1996)。傳承與對應:六朝道經中末世的提出與衍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9,91-130。
    連結:
  3. 劉苑如(1996)。雜傳體志怪與史傳的關係─從文類觀點所作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365-400。
    連結:
  4. (2000)。中國の名山信說と信仰の山22選特集。月刊しにか,11(8),13-83。
  5. Alfred Schutz, "Multiple Realities,"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Vol. 5 (1944-1945)
  6. 元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7. 北齊魏收(1974)。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8. 唐魏徵(1973)。隋書‧經籍志。北京:中華書局。
  9.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66)。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10. Husserl, Edmund(1962).Idea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New York:Collier Books.
  11. James, William(1980).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12. O''Loughlin, Thomas,Attwater, Donald(trans.)(1998).Introduction to the 1998 Re-print.The Legends of the Saints,Dublin, Ireland:
  13. Schutz, Alfred(1973).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4. Stein, Rolf A.(1943).Jardins mimiature d'Extrērne-Orient, le Monde en petit.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XLII,1-104.
  15. 三浦國雄(1988)。中國人のトボス:洞窟‧風水‧壺中天。東京:平凡社。
  16. 大藏經刊行會編(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7. 小川環樹、張桐生譯(1975)。中國魏晉以後的仙鄉故事。中國古典小說論集,臺北:
  18. 小南一郎(1983)。顏之推『冤魂志』をめぐって─六朝志怪小說の性格─六朝志怪小說の性格。東方學,第65輯,15-28。
  19. 王俊中(1998)。五臺山的「聖山化」與文殊菩薩道場的確立。正觀雜誌,7,87-113。
  20. 王國良(1989)。漢武洞冥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1. 伊利亞德、楊素娥譯(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22. 多賀浪砂(1981)。干寶『搜神記』と『漢書』『晉書』五行志。九州中國學會報,23,26-36。
  23. 朱利安‧決爾弗雷思、張瓊譯、張沖譯(2009)。21世紀批評述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4. 西谷登七郎(1951)。五行志と廿卷本『搜神記』。廣島大學文學部紀要,1,116-127。
  25. 何立平(2001)。崇山理念與中國文化。濟南:齊魯書社。
  26. 佐野誠子(2002)。五行志色志怪書─「異」をめぐる視點の相違-。東方學,104,21-35。
  27. 李豐楙(1996)。六朝仙境小說與道教的關係。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
  28. 林韻柔(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29. 胡賽爾、張憲譯(1992)。笛卡兒的沉思: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30. 胡賽爾、張慶熊譯(1988)。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31. 胡寶國(2003)。漢唐間史學的發展。北京:商務印書館。
  32. 迦達默爾、夏鎮平譯、宋建平譯(1992)。哲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33. 逯耀東(1973)。隋書經籍志史部的形成。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5
  34. 逯耀東(1980)。從隋書經籍志史部的形成論魏晉史學轉變的歷程。食貨月刊,10(4)
  35. 逯耀東(1970)。隋唐經籍志史部雜傳類的分析。輔大人文學報,1
  36. 逯耀東(197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37. 奧托、成窮譯、周邦憲譯、王作虹校(1995)。論「神聖」:對神聖觀念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與理性之關係的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38. 楊義(1993)。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
  39. 劉苑如(2010)。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新文豐(紅螞蟻代理)。
  40. 劉苑如(2002)。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41. 蔡美麗(2004)。中國古典世界之多重結構─紅樓夢之現象學解釋。當代,198,108。
  42. 韓鳳鳴(2009)。佛教及佛教禪宗的時間哲學解讀。哲學研究,8,51。
  43. 魏斌(2009)。漢唐間江南名山的興起─祀典‧信仰‧知識。唐代史研究,12,116-137。
  44. 鐮田茂雄、黃玉雄譯(2001)。末法到來。五台山研究,1,40-45。
被引用次数
  1. Balabanova, Severina(2014).The Use of Miracles in Baochang's 寶唱 Biqiuni zhuan 比丘尼傳─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Ganying 感應.清華中文學報,11,345-436.
  2. 陳柏言(2022)。「自我」的博物敘事:論《酉陽雜俎》的遊歷、生活世界與歷史情感。清華學報,52(1),1-39。
  3. 黃文青(2015)。從空間概念論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的抒情自我。成大中文學報,50,57-84。
  4. 劉苑如(2012)。周穆王欲肆其心?─《穆天子傳》中的巡遊書寫與其事類隱喻。成大中文學報,38,1-40。
  5. 劉苑如(2013)。神遇:論《律相感通傳》中前世今生的跨界書寫。清華學報,43(1),127-170。
  6. (2019)。世與士:《續玄怪錄》中對婦女的描述與淑世關懷。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35,75+77+79-116。
  7. (2023)。發現、呈獻與被發現-鮑照「從遊」詩題材風格的成因。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3(4),1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