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擴權一位嚴重障礙幼兒母親的歷程和效果

并列篇名

Empowering the Mother of a Young Child with SevereDisabilities

DOI

10.6172/BSE200803.3301002

作者

謝中君(Jung-Jiun Shie);王天苗(Tien-Miau Wang);周治蕙(Chih-Huey Chou)

关键词

擴權 ; 家長支持 ; 早期療育 ; 嚴重障礙幼兒 ; empowerment ; parental supports ; early intervention ; severely disabled child

期刊名称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33卷1期(2008 / 03 / 20)

页次

21 - 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一位嚴重障礙幼兒小光母親在一項著重家長諮詢與訓練的療育計畫中,如何獲得擴權及增進教養技巧的過程和結果。研究者在為期九個多月的療育過程中,藉由觀察和訪談,持續收集資料。結果發現:在提供家長諮詢和訓練的療育過程中,我們將母親視為合作夥伴,不但讓她感受「陪伴」,也從分享和討論中,獲得心理和情緒上的支持。其次,在提升教養技巧上,我們透過與母親的共同討論,並在自然示範和母親實作過程中,讓她體會策略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可行性;進而協助她覺察自己的教養態度,以增加她執行的動機。隨著小光母親逐漸跨越無助感,她更能掌握孩子的特質,展現與專業人員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漸漸地調整生活的重心。雖然如此,小光多重的問題、母親的外控特質等因素侷限母親的行動力。

英文摘要

This qualitative case study involved intervention,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empowerment of the mother of a two-and-a-half-year-old child (Kwang)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over a 9-month period throug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In the ongoing process of empowerment, Kwang's mother was treated as our partner and accompanied with emotional support. To enhance her parenting skills, we adopted such strategies as sharing, discussion, and demonstration to guide her to teach and manage her child more effectively in daily routines, and, most importantly,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communicat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with confidenc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other was enabled to gradually overcome the feeling of powerlessness, gain a sense of control over her child (Kwang), and adapt to a new lifestyle. However, given the severity of Kwang's problems and mother's characteristics, there were still limits to what she was able to do.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周水珍(2003)。師院生集中實習的教學轉化歷程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7,31-54。
    連結:
  2. 洪儷瑜、黃冠穎(2006)。兩種取向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語文低成就學生之成效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43-71。
    連結:
  3. 張景媛、呂玉琴、何緼琪、吳青蓉、林奕宏(2002)。多元思考教學策略對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之影響暨教學專業成長模式之建構。教育心理學報,33(2),1-22。
    連結:
  4. 陳淑麗(2008)。二年級國語文補救教學研究-一個長時密集的介入方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3(2),27-48。
    連結:
  5. 陳淑麗、曾世杰、洪儷瑜(2006)。原住民國語文低成就學童文化與經驗本位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2),147-171。
    連結:
  6. 鍾鳳嬌、黃兆光、凌秋珠(2006)。臨床視導對國中數學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0,157-182。
    連結:
  7. 鍾鳳嬌、黃兆光、凌秋珠(2006)。臨床視導對國中數學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0,157-182。
    連結:
  8.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九月二+九日教育部台參字第0950141561C號令修正發布第2、14~19條條文
  9. Acheson, K. A.,Gall, M. D.(2003).Clinical Supervis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Applications.New York:Wiley.
  10. Carnine, D. W.,Silbert, J.,Kame''enui, E. J.,Tarver, S. G.(2004).Direct instruction reading.Upper Saddle River, NJ:Merrill/Prentice Hall.
  11. Chard, D.(2004).Toward a scienc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arly reading.Exceptionality,12(3),175-191.
  12. Cruickshank, D. R.,Applegate, J. H.(1981).Reflective Teaching as a Strategy for Teacher Growth.Educational Leadership,38(7),553-554.
  13. Ding, C.,Sherman, H.(2006).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38(7),553-554.
  14. Englert, C. S.(1984).Effective direct instruction practices in special education settings.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5(2),38-47.
  15. Foorinan, B. R.,Moats, L. C.(2004).Conditions for Sustaining Research-Based Practices in Early Reading Instruction.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25(1),51-60.
  16. Foorman, B. R.,Torgesen, J.(2001).Critical elements of classroom and small-group instruction promote reading success in all children.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16(4),203-212.
  17. Gaskins, I. W.,Ehri, L. C.,Cress, C.,O''Hara, C.,Donnelly, K.(1997).Analyzing words and making discoveries about the alphabetic system: Activities for beginning readers.Language Arts,74(3),172-184.
  18. NYSED
  19. Katz, L.(1972).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73(1),50-54.
  20. McDonald, F.(1980).The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A Crisis in Training (Tech. Rep. No. 143).Princeton, NY: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21. Torgesen, J. K.(2000).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early interventions in reading: The lingering problems of treatment resisters.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s,15(1),55-64.
  22. Tzeng, Shih-Jay(2007).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Taiwan: A ease of cultural constraints on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22(3),170-175.
  23. Vaughn, S.,Gersten, R.,Chard, D. J.(2000).The underlying message in LD intervention research: Findings from research syntheses.Exceptional Children,67(1),99-114.
  24. 丁一顧(2004)。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25. 王瑞壎(2006)。教學實習課程中數學實際突破與省思之行動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6,1-26。
  26. 王瓊珠(2005)。高頻部首/部件識字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生讀寫能力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教育類),36(1),95-124。
  27.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加分享閱讀對增進國小蘭讀障礙兒童讀為能力與故事結構概念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4(2),1-22。
  28. 何英奇、毛國楠、張景媛、周文欽(2005)。學習輔導。臺北:心理。
  29. 利一奇(200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0. 吳和堂(2000)。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31. 吳耀明(2005)。國小班級經營問題及其解決策略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6(1),113-150。
  32. 呂錘卿(2000)。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33. 李俊湖(199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34. 李麗君(1992)。職前教師教學信念及其改變之研究。中等教育學報,9,1-26。
  35. 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台北師院學報,9,803-832。
  36. 林素貞(1998)。相似字與非相似字呈現方式對國小一年級國語科低成就學生生字學習效果之比較。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261-277。
  37. 姚如芬、郭重吉、柳賢(1999)。從教學研究實作中學習教學-以數學科職前教師為例。科學教育,9,1-20。
  38.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2004)。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9,247-269。
  39. 張德銳、丁一顧(2005)。教學導師臨床視導對新進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13(3),149-180。
  40. 張德銳、吳林輝、賴佳敏(2001)。臨床視導在國小實習教師教學輔導之需求性研究。初等教育學刊,9,1-22。
  41. 張德銳、蔡秀媛、許籐繼、江啓昱、李俊達、蔡美錦、李柏佳、陳順和、馮清皇、賴志峰(2000)。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
  42. 教育部(2004)。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臺北:教育部。
  43. 教育部(2007)。96年度教育部辦理繃手計畫課後扶助補助要點「節數、編班人數、實施年級及時間」。臺北:教育部。
  44. 教育部(2009)。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說明手冊。臺北:教育部。
  45. 教育部九十四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審查原則
  46. 教育部(2007)。特殊教育統計年報。臺北:教育部。
  47. 許正宗(2003)。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8. 郭玉霞(1994)。準教師的思考與師資教育。教育研究,38,37-47。
  49. 陳木金(2005)。創造專業與評鑑結合的教師進修文化。師友月刊,461,12-16。
  50. 陳秀芬(1999)。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在增進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225-251。
  51. 陳美玉(1998)。教師專業-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高雄:復文。
  52. 陳淑麗(2008)。國小學生弱勢學生課輔現況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32。
  53. 陳淑麗(2009)。弱勢學童試寫希望工程-課輔現場的瞭解改造。臺北:心理。
  54. 曾世杰、陳淑麗(2007)。注音補救教學對一年級低成就兒童的教學成效實驗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0(3),53-77。
  55. 曾志華(2006)。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56. 黃秀霜(1999)。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習障礙兒童國字學習效率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2(1),68-92。
  57. 趙志揚、廖文靖(2003)。高職機械科實習教師教學能力成長歷程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5(1),189-214。
  58.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59. 蔡春微(2009)。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60. 蔡培村、孫國華、蔡培村主編(1996)。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高雄:麗文文化。
  61. 蕭秀玉(2004)。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62. 賴政國(2001)。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63.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被引用次数
  1. 陳采緹(2011)。一位發展遲緩幼兒母親參與家庭中心取向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6(1),27-55。
  2. 陳瑋婷(2011)。《特殊教育研究學刊》之質性研究趨勢:以近十年為例。特殊教育季刊,118,44-52。
  3. 鄭雅莉(2018)。早期療育服務需求、家庭成果和家庭生活品質相關研究~以花蓮縣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家庭為例。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44,63-88。
  4. (2020)。臺灣障礙女性培力首部曲:「出來」、「去參與」、破除障礙歧視。社區發展季刊,171,149-169。
  5. (2020)。障礙女性培力:CEDAW、CRPD與相關文獻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71,13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