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rriculum Leadership,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Junior-High-Scho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chers

DOI

10.6173/CJSE.2011.1905.02

作者

陳玫良(Mei-Liang Cheng);李隆盛(Lung-Sheng Lee)

关键词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 教學效能 ; 組織承諾 ; 課程領導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Learning Area ; Teaching Effectiveness ; OrganizationalCommitment ; Curriculum Leadership

期刊名称

科學教育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卷5期(2011 / 10 / 01)

页次

409 - 4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以及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在某些學科或學習領域曾被探究,但在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則仍待了解。本研究旨在分析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以及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透過問卷調查289名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結果如下:(1)教師在課程領導、組織承諾、教學效能整體表現良好,以專業自信及尊重、義務內化、學科教學能力三構面為最佳;(2)男性教師在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及教學效能顯著高於女性教師;在組織承諾方面,大型學校教師顯著高於中型學校、職務專任教師顯著高於兼導師教師;(3)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及教學效能三者呈現正相關;(4)義務內化、專業成長、和專業自信及尊重三構面,可有效預測教學效能;(5)教師組織承諾對課程領導及教學效能有顯著之中介效果,課程領導可透過組織承諾影響教學效能。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姜定宇、鄭伯壎、任金剛、黃政瑋(2003)。組織忠誠:本土化的建構與測量。本土心理學研究,19,273-337。
    連結:
  2. 教育部(2008b)。國中教師任教領域統計(97學年度)。查詢日期:2008年7月27日,檢自http:// 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detail.xls。
  3. Alexander, K. T.(1996).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commitment to high school teaching.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89(5),295-304.
  4. Bagozzi, R. P.,Yi, Y.(1998).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6(1),74-94.
  5. Baron, R. M.,Kenny, D. A.(1986).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1(6),1173-1182.
  6. Bartlett, J. E.,Kotrlik, J. W.,Higgins, C. C.(2001).Organizational research: Determining appropriate sample size in survey research..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Journal,19(1),43-50.
  7. Borich, G. D.(1986).Paradigm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search: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teaching.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18(2),143-167.
  8. Borich, G. D.(1994).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New York:Merrill.
  9. Cardno, C.(2006).Leading change from within: Action research to strengthen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a primary school.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26(5),453-471.
  10. Davies, B.(2006).Leading the strategically focused school: Success and sustainability.London:Paul Chapman.
  11. Gatewood, T.(1998).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today's middle school?.The Education Digest,63(9),24-29.
  12. Hargreaves, A.(ed.),Lieberman, A.(ed.),Fullan, M.(ed.),Hopkins, D. W.(ed.)(1998).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change.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13. Kanter, R. M.(1968).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unitie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33(4),499-517.
  14. Kotz, S.(ed.),Johnson, N. L.(ed.)(1985).Encyclopedia of statistical sciences(Vol. 5).Toronto, Canada:John Wiley & Sons.
  15. Kyriacou, C.(1986).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Oxford, England:Basil Blackwell.
  16. Lambert, L.(2002).A framework for shared leadership..Educational Leadership,59(8),37-40.
  17. Law, E. H.-F.,Galton, M.,Wan, S. W.-Y.(2007).Developing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schools: Hong Kong perspectives..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35(2),143-159.
  18. McDonald, R. P.,Ho, M.-H. R.(200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repor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Psychological Methods,7(1),64-82.
  19. McHaney, J. H.,Impey, W. D.(1992).,Knoxville, TN: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 Porter, L. W.,Steers, R. M.,Mowday, R. T.,Boulian, P. V.(1974).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9(5),603-609.
  21. Reyes, P.(1990).Teachers and their workplace: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Newbury Park:Sage.
  22. Senge, P. M.,Kleiner, A.,Roberts, C.,Ross, R.,Roth, G.,Smith, B.(1999).The dance of change: The challenges to sustaining momentum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s..New York:Doubleday.
  23. Wiener, Y.,Gechman, A. S.(1977).Commitment: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job involvement..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0(1),47-52.
  24. York-Barr, J.,Duke, K.(2004).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74(3),255-316.
  25. 王振洪(2005)。論學校管理與教師組織承諾間的關係。教育發展研究,1,30-33。
  26. 王淑怡(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7. 王瓊珠(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8. 吳明隆(2008)。結構方程模式:SIMPLIS的應用。臺北市:五南。
  29.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30. 李田英、李春生、黃芳裕、陳義勳(1999)。數理師資之實習與教學能力檢定之研究。數學與科學教師資培育、檢定與遠距輔導研討會,臺北市:
  31. 李彥蓁(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32. 李慕華(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
  33. 林俊傑(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34.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35.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市:雙葉書廊。
  36. 施榮鍾(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37. 凌文輇、張治燦、方俐洛(2000)。中國職工組織承諾的結構模型研究。管理科學學報,3(2),76-81。
  38. 徐俊祥(2008)。「分享式決策」中層教師課程領導的關鍵因素:近二十年實徵研究的啟示。「第十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香港:
  39. 秦夢群、賴文堅(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政策與問題之分析。教育政策論壇,9(2),23-44。
  40.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編(2004)。課程領導與有效教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41. 張祝芬(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42. 張淳惠(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43. 張碧娟(199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44.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單冊)。臺北市:教育部。
  45. 連坤德、周進洋(1998)。物理科教師教學能力評鑑及模式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46.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縣:精華。
  47. 郭明堂(199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48. 郭虹珠(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49.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量表編製之研究。藝術學報,61,221-253。
  50. 陳世修(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51. 陳慕賢(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52. 曾南薰(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53. 曾國鴻、楊宏仁、林建仲、張明寮(1999)。國中生活科教師檢定模式與檢定工具。數學及科學教師培育、檢定與遠距輔導研討會,臺北市:
  54. 馮莉雅(200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55. 黃淑苓(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56. 楊中芳編(1991)。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臺北市:遠流。
  57. 楊國樞編、余安邦編(1993)。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與方法篇(一九九二)。臺北市:桂冠。
  58. 廖居治(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59. 臺灣經濟研究院編(2001)。APEC議題研究精選系列3─科技與創新。臺北:臺灣經濟研究院。
  60. 蔡宗河(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61. 蔡宗河(2008)。英國《學科領導人標準》對我國課程領導的啟示。初等教育學刊,30,1-34。
  62. 蔡進雄(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63. 鄭湧涇、楊榮祥、林金盾、童麗珠、林陳涌(1999)。中等學校生物教師基本教學能力評鑑及檢定工具。數學及科學教師培育、檢定與遠距輔導研討會,臺北市:
  64. 盧周杏珠(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
  65. 簡玉琴(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66. 簡宏江(2004)。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執行困境與對策:政策設計觀點。教育政策論壇,7(1),19-40。
  67. 簡政為(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市,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陳鴻雁、許富淑、李元堯(2014)。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3,236-266。
  2. 陳麗英(2017)。知覺組織支持、組織承諾與教師的工作表現:「家庭對工作衝突」的調節效果。學校行政,107,83-104。
  3. 陳紫玲、洪怡靜(2015)。高中職餐旅群教師教學效能與幸福感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8(2),99-132。
  4. 戴建耘、游玉英、張明文、張忠興、高曼婷(2016)。高職電機電子群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技術與職業教育學報,6(3),45-65。
  5. 林慧敏(2013)。臺東縣國中小教師自我效能感之研究─背景變項透過中介變項對自我效能感之影響。學校行政,87,98-122。
  6. 謝為任,謝文英(2021)。國中小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以教師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學校行政,135,74-94。
  7. 顏弘欽(2013)。個人─工作適配理論的實證分析:以國小教師為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1,59-84。
  8. 顏弘欽(2013)。教師個人─工作適配與工作角色行為之關聯性。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7(1),19-37。
  9. 鍾昀珊、戰寶華(2015)。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8(2),6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