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既成道路之私法性質與徵收補償請求基礎-釋字第747號解釋後的新局

并列篇名

The Private Law Nature and Compensation Basis for Private Land Used for Public Passage: A New Path Created by Constitutional Court Interpretation No. 747

作者

張永健(Yun-Chien Chang)

关键词

公用地役關係 ; 公用人役關係 ; 特別犧牲 ; 財產權的三分結構 ; 至為輕微 ; Public Real Servitude ; Public Personal Easement ; Private Land Used for Public Passage without Being Expropriated ; Tripartite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s ; De Minimis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法學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113期(2020 / 03 / 01)

页次

1 - 4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行政法院拒絕以大法官解釋及憲法第15條作為補償之請求權基礎,因而直接駁回許多財產權受特別犧牲者的訴訟。釋字第747號解釋公布後,若財產權人受侵害之型態,可以對應到既存定限物權類型者,可以請求徵收定限物權並獲得補償。若特別犧牲之型態,無法對應到既存定限物權類型,財產權人仍求償無門。本文初探財產權特別犧牲之補償理論,提出財產權的特殊三分結構,使財產權與其他憲法防禦權不同,因而可以支持不待立法明文的一般性補償請求。此外,作成在前的釋字第400號解釋,創設了公用地役關係概念,使得既成道路的補償問題,較其他類型的財產權補償更為複雜。本文釐清了公用地役關係的私法性質,與四種情境下道路所有權人的補償請求權基礎。

英文摘要

In practice, the administrative courts in Taiwan have refused to recognize the Constitution or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s by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 as causes of action. After Judicial Yuan declared Interpretation No. 747, property right holders can demand expropriation of limited property rights to receive compensation, if the infringement of property rights is similar to deprivation of an existing type of limited property right. Nonetheless, the infringement is not as if a limited property right has been taken, property rights holders cannot demand compensation. This article advances a preliminary theory of regulatory takings, specifically arguing that the idiosyncratic tripartite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s makes it different from other negative liberty rights. The difference supports a general cause of action for compensation for regulatory takings, even without legislative enactment. Besides, the Judicial Yuan Interpretation No. 400 invented a concept of public real servitude, making more complicated the compensation for private land used for public passage without being expropriated.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private law nature of public real servitude and the cause of actions for landowners in four scenario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張永健(2011)。土地徵收補償之規範標準與實證評估。東吳法律學報,22(4)
    連結:
  2. 張永健(2011)。民法第 826-1 條分管權之法律經濟分析─財產權與準財產權之析辨。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0(3)
    連結:
  3. 張永健(2013)。占有規範之法理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2(特刊)
    連結:
  4. 張永健(2018)。財產權的限制與補償:新理論分析框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0(4)
    連結:
  5. 張永健(2015)。違章建築事實上處分權之理論建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95
    連結:
  6. 張永健(2012)。法定通行權之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1(特刊)
    連結:
  7. 張永健,李宗憲(2015)。身體健康侵害慰撫金之實證研究─2008 年至 2012 年地方法院醫療糾紛與車禍案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4(4)
    連結:
  8. 陳仲嶙(2011)。徵收之憲法拘束─以「私用徵收」的違憲審查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0(3)
    連結:
  9. Chang, Yun-Chien,Ho, Han-Wei,Hsu, Jimmy Chia-Shin(2016).Non-Pecuniary Damages for Defamation, Personal Injury, and Wrongful Dea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urt Cases in Taiwan.CHINESE J. COMP. L.,4,69-97.
  10. Reich, Charles A.(1964).The New Property.YALE L. J.,73,733-787.
  11. Smith, Henry E.(2006).Modularity in Contracts: Boilerplate and Information Flow.MICH. L. REV.,104,1175-1222.
  12. Smith, Henry E.(2011).Standardization in Property Law.RESEARCH HANDBOOK ON THE ECONOMICS OF PROPERTY LAW
  13. Smith, Henry E.(2011).Modularity and Morality in the Law of Torts.J. TORT L.,4,1-32.
  14. Terré, François,Simler, Philippe,羅結珍(譯)(2008).法國財產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15. 王文宇(2003)。物權法定原則與物權債權區分─兼論公示登記制度。月旦法學雜誌,93
  16. 王服清(2013)。論財產權特別犧牲損失補償原則在行政救濟之實踐問題─無法律,無補償?。興大法學,14
  17. 吳庚(2003).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8. 吳庚(2010).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 李念祖(2008).案例憲法 II(上)─人權保障的程序.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 李惠宗(2005)。特別犧牲之損失補償─從法學方法談既成道路的徵收補償訴訟。損失補償行政程序法
  21. 李震山(2005)。行政損失補償法定原則─無法律即無補償嗎?。台灣法學雜誌,71
  22. 卓佳慧(2000)。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23. 林明昕(2006)。「公法上不當得利」之體系性思考。公法學的開拓線─理論、實務與體系之建構
  24. 林明昕(2008)。公法上不當得利之研究─以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為中心。輔仁法學,35
  25. 林明鏘(2017)。財產權之特別犧牲與社會義務─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747 號解釋。月旦裁判時報,64
  26. 林明鏘(2004)。私有既成道路與損失補償請求權。月旦法學雜誌,112
  27. 林建志(2019)。法庭之外的大法官解釋:論大法官解釋之執行。第 12 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
  28. 翁岳生(編)(2006).行政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9. 翁岳生(編)(2006).行政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0. 張永健(2016)。公法問題的私法答案。國土計畫─法律與政策
  31. 張永健(2010)。土地徵收條例第 30 條之徵收補償標準─綜論 2000 年後之最高行政法院相關判決。中研院法學期刊,6
  32. 張永健(2013)。越界建築之經濟分析。中研院法學期刊,12
  33. 張永健(2013)。袋地通行權判決之實證研究。月旦法學雜誌,216
  34. 張永健(2014)。再訪物權法定與自由的爭議。交大法學,2014(2)
  35. 張永健(2010)。物權「自治」主義的美麗新世界?─民法第 757 條之立法論與解釋論。科技法學評論,7(1)
  36. 張永健,何漢葳,李宗憲(2017)。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地方法院車禍致死案件慰撫金之實證研究。政大法學評論,149
  37. 張永健,陳恭平,劉育昇(2016)。無權占有他人土地與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實證研究與政策建議。政大法學評論,144
  38. 張巍(2013)。物權法定的效率問題再思考─文獻回顧與視角轉換。中研院法學期刊,13
  39. 張巍(2006)。物權法定與物權自由的經濟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6(4)
  40. 許惠峰(2012)。物權法定原則,一朵明日黃花?─以法律經濟學三問物權自治原則。華岡法粹,52
  41. 郭介恆(1995)。立法怠惰之回應。憲政時代,21(1)
  42. 陳立夫(2007).土地法研究.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3. 陳立夫(2017)。土地利用限制形成特別犧牲之損失補償請求權─司法院釋字第 747 號解釋之意義。月旦裁判時報,64
  44. 陳明燦(2006)。我國私有既成道路用地使用受限與損失補償之法律經濟分析。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4
  45. 陳明燦(2017)。土地所有權人徵收請求權之法律問題分析─兼評司法院釋字第 747 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329
  46. 陳清秀(2004)。既成道路相關法律問題探討。月旦法學雜誌,112
  47. 陳慈陽(2001)。立法怠惰與司法審查。憲政時代,26(3)
  48. 陳愛娥(2001)。立法怠惰與司法審查。憲政時代,26(3)
  49. 陳愛娥(2003)。立法怠惰與憲法條文之直接適用。全國律師,7(11)
  50. 陳愛娥(1995)。立法怠惰之回應。憲政時代,21(1)
  51. 黃相博(2016)。土地所有人的損失補償主題探討。國土計畫─法律與政策
  52. 葉百修(2011).損失補償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3. 董保城,湛中樂(2005).國家責任法:兼論大陸地區行政補償與行政賠償.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54. 蔡宗珍(2004)。從憲法財產權之保障論既成道路與公用地役關係。憲法與國家(一)
  55. 蔡宗珍(2003)。既成道路之徵收補償問題─以釋字第四○○、四四○號解釋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新近判決為中心。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
  56. 蔡明誠(2002)。既成巷道之公用地役關係與所謂公用人役權問題─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二五號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91
  57. 蔡茂寅,李建良(2006)。,未出版
  58. 蔡進田(2003)。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59. 蔡瑄庭(2008)。論土地所有人多重環保義務之補償─以美國法規徵收相關判決分析為核心。財產法暨經濟法,14
  60. 謝在全(2014).民法物權論.自版.
  61. 謝在全(2009).民法物權論.自版.
  62. 謝哲勝(1999).財產法專題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63. 謝哲勝(2017)。準徵收理論的司法實踐─釋字第七四七號解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266
  64. 簡資修(2014)。物權是內部化而不是外部性。交大法學,2014(2)
  65. 簡資修(2011)。物權外部性問題。中研院法學期刊,8
  66. 蘇永欽(1991)。物權法定主義的再思考─從民事財產法的發展與經濟觀點分析。經濟論文叢刊,19(2)
  67. 蘇永欽(2010)。可登記財產利益的交易自由─從兩岸民事法制的觀點看物權法定原則鬆綁的界線。南京大學法學評論,2010(秋季卷)
  68. 蘇永欽(1999)。相鄰關係在民法上的幾個主要問題。民法研究(二)─民法研究會實錄
  69. 蘇永欽(2008).尋找新民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70. 蘇永欽(2012).尋找新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鄭福涼,王服清,鄭福涼,王服清(2023)。論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補償問題之辨證(上)。文化資產保存學刊,63,7-38。
  2. (2024)。憲法財產權保障的司法自制與積極。臺大法學論叢,53(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