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滋血液,養神氣:日治到戰後臺灣的養鱉知識、養殖環境與食療文化

并列篇名

Nourishing the Blood and Cultivating the Spirit: Breeding, Dietary Therapy, and Consumption of Soft-Shelled Turtles in Taiwan from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to the Present

作者

郭忠豪(KUO Chung-hao)

关键词

臺灣史 ; 日本殖民 ; 鱉 ; 養鱉業 ; 食療 ; Taiwanese history ; Japanese colonization ; turtles ; turtle husbandry ; dietary therapy

期刊名称

中國飲食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15卷1期(2019 / 04 / 01)

页次

35 - 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鱉,在近代臺灣水產中所扮演的角色特殊,經濟價值不若虱目魚、吳郭魚與牡蠣蝦蟹,既無法製成水產加工品,亦鮮少以冷凍方式行銷海外,然而,其特殊性卻與傳統漢人的「食療文化」緊密結合。清代,臺灣鱉屬野生,已有零星食鱉與入藥記載。日治時期,鱉的來源從野生捕撈轉為人工養殖,受傳統漢藥影響,日本人將鱉視為珍貴補品,從明治時期開始進行養鱉試驗,領臺後更致力於改善臺灣鱉的質與量,以填補國内消費市場。戰後,國府遷臺,養殖業以經濟水產為主,養鱉業日漸式微。1970至90年代,養鱉成為農家副業;90年代後,受「馬家軍效應」影響,臺灣業者相繼投入養鱉業以供應中國市場。受到食療文化影響,臺灣民間視鱉為可滋陰、涼血、補虛與補氣之食補聖品,鱉肉、鱉甲與鱉血等皆有療效。然而,因鱉不易取得,加上婦女不諳宰殺,因此甚少端上家庭餐桌,多在外食餐館出現,近來更結合生技以保健食品之樣貌出現。本文聚焦近代臺灣鱉的養殖與消費,從歷史脈絡考察自日治時期水產政策、戰後養鱉發展、「馬家軍效應」以及與之相關的食療文化。

英文摘要

In modern Taiwan, soft-shell turtleshave functioned chiefly as a dietary therapy. In lin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Taiwanese have long regarded turtles as a dietary therapy that can nourish yin, cool blood, and benefit qi. Taiwanese have believed that, in particular, turtles' shells, heads, blood, meat, bladders, and eggs have salubrious effects. However, because turtles were traditionally hard to acquire, they rarely appeared on Taiwanese dining tables and were available for purchase mainly in specialty stores and seafood restaurants. Thus it was that, in the Qing era, Taiwanese tended to use wild turtles as medicine. By contrast,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Japanese regarded turtles as a precious food, and to satisfy demand for turtle products in their homeland, the colonizers in Taiwan launched a turtle-husbandry program aimed at improving incubation, feeding, and shipping methods. After World War Two, Taiwan's newly established Kuomintang government promoted only the most monetarily valuable aquatic products. Because the consumption value of turtles was considerably less than that of Milkfish, Tilapia, and shellfish, turtle husbandry on the island declined to the level of a side business. In the 1990s, however, the celebrated Chinese track-and-field team known as Team Ma claimed that eating turtle products enhanced physical vitality, triggering a spike in China's consumption of turtle products. Taiwanese farmers, with their skills in turtle husbandry, quickly responded to the renewed demand, revitalizing the island's turtle industry, which continues to thrive to this day. In examining the themes of husbandry and consumption in Taiwanese histo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four main factors - TCM principles, Taiwan's evolving turtle-breeding system, colonial Japan's aquatic policy, and the Team Ma phenomenon - shaped the significance of turtles in modern Taiwanese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安勤之(2010)。論中藥作為保健食品:以四物湯的生命史為例探討藥品與食品範疇的革命。科技、醫療與社會,11,89-148。
    連結:
  2. 吳文星(2014)。日治時期臺灣的水產教育—以師資分析為中心。國史館館刊,41,43-75。
    連結:
  3. 李貞德(2017)。女人要藥考—當歸的醫療文化史試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8(3),521-588。
    連結:
  4. 張哲嘉(2005)。大黃迷思:清代對西洋禁運大黃的策略思維與文化意涵。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7,43-100。
    連結:
  5. 陳元朋(2017)。「生不可得見」的「有形之物」—中藥材龍骨的認知變遷與使用歷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8(3),397-451。
    連結:
  6. 薛月順(2010)。臺灣「草蝦王國」的形成(1968-1988)—政府與民間扮演的角色。國史館館刊,24,139-176。
    連結:
  7. 薛月順(2013)。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與臺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國史館館刊,36,99-139。
    連結:
  8. (2017)。〈謝明材與謝育諮訪談紀錄 》 。 訪談日期 : 2017/5/27 。
  9. (2017)。〈林文明訪談紀錄〉。 訪談日期 : 2017/5/27 。
  10. (2017)。〈李益水訪談紀錄〉。訪談日期:2017/5/28。
  11. (2017)。〈胡國裕訪談紀錄〉。 訪談日期 : 2017/5/27 。
  12. (2017)。〈龔詩源訪談紀錄〉。 訪談日期 : 2017/7/17 。
  13. (2017)。〈鍾瑞松訪談紀錄〉。 訪談日期 : 2017/528 。
  14. (2017)。〈吳佩芬訪談紀錄〉。訪談日期:2017/7/17。
  15. (2017)。〈張中信訪談紀錄〉。 訪談日期 : 2017/5/28 。
  16. (1967)。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資料庫。1697。《本朝食鑑》。網址:http://dl.ndl.go.jp/info:ndljp/ pid/2607234,擷取日期:2018/6/05。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07234
  17. (2017)。〈陳志遠訪談紀錄〉。 訪談日期 : 2017/5/29 。
  18. (1958)。淡水增殖學養鰻鼈讀本別冊。日本水產資源學會。
  19. Mintz, Sidney(1986).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New York:Penguin Books.
  20. Norton Marcy(2008).Sacred Gifts, Profane Pleasures: A History of Tobacco and Chocolate in the Atlantic World.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1. コトバンク。〈服部倉治郎〉。網址 https://kotobank.jp/word/服部倉治郎-1101530,擷取日期:2018/1/5。
  22. 丁濟萬。〈龜板鱉甲能治子宮內膜〉。《臺灣皇漢醫報》5:8。
  23. 大園市藏。1930。《事業界人物》。臺北:日本植民地批判社。
  24. 大塚清賢。1937。《躍進臺灣大觀》。東京:中外每日新聞社。
  25. 川上演。1923。《臺南州概況》。臺南: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
  26. 不著撰人。1992。〈大陸馬家軍養身傳聞帶動銷售一路旺〉。《中國時報》,2 月 22 日,13 版。
  27. 不著撰人。1884。〈[広告]スッポンの缶詰/東京湯島須戸クン之助〉。《讀賣新聞》。3 月 8 日,4 版。
  28. 不著撰人。1964。〈一客甲魚,售價五六百,幾乎一桌菜價錢〉。《聯合報》,10 月 4 日,7 版。
  29. 不著撰人。1981。〈天然鱉蛋,陽奇代理〉。《經濟日報》,1 月 18 日,9 版。
  30. 不著撰人(1984)。合乎衛生條件的鱉之生產與外銷。養魚世界,6,12。
  31. 不著撰人。1971。〈養鱉臺灣是最理想的地區成本不高而利潤行厚〉。《經濟日報》,9 月 13 日,6 版。
  32. 不著撰人。1979。〈彰化縣養鱉合作社供應加工天然鱉蛋,徵香港及新加坡總經銷〉。《經濟日報》,12 月 27 日,9 版。
  33. 不著撰人。1890。〈佐世保行幸膳部御用達の 2 店がウズラ、スッポンなど珍味佳肴を手配〉。《讀賣新聞》,4 月 20 日,2 版。
  34. 不著撰人(1997)。冷凍加工甲魚營養衛生,歡迎民眾多加食用。漁友,240,7。
  35. 不著撰人。1920。〈養鱉好餌〉。《臺灣日日新報》,9 月 28 日,5 版。
  36. 不著撰人。1907。〈鱉膽能解阿片毒〉。《漢文臺灣日日新報》,8 月 6 日,5 版。
  37. 不著撰人,1995。〈鱉價高漲,後市看好,飼養人準備繁殖大撈一筆〉。《中國時報》,5 月 11 日,14 版。
  38. 不著撰人。1919。〈養鱉事業有望〉。《臺灣日日新報》,3 月 26 日,5 版。
  39. 不著撰人(1992)。甲魚的食療。養魚世界,16(5),138。
  40. 不著撰人。1985。〈大家不要再吃鱉!〉。《聯合報》,3 月 10 日,3 版。
  41. 不著撰人。1875。〈[広告]スッポン安売り 1 斤 3 分 2 朱/東京・新橋新金屋儀兵衛〉。《讀賣新聞》,5 月 9 日,2 版。
  42. 不著撰人。1971。〈臺灣名鱉館九折優待〉。《經濟日報》,12 月 21 日,8 版。
  43. 不著撰人。1890。〈渋沢栄一がスッポン事業生け簀設け本場・石見物の養殖に乗り出す/東京〉。《讀賣新聞》,4 月 19 日,2 版。
  44. 不著撰人。1971。〈商場百景燒燉甲魚定價供應名牌鏡片七折優待〉。《經濟日報》,11 月 15 日,9 版。
  45. 不著撰人。1919。〈養鱉會社近況〉。《臺灣日日新報》,5 月 22 日,6 版。
  46. 不著撰人。1924。〈高雄鱉養殖〉。《臺灣水產雜誌》1:59。
  47. 中國商業出版社(1986).先秦烹飪史料選注.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48. 醫心方網址
  49. 丹波康賴,趙明山(注釋)(1996).醫心方三十卷.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50. 毛正方(1965)。新興家庭副業,農家養鱉。豐年,15(12),21-25。
  51. 片岡巖。1921。《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52. 王士雄,周三金(註釋)(1985).隨息居飲食譜.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53. 王俊昌(2006)。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54. 王淑瑛。1997。〈冬令進補大家來吃鱉冷凍申魚上市一般家庭也能享用據說能滋補養生的美食〉。《民生報》,12 月 22 日,41 版。
  55. 先孚。1964。〈供不應求養鱉談(上)〉。《徵信新聞報》,12 月 5 日,7 版。
  56. 有川清康,廖梅珠(譯)(1993).鱉的功效.臺北:青春出版社.
  57. 江麗英(1991)。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58. 新竹州水產會編。1924。〈鱉輸送試驗成績〉。《臺灣水產雜誌》3:4-7。
  59.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2018。網址:https://www.tfrin.gov.tw/mp.asp?mp=1,擷取日期:2018/1/10。
  60.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編)(1999).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漁業年報.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
  61. 何凡。1964。〈養鱉〉。《聯合報》,10 月 5 日,7 版。
  62. 佐倉孫三(1961).臺風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63. 余廷基(1977)。甲魚(鱉)之養殖(二)。漁牧科學,5(3),72-73。
  64. 余廷基(1976)。臺灣省水產試驗所鹿港分所簡介。漁牧科學,4(2),89-93。
  65. 余廷基(1961).臺中甲魚養殖調查.基隆:臺灣省水產試驗所.
  66. 余廷基(1977)。甲魚(鱉)之養殖(一)。漁牧科學,5(1),29-31。
  67. 余廷基(1977)。甲魚(鱉)之養殖(四)。漁牧科學,5(5),38-40。
  68. 余廷基(1976)。養鱉。漁牧科學,3(11),33-36。
  69. 吳新榮(2008).吳新榮日記全集 1942(6).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70. 吳豔紅。1996。〈臺灣鱉浮沈錄〉。《中國時報》,10 月 20 日,18 版。
  71. 宋詡(1989).宋氏養生部.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72. 李時珍(1981).本草綱目.臺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73. 赤堀吉松、赤堀峰吉、赤堀菊子共著。1907。《日本料理法》。東京:實業之日本社發行。
  74. 周忠英(編),重光(編)(1996).看圖學養鱉技術.臺北:前程出版社.
  75. 周忠英(編),重光(編)(1999).鱉病防治技術圖解.臺北:前程出版社.
  76. 孟詵,張鼎(增補),鄭金生(譯注),張同君(譯注)(2013).食療本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7. 服部倉次郎。〈服部中村養鱉場〉。網址:http://www.hattori-suppon.co.jp/hpgen/HPB/entries/14.html,擷取日期:2018/1/5。
  78. 服部倉治郎。1909。《通俗すっぽん料理》。東京:東洋印刷株式會社。
  79. 林玉茹(2000)。戰時經濟體制下臺灣東部水產業的統制整合—東臺灣水產會社的成立。臺灣史研究,6(1),59-92。
  80. 林俊德。1930。《支那料理蓬萊閣》。臺北:大明社。
  81. 邱佩玲。1995。〈中華鱉征服對岸,身價翻兩番。馬家軍效應,去年大陸同胞吃了 400 萬台斤,冬令腳步近,現在每斤 850,預估會漲破千元〉。《聯合晚報》,9 月 19 日,5 版。
  82. 青木三雄。鰻鱉の養殖法。東京:實業之日本社。
  83. 柯萬榮。1931。《臺南州名士錄》。臺南,臺南州名士錄編纂局。
  84. 家庭百科叢書編譯組(編)(1990).中國補品大全.臺北:國家出版社.
  85. 宮上龜七。1918。〈本島產鱉輸送試驗報告〉。《臺灣水產雜誌》30:23-33。
  86. 袁枚,夏曾傳(補證)(2016).隨園食單補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87. 商店界社編。1928。《家庭副業案內》。東京:商店界社。
  88. 寇宗奭(1990).本草衍義.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89. 張麗俊,許雪姬(編),洪秋芬(編),李毓嵐(編)(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第七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90. 許可。1963。〈高縣養鱉副業鼎盛〉。《聯合報》,8 月 3 日,6 版。
  91. 許可。1965。〈養鱉經驗談〉。《聯合報》,5 月 1 日,16 版。
  92. 陳元朋(1998)。唐代食療概念與行為之傳衍—《千金食治》為核心的觀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4),765-825。
  93. 陳景寶。1999。〈雞仔豬肚鱉補喔〉。《聯合報》,12 月 18 日,20 版。
  94. 陳嘉謨,王淑民(點校)(1988).本草蒙荃.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95. 陳興乾(編),陳欽培(編),顧博賢(點校與編審)(2010).龜鱉養生本草.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96. 彭銘泉(編)(1988).藥膳食譜.臺北:莒光印刷事業有限公司.
  97. 曾俊彰。1995。〈鱉苗價格創新高〉。《中國時報》,4 月 8 日,15 版。
  98. 游振昇。2006。〈好吃的店,吃鱉,內行人上「漁村」,現宰現煮三杯鱉肉質嫩藥膳鍋味道鮮〉。《聯合報》,2 月 25 日,C3 版。
  99. 黃旺成,許雪姬(編)(2010).黃旺成先生日記(六).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00. 黃渝洲。1971。〈甲魚銷路打不開價格提不高這一新興行業亮紅燈〉。《經濟日報》,11 月 15 日,9 版。
  101. 黃寬重(2004)。政策、技術與經濟:以凌海丸為例看日治時期臺灣漁業的發展與變遷。2003 年度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日臺交流センター歴史研究者交流事業報告書,臺北:
  102. 新樹。1903。〈臺灣の宴席及料理(乘第五拾號)〉,《臺灣協會會報》54:23-6。
  103. 賈思勰,繆啟愉(譯注),繆桂龍(譯注)(2009).齊民要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4. 雷祥麟(2008).由醫療看中國史.臺北:聯經出版社.
  105. 臺南州水產會編。1937。《鼈の飼い方》。臺南:頃安印刷部。
  106.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編)(1966).臺灣漁業年報.南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107. 臺灣省農林廳漁業局(編)(1993).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漁業年報.臺北:臺灣省農林廳漁業局.
  108. 臺灣省農林廳漁業局(編)(1995).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漁業年報.臺北:臺灣省農林廳漁業局.
  109. 臺灣省農林廳漁業局(編)(1982).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漁業年報.臺北:臺灣省農林廳漁業局.
  110. 臺灣省農林廳漁業局(編)(1969).臺灣地區漁業年報.臺北:臺灣省農林廳漁業局.
  111. 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1935。《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
  112. 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基隆支場。1936。《昭和九年度鱉養殖試驗報告》。臺南:臺南新報社印刷部。
  113. 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臺南支場。1940。《昭和十年度養殖試驗報告》。臺北:盛進商事株式會社。
  114.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3。《淡水養殖試驗場第三報告》。臺北:江里口商會工場。
  115.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5。《淡水養殖試驗場第五報告》。臺北:印刷工場。
  116.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4。《淡水養殖試驗場第四報告》。臺北:小塚印刷工場
  117.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8。《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
  118. 蔣竹山(2015).人參帝國:清代人參的生產、消費與醫療.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119. 蔡佳原(2001)。鱉的食療。食品市場資訊,90(12),7-12。
  120. 鄭文正。2004。〈中華鱉美食飄香到東瀛〉。《聯合報》,1 月 16 日,B4 版。
  121. 鄧火土(1976)。鱉的疾病。漁牧科學,4(6),47-48。
  122. 蕭衡倩,1995。〈曾振農:只是看看而已。帶人參觀養殖業,鱉苗是朋友託他打聽的〉《聯合晚報》,年 6 月 6 日,第 3 版。
  123. 錢嘉琪。2000。〈醋動味蕾炸開春食欲日本料理菜單甲魚、醋酢都迷人〉。《民生報》,2 月 25 日,35 版。
  124. 錢壽林。〈眼花的研究和治療法〉。《臺灣皇漢醫報》5.9:39-40。
  125. 應德壽(1963)。甲魚(鱉)養殖調查。中國水產,122,18-22。
  126. 顧博賢(編)(2009).龜鱉美食養生文化.珠海:珠海出版社.
  127. 顧觀光(輯),楊鵬舉(校)(2007).神農本草經.北京:學苑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曾齡儀(2023)。近代臺灣柴魚的生產與消費:以臺東為核心。民俗曲藝,219,193-230。
  2. 陳柏勳(2021)。現代中國血肉有情藥品的眾生相:評Chee, Liz P. Y. (2021). Mao's Bestiary: Medicinal Animals and Modern China.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科技醫療與社會,33,203-211。
  3. 郭忠豪(2020)。傳說與滋味:追尋臺灣「三杯雞」菜餚之演變。中國飲食文化,16(1),9-53。
  4. 郭忠豪(2020)。導論-味道與飲食:戰後臺灣飲食文化的變遷。中國飲食文化,16(1),1-8。
  5. 皮國立(2020)。「食補」到「禁食」:從報刊看戰後臺灣的香肉文化史(1949-2001)。中國飲食文化,16(1),55-114。
  6. 鄭肇祺(2022)。When Fish Becomes Essence: The Intersection of Functional Foods, Convenient Gifts, and Aquaculture。中國飲食文化,18(2),109-149。
  7. (2024)。近代臺灣「虎骨酒」的中藥實踐與保育爭議。中國飲食文化,20(2),9-53。
  8. (2024)。近代臺灣鰻魚的養殖變遷與消費文化。中國飲食文化,20(2),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