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國民中小學校長幸福感之建構與發展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Well-being for Principal in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DOI

10.7038/JETP.201312_(28).0007

作者

蔡進雄(Chin-Hsiung Tsai)

关键词

校長幸福感 ; 生活滿意度 ; 正向情緒 ; 負向情緒 ; well-being ; life satisfaction ; positive emotion ; negative emotion

期刊名称

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3 / 12 / 01)

页次

191 - 21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幸福感是二十一世紀組織行為學及各行業所重視的議題,畢竟新世紀人類物質生活已有高度的發展,接下來人類所追求的已朝向精神心理層面之幸福感的趨勢邁進。本研究以高雄市及屏東縣市之公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校長為研究對象,獲得主要結論為:1.本研究所建構發展的國民中小學校長幸福感量表具有理想的信度及效度,值得後續研究者在探究校長或教育人員幸福感之參考;2.整體而言,國民中小學校長具有頗高的幸福感,亦即高度生活滿意度,以及高正向情緒及低負面情緒;3.觀察不同背景在幸福感之差異情形,總括來看,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幸福感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根據以上的結論發現,本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教育領導者及教育工作者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well-being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In addition, the study tried to construct the dimensions of well-being for the principals.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dimension of the well-being for the principals includes life satisfaction, positive emo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 Finally, the author tried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ors to improve life satisfaction, positive emotion, and the future study.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余民寧、許嘉家、陳柏霖(2010)。中小學教師工作時數與憂鬱的關係:主觀幸福感的觀點。教育心理學報,42(2),229-252。
    連結:
  2. 余民寧、謝進昌、林士郁、陳柏霖、曾筱婕(2011)。教師主觀幸福感模式建構與驗證之研究。測驗學刊,58(1),55-85。
    連結:
  3. 李維靈、施建彬、邱翔蘭(2007)。退休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及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3(2),27-35。
    連結:
  4. 林淑芬、王于寧、賴永僚(2008)。大學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之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2),73-85。
    連結:
  5. 林淑惠、黃韞臻(2008)。高中職學生學校生活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0(2),83-106。
    連結:
  6. 邱惠娟、童心怡(2010)。教師幸福感內涵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7,168-180。
    連結:
  7. 張芳全、夏麗鳳(2012)。新移民子女的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0,73-101。
    連結:
  8. 曾文志(2007)。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常識概念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8(4),471-441。
    連結:
  9. 黃長發(2006)。大學生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1),25-41。
    連結:
  10. 顏國樑、徐美雯(2012)。國中教師追求快樂取向、主觀幸福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8,93-126。
    連結:
  11. 魏美惠(2011)。幼兒教師幸福感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0(2),173-194。
    連結:
  12. 蘇嘉蓉、蕭佳純(2012)。教師心理幸福感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臺東縣國中教師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80,65-85。
    連結:
  13. 蔡進雄 (2012)。論幸福感的意涵及價值。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51。2013年5 月20 日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print.php?edm_no51&content_no=1437
  14. Argle, M.、施建彬譯、陸洛譯(1997)。幸福心理學。台北:巨流。
  15. Baumgardner, S. R.、Crothers, M. K.、李政賢譯(2011)。正向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16. Biswas-Diener, R.、Dean, B.、陳素惠譯(2010)。正向心理學教練服務—助人實務的快樂學。臺北市:心理。
  17. Diener, E.(1984).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95(3),542-575.
  18. Diener, E.,Seligman, M. E. P.(2004).Beyond money: Toward an economy of well-being.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5(1),1-31.
  19. Diener, E.,Seligman, M. E. P.(2002).Very happy people.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13(1),81-84.
  20. Diener, E.,Suh, E. M.,Lucas, R. E.,Smith, H. L.(1999).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ical Bulletin,125(2),276-302.
  21. Diener, E.,Suh, E. M.,Smith, H.,Shao, L.(1995).National differences in reported subjective well-being: Why do they occur?.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34(1),7-32.
  22. Headey, B.W.,Wearing, A. J.(1989).Personality ,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7,731-739.
  23. Klein, S.、陳素幸譯(2004)。不斷幸福論。臺北市:大塊文化。
  24. Lin, W.,Wang, L.,Chen, S.(2013).Abusive supervision and employee well-be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ower distance orientation.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62(2),308-329.
  25. Myers, D. G.,Diener, E.(1995).Who is happy?.Psychological Science,6(1),10-18.
  26. Odou, N.,Vella-Brodrick, D. A.(2013).The efficac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well-being and the role of mental imagery ability.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10(1),111-129.
  27. Seligman, M. E. P.、洪蘭譯(2003)。真實的快樂。臺北市:遠流。
  28. Simsek, O. F.(2013).Structural relations of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self-esteem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Attachment as moderator.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10(1),219-236.
  29. Suldo, S. M.,Friedrich, A. A.,White, T.,Farmer, J.,Minch, D.,Michalowski, J.(2009).Teacher support and adolescents' well-being: A mixed-methods investigation.School Psychology Review,38(1),67-85.
  30. Veenhoven, R.(1994).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s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 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32,101-160.
  31. Webb, R.,Vulliamy, G.,Sarja, A.,Hamalainen, S.,Polkonen, P.(2009).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teacher well-be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imary schools in England and Finland.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35(3),405-422.
  32. 方暄涵(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33. 向翠瑛(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34. 吳清山(2012)。教育幸福的理念與實踐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20,4-15。
  35. 吳淑敏(2005)。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教育學程大學生幸福感之效果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8(1),21-47。
  36. 吳淑敏(2003)。婦女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學刊,20,119-140。
  37. 李春嫣(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市,中原大學。
  38. 邢占軍(2005)。對主觀幸福感測量的反思。本土心理學,24,301-323。
  39. 林子雯(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40. 林子雯(2000)。成人學生角色扮演、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正修學報,13,269-290。
  41. 林翠玲(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42. 陳安妮(2010)。高中教師休閒利益感受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南地區高中教師為例。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6,179-194。
  43. 陳銀卿(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44.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45. 傅清雪(2012)。「幸福感教學」我們可以怎麼做?─英國社會與情緒發展學習方案(SEAL)的省思。教育研究月刊,218,120-128。
  46. 曾艾岑(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47. 黃怡禎(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48. 楊智翔(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49. 楊馥如(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50. 劉秀枝(2011)。私立幼兒園教師職場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6,87-115。
  51. 蔡進雄(2009)。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之研究:專業、情緒與靈性的觀點。臺北市:高等教育。
  52. 蔡進雄(2005)。學校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53. 鄭武俊(1986)。真善美人生—從短暫中求永恒。臺南:臺灣省立台南啟智學校。
  54. 蕭美雯(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55. 賴威岑(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東市,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56. 謝佩妤(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被引用次数
  1. 陳紫玲、洪怡靜(2015)。高中職餐旅群教師教學效能與幸福感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8(2),99-132。
  2. 賴志峰(2017)。國民小學校長幸福感之探究。清華教育學報,34(1),1-32。
  3. 劉乙儀(2021)。教保服務人員幸福感之初探。學校行政,132,31-52。
  4. 蘇芳儀,謝傳崇,李慧潔(2022)。國民小學校長正念與情緒智慧對幸福感影響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53(1),1-21。
  5. 楊錦登(2020)。正向情緒與心理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通識教育實踐與研究,28,71-132。
  6. (2016)。國民小學校長幸福感量表之建構。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9,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