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法理學/法社會學發展專題回顧:2014-2016年學界動態與文獻回顧

并列篇名

A Review of the Academic Activity and the Literature of Jurisprudence and Sociology of Law: From 2014 to 2016

DOI

10.6199/NTULJ.2017.46.SP.12

作者

莊世同(Shih-Tung Chuang)

关键词

法理學 ; 學界動態 ; 文獻回顧 ; 法概念論 ; 法學方法論與法律解釋論 ; 法價值論與法倫理學 ; 法體制論與法社會理論 ; jurisprudence ; academic activities ; literature review ; theories of the concept of law ; theories of legal methodology and legal interpretation ; theories of legal values and ethics ; theories of legal institutions and law in society

期刊名称

臺大法學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46卷S期(2017 / 11 / 01)

页次

1561 - 159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2014年至2016年國內法理學界的學術動態與出版著作為對象,進行回顧與整體評價。在出版著作方面,僅以這三年間出版的專書、論文集、期刊論文為回顧對象,由於專書與論文集整體著作數量較少,難以主題方式加以歸納評述,故以著作之出版年代先後順序進行文獻回顧,期刊論文則依法概念論、法學方法論與法律解釋論、法價值論與法倫理學、法體制論與法社會理論四項主題,對這三年間國內有關法理學研究主題的期刊論文進行審視回顧,然有鑑於論文數量相當龐大,因時間和精力有限難以作全面性回顧審視,故原則上只針對篇幅達二十頁以上之期刊論文進行文獻回顧,惟如果是就某篇論文予以反思檢討的評論文,由於涉及特定重要議題的學術討論,即使未達本文設定之論文篇幅,基於主題完整性的考量,則例外予以含括在內。以下,本文分別回顧「學界動態」(貳)、「專書與論文集」(參)、「期刊論文」(肆),接著進行「整體評價」(伍),最後則是「結語」(陸)。

英文摘要

This essay aims to review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th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jurisprudence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cludes reviewing books, collected essays, and journal articles. For books and collected essays, due to the less quantity, the review would proceed in the sequence of published year. In the review of journal articles, it would be taken in accordance with four topics: theories of the concept of law, theories of legal methodology and legal interpretation, theories of legal values and ethics, and theories of legal institutions and law in society. In principle, the present essay only reviews articles beyond 20 pages since the vast amount of them in these three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exceptions if they are review articles involving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f important issues. As follows, Part Two reviews the recent activities in the scholarship of jurisprudence. Part Three is the review of books and collected essays. Part Four reviews journal articles. Part Five proposes an overall assessment. And finally, Part Six concludes the essays with some remark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王照宇、顏厥安(2004)。由國際學術趨勢探討台灣法理學之研究發展。規範、論證與行動:法認識論論文集,臺北:
    連結:
  2. 石忠山(2014)。轉型社會的民主、人權與法治:關於「轉型正義」的若干反思。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2),3-25。
    連結:
  3. 石忠山(2015)。後國族時代的民主與法律:哈伯瑪斯政治思想的若干反思。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7(1),92-125。
    連結:
  4. 林立(2015)。探討哈伯瑪斯的「審議」學說對「直接民主」之態度:一個透過卡爾.施密特「憲法學」。長庚人文社會學報,8(1),72-104。
    連結:
  5. 林立(2015)。哈伯瑪斯法律哲學的轉折發展及其體系中道德與法律之關係的適切性。思與言,53(1),155-192。
    連結:
  6. 徐振雄(2014)。波斯納是不是後現代法學者?波斯納批判學院派道德主義者所隱含的後現代性探討。東海大學法學研究,44,26-51。
    連結:
  7. 莊世同(2016)。論平等與法治:評釋字728號解釋。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7,6-34。
    連結:
  8. 陳昭如(2014)。父姓的常規,母姓的權利:子女姓氏修法改革的法社會學考察。臺大法學論叢,43(2),280-350。
    連結:
  9. 陳昭如(2016)。從義務到權利:新舊母性主義下母性保護制度的轉向與重構。臺大法學論叢,45(特刊),1101-1147。
    連結:
  10. 陳閔翔(2014)。作為平等的正義:德沃金平等自由主義的理路與辯護。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1,99-129。
    連結:
  11. 黃舒芃(2016)。純粹法學如何看待規範與現實的關係?:以司法院釋字第728號解釋之檢討為例。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6,167-196。
    連結:
  12. 楊尚儒(2014)。再論國家元首之權威在Schmitt理論中之意義:與〈人格權威與政治秩序的形成〉一文商榷。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0,110-144。
    連結:
  13. 劉臺強(2014)。誰的觀點?誰的法律?對Hart的法律理論的批判。東吳法律學報,26(1),153-180。
    連結:
  14. 鍾芳樺(2013)。人格權威與政治秩序的形成:論權威與權力之區分在Carl Schmitt秩序理論與民主理論中的意義。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47,119-171。
    連結:
  15. 鍾芳樺(2016)。平等、規範與現實性:評黃舒芃與莊世同兩篇相關論文。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7,141-159。
    連結:
  16. 鍾芳樺(2014)。人格權威在法秩序與民主秩序中的意義:兼論Schmitt對威瑪共和總統的看法。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0,159-182。
    連結:
  17. 台灣法理學會網站,https://taplblog.wordpress.com/category/法理學知識庫/(最後瀏覽日:07/03/2017)。
  18. 台灣法理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法律哲學與刑法
  19. IVR相關訊息,網站:http://legalhistorytw.blogspot.tw/2012/12/2013.html(最後瀏覽日:07/03/2017)。
  20. http://philo.cicjc.com.cn/zh-tw(最後瀏覽日:07/03/2017)。
  21. http://www.lawandsociety.org/meetingsites.html(最後瀏覽日:07/03/2017)。
  22. 台灣法理學會成為IVR分會之訊息,參見:https://ivronlineblog.wordpress.com/2013/09/(最後瀏覽日:07/03/2017)。
  23. 台灣法理學會網站,https://taplblog.wordpress.com/category/最新消息/學術活動/(最後瀏覽日:07/03/2017)。
  24. http://ivr2017lisbon.org/(最後瀏覽日:08/22/2017)。
  25. 「東亞法哲學會議」會議議程,參見:http://www.law.sdu.edu.cn/userfiles/20140429/a7b37360-ad72-4058-9e40-896789765490.pdf(最後瀏覽日:07/03/2017)。
  26. 法與社會研討會會議主題及議程,請參見以下各網址:http://legalhistorytw.blogspot.tw/2012/12/2013.html;http://www.law.nccu.edu.tw/app/news.php?Sn=675;http://deptclaw.ccu.edu.tw/china/1040314.htm;http://www.ust.edu.tw/upload/files/「第一屆法與社會研討會暨第四屆基礎法學年會──跨領域整合研究及典範創新」議程.pdf(最後瀏覽日:07/03/2017)。
  27. 2015年IVR世界年會相關資訊,可參見:http://www.wikicfp.com/cfp/servlet/event.showcfp?eventid=40818©ownerid=69994(最後瀏覽日:08/22/2017)。
  28. 台灣法理學會網站,台灣法理學會2016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政法理學」,https://taplblog.wordpress.com/2016/02/15/(最後瀏覽日:07/03/2017)。
  29. 台灣法理學會網站,https://taplblog.wordpress.com/2015/02/25/annualcon2015/#more-485(最後瀏覽日:07/03/2017)。
  30. COLEMAN, JULES(2001).THE PRACTICE OF PRINCIPLE.
  31. DELVIN, PATRICK(1961).THE ENFORCEMENT OF MORALS.
  32. DWORKIN, RONALD(1978).TAKING RIGHTS SERIOUSLY.
  33. DWORKIN, RONALD(1986).LAW'S EMPIRE.
  34. DWORKIN, RONALD(2006).JUSTICE IN ROBES.
  35. Fuller, Lon L.(1957).Positivism and Fidelity to Law: a Reply to Professor Hart.HARV. LAW REV.,71,630-672.
  36. HART, H.L.A.(1994).THE CONCEPT OF LAW.
  37. HART, H.L.A.(1961).LAW, LIBERTY, AND MORALITY.
  38. HART, H.L.A.(1957).Positivism and Separation of Law and Morals.HARV. LAW REV.,71,593-629.
  39. RAZ, JOSEPH(1979).THE AUTHORITY OF LAW.
  40. 王曉丹(2014)。法律繼受與法律多重製圖:人口販運法制的案例。中研院法學期刊,15,85-125。
  41. 王曉丹(2014)。法律的壓制性與創造性:人權與人口販運法制的被害者主體。政大法學評論,137,43-77。
  42. 王鵬翔(2014)。接受的態度能夠證成法律的規範性嗎?:評莊世同〈法律的概念與法律規範性的來源:重省哈特的接受論證〉。中研院法學期刊,14,393-403。
  43. 王鵬翔、張永健(2015)。經驗面向的規範意義:論實證研究在法學中的角色。中研院法學期刊,17,210-279。
  44. 李俊增(2015)。論違憲審查之程序理性:從Dworkin獨白取向之裁判理論到Habermas之司法法律論辯理論。中研院法學期刊,16,136-200。
  45. 李茂生(2015)。應報、死刑與嚴罰的心理。中研院法學期刊,17,296-307。
  46. 徐振雄(2014)。「傾斜的」平行詮釋?論德沃金的墮胎倫理學。止善,16,106-126。
  47. 張嘉尹(2006)。二○○五年學界回顧(二):法理學。月旦法學雜誌,139,171-177。
  48. 張嘉尹(2015)。憲法學的新視野。臺北:五南。
  49. 莊世同(2013)。法律的概念與法律規範性的來源:重省哈特的接受論證。中研院法學期刊,13,1-36。
  50. 莊世同(2014)。法律的規範性與法官的義務:對三篇評論文的回應。中研院法學期刊,14,440-473。
  51. 許家馨(2014)。應報即復仇?:當代應報理論及其對死刑之意涵初探。中研院法學期刊,15,215-274。
  52. 許家馨(2015)。應報、憐憫與死刑:對三篇評論文的回應。中研院法學期刊,17,404-420。
  53. 許家馨(2014)。從「接受論證」到「深層內在觀點」:評莊世同〈法律的概念與法律規範性的來源:重省哈特的接受論證〉。中研院法學期刊,14,379-381。
  54. 郭書琴(2016)。法律人類學、法律知識與法律技術。臺北:元照。
  55. 陳昭如(2014)。打造墮胎權:解嚴前墮胎合法化的婦運法律動員與權利構框。中研院法學期刊,15,12-63。
  56. 陳惠馨(2015)。性別關係與法律:婚姻與家庭。臺北:元照。
  57. 陳景輝(2014)。哈特的接受論證與法律的規範性:對「莊世同/王鵬翔之爭」的評論。中研院法學期刊,14,413-421。
  58. 陳閔翔(2014)。權利與法治:德沃金法哲學的詮釋特徵與實踐意義。中研院法學期刊,14,488-523。
  59. 陳嘉銘(2015)。「人們尋求以惡還惡,若非如此即是奴隸」。中研院法學期刊,17,314-330。
  60. 黃維幸(2014)。現代法學方法新論。臺北:三民。
  61. 劉幸義(2015)。法律概念與體系結構:法學方法論文集,臺北:
  62. 劉幸義(2015)。法律推論與解釋:法學方法論文集,臺北:
  63. 劉幸義(2016)。正義、人權與枉法裁判:刑法論文集,臺北:
  64. 劉臺強(2014)。Alexy對Radbruch之惡法判斷公式的辯護。華岡法粹,57,142-169。
  65. 劉臺強(2014)。法律效力作為法律存在的方式。軍法專刊,60(2),113-132。
  66. 謝世民編(2015)。理由轉向:規範性之哲學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67. 謝世民編(2014)。以平等為本的自由主義:德沃金法政哲學研究。臺北:開學文化。
  68. 謝煜偉(2015)。寬容社會的曙光?從市民刑法的例外、犯罪事後處理機能、社會責任於個人責任的反饋回應三篇評論文。中研院法學期刊,17,372-391。
  69. 謝煜偉(2014)。重新檢視死刑的應報意義。中研院法學期刊,15,149-195。
  70. 簡資修(2014)。經濟推理與法律。臺北:元照。
  71. 顏厥安(2004)。二○○二年學界回顧:法理學部分。規範、論證與行動:法認識論論文集,臺北:
  72. 顏厥安(2015)。不再修補殺人機器:評論許家馨與謝煜偉教授有關死刑之文章。中研院法學期刊,17,337-366。
  73. 顏厥安(1998)。法與實踐理性。臺北: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