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九年一贯课程培养学生动手做能力课程规划之探讨─以手掷滑翔机为例
A Curriculum to Facilitate Pupils' Hands-on Abilities: Building Hand Launch Glider
李贤哲(Shyan-Jer Lee) ; 樊琳(Lynn Farh) ; 李文庆(Wen-Chin Lee)
课程与教学 ; 9 卷 1 期 (2006 / 01 / 01) , P81 - 98
繁体中文 DOI: 10.6384/CIQ.200601.0081
九年一贯课程 ; 基本能力 ; 动手做 ; 飞行教材 ; basic capability ; curriculum design ; flying course ; hands-on
- 李贤哲、李彦斌(2002)。以科学过程技能融入动手做工艺教材培养国小学童科学创造力。科学教育学刊,10(4),341-372。
连结: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1993).Benchmarks for scientific literac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arin. A. A.,Sund, R. B.(1989).Teaching science through discovery.London:Mernll Publishing Company..
- Cobet, W. W.,K. Tobin (ed.)(1993).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education.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 Daniels, H.,Bizar, M.(1998).Methods that matter Six structures fin best practice classroom.York, Maine:Stenhouse.
- 罗希哲、蔡慧音、詹为渊、石儒居(2010)。网路专题式学习应用於高中女学生STEM知识学习之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4(4),115-141。
- 游光昭、洪国峰、林坤谊(2010)。从反思与实践看国中生在科技实作活动中的学习历程表现。课程与教学,13(3),21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