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and Knowledge of Air Pollution
谢百淇(Paichi Pat Shein) ; 曾静雯(Ching-Wen Tseng) ; 陈继成(Chi-Chen Chen) ; 吴景达(Ching-Ta Wu)
环境教育研究 ; 14 卷 2 期 (2018 / 12 / 01) , P57 - 90
繁体中文 DOI: 10.6555/JEER.14.2.057
自然连结性 ; 空气污染 ; 风险论点 ; 细悬浮微粒 ; 环境议题 ; connectedness to nature ; air pollution ; risk argument ; particulate matter 2.5 ; environmental issues
- 任孟渊、许世璋(2015)。大学环境通识课群之教学内涵与成效分析。环境教育研究,11(2),107-146。
连结: - 周少凯、许舒婷(2010)。大学生环境认知、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岭东学报,27,85-113。
连结: - 周儒、潘淑兰、吴忠宏、(2013)。大学生面对全球暖化议题采取行动之影响因子研究。环境教育研究,10(1),1-34。
连结: - 洪荣昭、傅惠筠(2012)。大专校院学生节能减碳行为意图之研究。教育心理学报,44(2),373-388。
连结: - 许世璋(2003)。大学环境教育课程对於环境行动与其它环境素养变项之成效分析。科学教育学刊,11(1),97-119。
连结:
- 苏靖雅,谭跃(2023)。台湾报纸中空污风险的新闻框架:跨时的演变及其内涵。新闻学研究,154,55-112。
- 谢百淇,陈美智,姜幸钟(2020)。教师永续发展态度、空污风险论点与空污防治行为之关系研究。科学教育学刊,28(2),169-195。
- 谢百淇,项文雄,陈继成,郭哲凯(2021)。台湾南部某国立大学学生对空气污染防制政策支持度之研究。科学教育学刊,29(2),83-112。
- 谢百淇,杨筑钧(2022)。国家公园解说志工的生态认同之初探。科学教育学刊,30(2),171-192。
- 颜琼芬,刘品君,杨登顺,许彩梁(2021)。专题反思教学应用於PM_(2.5)空污环境行动课程之学习成效研究。科学教育学刊,29(S),4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