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國小校園服務方案之實施評估

并列篇名

Program Evaluation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Servic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DOI

10.6251/BEP.20060316

作者

趙曉美(Hsiao-Mei Chao);王麗斐(Li-Fei Wang);楊國如(Kuo-Ru Yang)

关键词

兒童諮商 ; 國小 ; 諮商心理師 ; 學校輔導工作 ; child counseling ; elementary school ;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 school counseling

期刊名称

教育心理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7卷4期(2006 / 06 / 01)

页次

345 - 3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評估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國小校園駐區服務方案」之實施成效。研究採取「多重向度評量(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策略,分别透過文件分析、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訪談進行。研究對象包括受輔兒童、諮商心理師與督導、輔導室主任、受輔兒童帶領人員等。研究結果顯示:(l)本方案的實施成效包括「有效協助兒童」、「紓解教師壓力,增進輔導知能」、「協助學校輔導室發揮功能」、以及「提供家長具體而有效的引導」。(2)成功的關鍵因素為「對方案的宣導與了解」、「將兒童生態系統納入諮商工作」、「諮商心理師體制外立場與專業品質」、「形成分工合作的團隊」、以及「專業督導的安排」。(3)阻礙的關鍵因素有:「不易取得家長同意書」、「諮商次數與時段的限制」與「陪同者安排的困難」。(4)建議「持續且常態性」辦理本方案,並對未来實施提供部份修正建議。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對實務與未来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未来提升國小兒童輔導諮商效能之参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Residential Counseling Psychology Servic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questionnaires, as well as focus group interviews. Participants were child clients, their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parents and teachers, and school counselor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roject was beneficial to child clients, teachers, parents and even school counseling centers. The successful key factors were thorough-preparation,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trustworthiness, team-work, and supervision. Barriers of the project included parental resistance, limitation in times and scheduling of counseling sessions, and inconvenience in escort arrangements. All participants unanimously recommended that the project be extended and run continuousl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s well as implementation are discussed.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林家興、洪雅琴(2001)。學校人員對國中輔導工作及專業輔導人員試辦方案之評估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2(2),103-120。
    連結:
  2. Bemak, F.(2000).Transforming the role of the counselor to provide leadership in educational reform through collaboration.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3,323-331.
  3. Clark, M. A.,Amatea, E.(2004).Teacher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school counselor contributions: Implications for program planning and training.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18(2),132-140.
  4. Green, A.,Keys, S. G.(2001).Expanding the development school paradigm: Meeting the need of the 21st century student.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5,84-95.
  5. Heppner, P. P.,Kivlghan, D. M.,Wampold, B. E.(1999).Research design in counseling.Pacific Grove, CA:Brooks/Cole.
  6. Hill, C. E.,Thompson, B. J.,Williams, E. N.(1997).A guide to conducting consensual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25,517-572.
  7. Keys, S. G.,Bemak, F.,Lockhart, E.(1998).Transforming school counseling to serve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at-risk youth.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76,381-388.
  8. Paisley, P. O.,McMahon, G.(2001).School counsel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5,106-115.
  9. Stiles, W. B.,Gordon, L. E.,Lani, J. A.,G. S. Tryon (Ed.)(2002).Session evaluation and the sessio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Counseling based on process research: Applying what we know,325-343.
  10. 王文秀(1999)。國小輔導相關人員對學校輔導工作者角色知覺與角色衝突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7,1-30。
  11. 王麗斐(2002)。建構國小輔導工作的未來。輔導季刊,38,1-7。
  12. 王麗斐(2002)。國小個案處理工作內涵之研究:實務經驗與未來方向。臺北:學富文化。
  13. 王麗斐、王文秀、羅明華(1998)。當諮商新手遇見兒童個案:一個探索性的研究。中華輔導學報,6,60-88。
  14. 王麗斐、趙曉美、楊國如(2005)。中國輔導學會主辦之「中國輔導學會2005年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關懷新弱勢族群與建立諮商與輔導的多元視角」。臺北:
  15. 余德慧、楊中芳、高尚仁合編(1991)。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臺北:遠流。
  16. 林美珠(2000)。國小輔導工作實施需要、現況與困境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8,51-76。
  17. 林家興(2002)。校際學生諮商中心試辦方案-協助情緒困擾與行爲偏差學生的另類模式。學生輔導,80,144-153。
  18. 徐堅璽、吳英璋(2003)。校園中輔導專業人員之角色功能-淺談國中輔導教師、心理師與社下師在教改潮流下之合作基礎。學生輔導,85,8-21。
  19. 翁毓秀、王文瑛(2001)。臺北市各級學校九十學年度社會工作試辦方案評估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 陳爲堅(2004)。學校憂鬱傾向學生推估及預防策略之研究。臺北: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
  21. 馮燕、林家興(2001)。臺北市八十九年各級學校社會工作試辦方案評估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2. 黃光國(2003)。中國人的權力遊戲。臺北:巨流。
  23.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九十三年度駐區兒童晤談專業人員實施計畫
  24. 趙曉美、潘淑芬(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家庭功能不足之適應欠佳兒童調查分析報告。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被引用次数
  1. 陳婉真,洪雅鳳,林傳陽,江守峻(2021)。心理師在學校輔導跨專業合作的現況與信念:應然面與實然面的落差。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4(1),55-84。
  2. 陳婉真、林耀盛、林郁倫、王鍾和(2014)。心理師校園駐區服務的困境、需求與挑戰由台北市國中輔導人員之觀點。輔導與諮商學報,36(1),37-64。
  3. 陳志平、孟瑛如、周台傑(2011)。國民中小學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多元介入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34,1-32。
  4. 程書珍、陳書梅(2013)。公共圖書館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國家圖書館館刊,102(2),1-34。
  5. 戴芳儀,陳婉真,宋宥賢,江守峻(2021)。國中導師對於輔導工作的觀點與挑戰:從專業典範差異看導師與輔導老師之跨領域合作。輔導與諮商學報,43(1),57-90。
  6. 杜淑芬(2015)。國小導師成功處理兒童欺凌行為的輔導策略分析。教育實踐與研究,28(1),99-130。
  7. 杜淑芬,王麗斐(2016)。諮商心理師與國小學校輔導行政人員跨專業合作面臨的諮商倫理議題與因應策略-以台北市駐區心理師方案為例。臺灣諮商心理學報,4(1),63-86。
  8. 杜淑芬、王麗斐(2009)。臺北市國小輔導人員與諮商心理師之有效跨專業合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1(S),295-320。
  9. 許育光(2011)。國小輔導教師之實務培訓與督導需求初探。教育實踐與研究,24(2),99-128。
  10. 許育光,刑志彬(2019)。臺灣學校心理師何去何從?-從現況評述、課程檢核到培育反思。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7(3),35-64。
  11. 許育光、刑志彬(2014)。學校心理師服務實務與模式建構初探:困境因應與專業發展期待分析。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9,117-150。
  12. 黃傳永,陳雁白,郭淑惠(2020)。國小輔導教師接受藝術治療培訓方案期間運用藝術媒材於兒童輔導之經驗探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7,51-83。
  13. 黃禎慧、陳婉眞、洪雅鳳、侯瑀彤、江守峻(2018)。心理師與學校輔導合作經驗初探:北部地區心理師之觀點。輔導與諮商學報,40(1),25-44。
  14. 雷雲霞(2018)。學校輔導人員運用系統觀案例之分享。諮商與輔導,395,35-36。
  15. 李佩珊(2022)。從生態系統理論探討校園霸凌的危機處理。學校行政,137,294-312。
  16. 李佩珊,方惠生(2022)。我國學校專業輔導人員制度25年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集刊,68(1),1-31。
  17. 林淑君、王麗斐(2015)。滴水穿石:某偏鄉國中駐校心理諮商介入方案之縱貫性追蹤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4),161-190。
  18. 劉宗幸,李鈺華(2023)。初探國中學校行政組織下的心理師與輔導教師之跨專業合作。輔導與諮商學報,45(2),1-26。
  19. 彭淑婷、許維素(2013)。學校輔導教師督導員的專業發展:「美國學校輔導教師學會全國模式」之介紹與啟發。中等教育,64(2),98-121。
  20. 彭韋銜,陳婉真,洪兆祥,江守峻(2019)。國中輔導教師與心理師的獨立分工、專業認可對工作壓力之關係:專業衝突的中介角色。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5(1),31-55。
  21. 彭秀玲,陳婉真,陳羽柔,洪逸珊,江守峻(2020)。與心理師跨專業合作在輔導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的中介角色。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7,121-148。
  22. 彭秀玲、陳婉真、洪雅鳳、邱郁涵、江守峻(2018)。輔導教師與心理師的跨專業合作量表之編製研究:輔導教師的觀點。測驗學刊,65(4),341-365。
  23. 沈慶鴻(2017)。缺角的學校諮商輔導工作:適應欠佳學生「親職支持外展方案」的行動研究經驗。輔導與諮商學報,38(2),25-52。
  24. 宋宥賢(2017)。臺灣國中中輟輔導復學資源運用之困境與相關挑戰:以生態系統論整合國中輔導教師觀點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48(2),53-84。
  25. 謝明瑾,王智弘(2016)。國民小學諮商心理師面臨保密議題倫理判斷歷程之敘說研究。臺灣諮商心理學報,4(1),17-43。
  26. 趙文滔(2015)。中小學輔導教師跨系統合作之成功經驗探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9,1-31。
  27. 趙曉美(2009)。國小高年級兒童在校情緒表現與教師介入策略之研究—教師的觀點。教育心理學報,41(2),405-425。
  28. 趙曉美、杜淑芬、王麗斐(2008)。國小駐校諮商心理師有效諮商策略之探索性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3),413-434。
  29. 趙曉美、王麗斐(2008)。國小兒童個案問題與輔導室對校外心理健康專業協助需求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北體學報,16,350-362。
  30. (2023)。跨專業合作的結與解:從輔導教師與心理師的觀點並行分析。教育學刊,6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