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改良版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

DOI

10.6778/NTTUERJ.200806.0151

作者

黃毅志(Yih-Jih Hwang)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臺東大學教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9卷1期(2008 / 06 / 01)

页次

151 - 15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王麗雲、游錦雲(2005)。學童社經背景與暑期經驗對暑期學習成就進展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1(4),1-41。
    連結:
  2. 林大森、陳憶芬(2006)。臺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2(4),35-70。
    連結:
  3. 陳怡靖(2001)。台灣地區高中/技職分流與教育機會不均等性之變遷。教育研究集刊,47,253-282。
    連結:
  4. 陳淑麗(2008)。二年級國語文補救教學研究-一個長時密集的介入方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3(2),27-48。
    連結:
  5. 陳淑麗、曾世杰、洪儷瑜(2006)。原住民國語文低成就學童文化與經驗本位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2),147-171。
    連結:
  6. 黃芳銘、楊世安(2006)。家庭因素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影響模式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1),159-183。
    連結:
  7. 黃毅志(2003)。「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師大教育研究集刊,49(4),1-31。
    連結:
  8. 黃毅志(2005)。教育研究中的「職業調查封閉式問卷」之信效度分析。師大教育研究集刊,51(4),43-71。
    連結:
  9. Carmines, E. G.,Zeller, R. A.(1979).Sage University Paper 17.Beverly Hills:Sage.
  10. Hollingshed, A. B.(1958).Social class and mental illness: A community study.New York:Wiley.
  11. Wonnacott, R. J.,Wonnacott, T. H.(1979).Econometrics.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12. 江民瑜(2006)。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行為之影響機制探討:以高雄縣市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6(1),41-81。
  13. 行政院主計處(1992)。中華民國職業標準分類。
  14. 巫有鎰(2007)。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原、漢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7(1),29-67。
  15. 周新富(2008)。社會階級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家庭資源為分析架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1-43。
  16. 周新富(2004)。家庭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學習與國中生能力分組關係之研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4(2),113-153。
  17. 林大森(2006)。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跨考數學議題之初探。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6(2),43-83。
  18. 林俊瑩(2004)。社會網絡與學校滿意度之關連性:以高雄縣市國小學生家長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4(1),113-147。
  19. 曾世杰、陳淑麗(2007)。注音補救教學對一年級低成就學童的教學成效實驗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0(3),53-77。
  20. 黃毅志(1998)。台灣地區新職業分類的建構與評估。調查研究,5,5-32。
  21. 台東縣政府委託專題研究結案報告
  22. 黃鴻文、武曉梅(2007)。我們要識字:一群國小補校中高齡婦女學生的課程觀。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7(1),69-110。
  23. 瞿海源主編(1998)。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三期第三次調查計劃執行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被引用次数
  1. 蔡建鈞、宣崇慧(2016)。學前識字困難高危險群幼兒之鑑別:學前教師評定搭配認知測驗兩階段篩選機制區辨效能之檢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1(2),27-56。
  2. 蔡秀蘭,周育如(2019)。學齡前幼兒之社會支配性與影響因素及其資源控制策略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50(4),685-705。
  3. 曾耀鋒、王敏東(2016)。我國大學校長之學經歷背景分析。人文社會學報,12(3),183-205。
  4. 陳成宏,胡志翔,林俊瑩(2020)。學校少數族群學生比例對其學習成就的影響。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51(2),1-26。
  5. 陳芬苓(2014)。女性新移民生活狀況的轉變與政策意涵。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7,29-59。
  6. 陳俐君、張芳全(2018)。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自然科學習興趣對自然科學習動機影響之縱貫性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2(2),1-33。
  7. 陳上迪,張德勝,王鴻哲(2022)。大學生教育抱負與職業抱負之縱貫性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7(3),147-176。
  8. 陳世昌,林大森(2022)。父母涉入在學童參與團體運動幸福愉悅感所扮演之角色。大專體育學刊,24(4),495-515。
  9. 陳淑敏(2012)。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背景變項、職場能力與其初職位置取得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8(3),33-71。
  10. 陳憶,陳柯玫(2022)。有工作,還是窮-我國工作貧窮因素之探討。逢甲人文社會學報,44,199-231。
  11. 胡志平、林帝佑(2013)。住宅標籤化與社區意識及維護績效路徑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應用。住宅學報,22(1),81-106。
  12. 黃國正(2008)。圖書館員職業聲望及其前景之探究。國家圖書館館刊,97(2),83-107。
  13. 黃建皓(2012)。家庭社經地位與班級經營效能對學生自我效能感之影響:階層線性模式分析。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8,107-130。
  14. 黃隆興、張德勝、王采薇(2010)。誰是資優生?國小資優生家庭背景之探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1,145-170。
  15. 黃偉婷、黃政仁(2017)。家庭資源、學習態度、多元入學管道與學習成效關聯性之研究:以臺灣某大學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2(4),117-143。
  16. 黃毅志、李佩嬛(2011)。原漢族群、家庭背景與高中職入學考試基測成績、教育分流:以臺東縣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1),193-226。
  17. 黃毅志、林慧敏(2016)。臺灣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與其他職業做比較。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4(3),29-64。
  18. 黃毅志、巫有鎰(2008)。2008年台東大學學生對學校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學校轉型與遷校、學生出路何在?。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2),197-220。
  19. 黃郁婷、吳佩青(2015)。屏東縣外籍配偶國中子女的族群認同與自尊之研究。學校行政,100,45-65。
  20. 簡瑋成,林信志(2019)。臺灣都會地區國小弱勢學生暑期學習活動資本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5(3),23-58。
  21. 賴慧敏、蕭錫錡、鄭博文、陳清檳(2015)。大學畢業生取得證照與薪資所得─傾向分數配對法之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3(1),071-111。
  22. 賴靜瑩、劉玲慧、廖年淼、楊家瑜(2012)。科技校院畢業生職場就業現況與相關影響因素之探究。教育與社會研究,25,33-72。
  23. 賴又禎、盧立卿、朱卉安(2016)。家庭社經對台灣北部嬰幼兒出生至二歲飲食攝取及生長發展之影響。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5(6),658-670。
  24. 林大森(2010)。學生選擇多元入學管道因素之探討:以四技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3),89-122。
  25. 林大森(2011)。教育與勞力市場之連結:分析臺灣專業證照的市場價值。社會科學論叢,5(1),39-83。
  26. 林秀錦、田佳靈(2016)。小學提供特殊兒童入學前轉銜服務之相關因素。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2,47-66。
  27. 林育陞(2020)。藝術治療融入教師心理健康方案之探究-正向心理學觀點。諮商與輔導,416,2-8。
  28. 劉家樺(2020)。高等教育的非金錢回報:論高等教育與非金錢收入工作特性、健康與福祉及成癮行為之關聯性。人口學刊,61,1-50。
  29. 劉嘉茹、侯依伶、邱美虹(2009)。探討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後國三學生科學態度變化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7(5),409-432。
  30. 劉若蘭、林大森(2011)。影響大學生畢業流向因素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19(1),101-144。
  31. 劉若蘭、林大森(2012)。家中第一代大學生的就學經驗、學習成果與畢業流向:與非第一代相比。教育實踐與研究,25(2),97-130。
  32. 羅健霖(2015)。不同階級國中生網路使用型態之研究。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1,49-68。
  33. 馬心怡,姜忠信,李宗芹(2019)。動勢取向舞蹈治療團體對女大學生身體意象之效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50(3),455-471。
  34. 蘇昱璇,蔡昂叡(2021)。育嬰假與學齡前幼兒發展之關聯。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9(4),73-118。
  35. 蘇政輝、陳必卿、張文真、宣崇慧、邱郁芬、余孟儒、王涵(2012)。學前聲韻處理、快速唸名與視覺記憶能力預測小一學童識字困難效能之檢測。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7(1),53-78。
  36. 蕭佳純(2009)。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學業表現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情形之探討。當代教育研究,17(3),1-40。
  37. 謝扶成,謝汝鳳,賴宏銓,鄭雅芬,黃琦婷,張鎮遠,姜錢珠,吳清山,王曉梅(2020)。臺北市中小學學生學習狀況調查研究。學校行政,126,118-139。
  38. 謝仁和、陳冠志、曹淑琳(2015)。臺灣自殺死亡率與經濟發展之實證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刊,1(1),11-23。
  39. 謝仁和、陳冠志、曹淑琳(2017)。社會經濟發展與暴力犯罪─2001 年至2012 年之時間序列分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1(1),1-32。
  40. 謝雨生、陳清淵(2011)。現代基因科技知識與基因科技風險態度之關係探討。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26,45-80。
  41. 謝雨生、陳郁安(2016)。臺灣民眾社經地位對環境行為的影響。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35,7-45。
  42. 謝志龍、莊致嘉(2016)。文化資本的代間傳遞與轉換對國中學生教育成就的影響。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3),163-195。
  43. 宣崇慧(2014)。二年級「持續型」與「晚發型」識字困難學童早期區辨效能之檢測。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9(2),61-86。
  44. 嚴嘉楓(2010)。以性別與社會階層觀點論身心障礙者的婚姻現況與困境。身心障礙研究,8(2),111-121。
  45. 葉芝君、邱欣怡、林俊瑩(2012)。社經背景、幼年受管教經驗與教養價值觀對學前教育階段家長管教子女方式的影響。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2,123-149。
  46. 詹秀雯、張芳全(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8(1),49-76。
  47. 詹秀雯、張芳全(2018)。基隆市國中生學習成就影響因素之縱貫性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49(2),1-32。
  48. 張芳全(2017)。家庭社經地位對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以幸福感為中介。學校行政,108,204-221。
  49. 張芳全(2017)。新移民語有助於學習表現嗎?。學校行政,109,21-42。
  50. 張芳全(2020)。國中生數學學習成就發展與影響因素研究:運用潛在成長曲線分析。學校行政,125,57-82。
  51. 張芳全(2021)。高中生數學素養表現因素之分析:以自我教育期望與數學學習動機為中介變項。學校行政,134,23-58。
  52. 張芳全(2021)。國中生的家庭背景、家庭學習資源、學習動機、教育期望、自然學習成就對數學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52(2),1-30。
  53. 張芳全(2021)。國中生的家庭社經地位、英語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成就之成長軌跡分析。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52(1),1-27。
  54. 張芳全(2021)。國中生會考成績之相關因素探究:以澎湖縣為例。學校行政,133,203-230。
  55. 張芳全(2022)。離島地區國中生的家庭社經地位與英語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以父親與自我教育期望為中介變項。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53(1),43-70。
  56. 張芳全(2022)。澎湖縣九年級生家庭社經地位與數學學習成就的關聯探究-以數學學習動機為中介變項。學校行政,140,323-350。
  57. 張芳全(2023)。國中生的家庭社經地位與學習成就差異之研究。學校行政,144,1-28。
  58. 張芳全,江淑芳(2020)。馬公國中九年級生背景因素與自律學習對英語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學校行政,126,86-117。
  59. 張芳全,王瀚(2014)。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的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文化資本與家庭氣氛之縱貫性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0(3),57-94。
  60. 張芳全、于文灝(2016)。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關係攻擊、同儕接納與自然科學習動機之縱貫性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8/29,53-80。
  61. 張芳全、張秀穗(2017)。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1(2),1-31。
  62. 張訓譯、徐千偉(2018)。社會階層與財務資本對教育分流之影響:以嘉義縣市高中職為例。中國行政評論,24(2),55-93。
  63. 鍾珮純、趙珮晴、陳柏霖、許嘉家、余民寧(2012)。教師心理健康狀態類型之初探。學校衛生,60,31-59。
  64. 鍾志從、陳欣希(2011)。幼兒於樂高活動中兩人合作模式的探討。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3,49-74。
  65. 周雅瑱,李宜玫(2020)。國小高年級家貧與一般學童的可能自我與成就目標之比較。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48,1-29。
  66. (2011)。臺灣高等教育擴張對職業成就的影響:世代、性別、性別化科系與初職社經地位的取得。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1(2),47-85。
  67. (2012)。多元智能、父母管教方式對自我概念影響之階層線性模式分析─新移民子女與本籍生之比較。教育研究學報,46(1),69-96。
  68. (2012)。國際新職業社經地位量表在臺灣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適用性:以面訪成年民眾職業調查為例。臺灣社會學刊,49,207-239。
  69. (2014)。新移民之子和一般臺灣兒童之敘說評價研究初探。臺東大學教育學報,25(2),31-57。
  70. (2015)。青少年家庭社會資本與主觀幸福感模型建構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生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3(2),23-50。
  71. (2018)。創業家職業地位認知在高等教育創業教育之影響力:以我國大學生為例。教育政策論壇,21(2),1-24。
  72. (2018)。台灣新住民與原漢族群學生教育抱負影響機制之研究。教育學報,46(1),51-72。
  73. (2020)。地方政府教育政策實施成效評估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3(2),31-63。
  74. (2020)。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工作滿意與離職意圖之變遷:1997年與2015年之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43(2),95-127。
  75. (2021)。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英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併列教育期望為中介變項。市北教育學刊,68,23-66。
  76. (2021)。學校、班級及學生因素對英文學習成就影響之多層次分析。教育研究學報,55(2),1-28。
  77. (2022)。補習有用嗎?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英語補習時間成長軌跡對英語學習成就的影響。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22(2),47-91。
  78. (2022)。特殊幼兒學業準備能力相關因素研究:SNELS次級資料分析。教育學報,50(1),87-108。
  79. (2023)。國中生的出生序對於學習成就之影響。市北教育學刊,72,1-36。
  80. (2024)。國中生的家庭社經地位與做家事時間成長軌跡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學校行政,152,312-341。
  81. (2024)。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與數學學習動機對數學補習時間變化軌跡的影響分析。教育研究學報,58(1),23-48。
  82. (2024)。家庭不同手足數的國中生學習成就差異之探討。學校行政,153,1-26。
  83. (2024)。網路使用對民衆社區意識的影響:兩種網路工具型態的比較分析。中國行政評論,30(2),7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