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灣輔導與諮商專業的繼承與開展:本土輔導與諮商專業發展的回顧與探索

并列篇名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 Review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

DOI

10.3966/172851862018100053001

作者

林幸台(Hsin-Tai Lin);王智弘(Chih-Hung Wang)

关键词

文化的繼承與融合 ; 本土化 ;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 ; 回顧與展望 ; 國際化 ; Indigenization ; internationalization ; inheritance and integration of culture ;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 Taiwan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Association

期刊名称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3期(2018 / 10 / 01)

页次

1 - 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創立即將屆滿六十年,一甲子的耕耘與貢獻使台灣輔導與諮商專業的發展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為紀錄與慶賀這一個專業發展的光輝時刻,特別規劃台灣輔導與諮商專業發展的回顧專題,透過對輔導與諮商學界進行邀稿與徵稿的程序,廣邀台灣輔導與諮商的優秀學者共同撰文,就輔導與諮商各專業研究領域之重要主題進行台灣輔導與諮商專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專題的發行則依稿件徵集與審查通過的進度分期刊出,本期的回顧與展望專題共收錄有五篇稿件,分別就家族治療、靈性諮商、敘事研究、心理位移與倫理研究等主題進行了本土發展的專業回顧與展望。這五篇論文不約而同的都提出了對台灣輔導與諮商專業本土發展與反思的議題,論文中既仔細回顧了輔導與諮商專業在家族治療、靈性諮商、敘事研究、心理位移與倫理研究等主題上的過去發展,也深入的反思其不足之處,更指出了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一甲子的歲月正適宜進行回顧與展望,台灣輔導與諮商專業多年來在國際化與本土化等重要議題的激盪下,如何在台灣本土進行持續的發展以及如何在亞洲與世界扮演積極貢獻的角色,這是本專題與本學報所關切的議題,對此,本文也在本專題論文的共識基礎之上,展望未來,提出文化的繼承與融合是台灣輔導與諮商專業的有利發展方向。

英文摘要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iwan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Association is about to celebrate its 60th anniversary.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ion of Taiwan's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hopes to record and celebrate th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 the glorious moment, the special issue of "Review of Taiwan's Counseling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 plann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invitation submit papers, the outstanding scholars in Taiwan who are working on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were invited to jointly write a review of Taiwan's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different professional research fields. The special issue is published in the current journal based on the invited papers. This review of the special issue consists of five papers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opic of family therapy, spiritual counseling, narrative research, psychological displacement and ethical research. These five papers focused on the local development and reflection of Taiwan's counseling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s. They not only carefully reviewed the past developments of counseling and counseling in family therapy, spiritual counseling, narrative research, psychological displacement and ethical research. They also deeply reflect on their shortcomings, and point out the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years of a Jiazi (sixty years) are suitable for retrospective and forward-look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digenization, the special issue also delineates how the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s should develop in Taiwan and what role they would play in Asia and the world.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strategies to inherit Chinese culture and integrate Chinese culture with Western culture are posit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Taiwan's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 in the futur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純娟(2006)。哀傷或不哀傷?當西方的哀傷治療遇上台灣的宗教信仰與民俗。生死學研究,3,93-131。
    連結:
  2. 江宛凌、陳慶福(2008)。以塔羅牌為諮商媒介所引發低自尊當事人之重要事件與晤談感受初探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4,107-145。
    連結:
  3. 余德慧(2005)。華人心性與倫理的複合式療法—華人文化心理治療的探原。本土心理學研究,24,7-48。
    連結:
  4. 余德慧、李維倫、林耀盛、余安邦、陳淑惠、許敏桃、石世明、Shieh, B. L.(2004)。倫理療癒作為建構臨床心理學本土化的起點。本土心理學研究,22,253-325。
    連結:
  5. 吳志文、葉光輝(2011)。雙元自主性的共存與範疇優勢性運作機制:以訊息區辨表現降低共同方法變異。中華心理學刊,53(1),59-77。
    連結:
  6. 李正源、紗娃.吉娃司(2010)。心理治療中的靈性召喚經驗:一位案主的觀點。諮商輔導學報,22,31-67。
    連結:
  7. 李岳庭(2018)。反思含攝文化下的Bowen理論及其運用在華人文化中。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3,23-44。
    連結:
  8. 李非、金樹人(2016)。心理位移日記書寫詞語結構與內涵之話語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7(3),305-327。
    連結:
  9. 李素芬、金樹人(2016)。憂鬱症團體領導者心理位移之影響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73-499。
    連結:
  10. 李維倫(2004)。作為倫理行動的心理治療。本土心理學研究,22,359-420。
    連結:
  11. 林瑋芳、黃金蘭、林以正(2015)。中庸與轉念:以字詞分析體現中庸思維之情緒調節動態歷程。本土心理學研究,44,119-150。
    連結:
  12. 金樹人(2010)。心理位移之結構特性及其辯證現象之分析:自我多重面向的敘寫與敘說。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8,187-229。
    連結:
  13. 洪莉竹(2018)。台灣諮商輔導倫理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3,151-190。
    連結:
  14. 洪莉竹(2016)。實務工作者面對倫理挑戰的考量與經驗─台灣諮商輔導倫理議題研究之探討。臺灣諮商心理學報,4(1),1-16。
    連結:
  15. 洪鎰昌、許忠仁(2015)。易經諮商的實務操作與案例。輔導季刊,51(3),1-8。
    連結:
  16. 夏允中、劉淑慧、王智弘、孫頌賢(2018)。靈性與安身立命:從四大存有問題建構貫串靈性與生涯的本土化理論。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1,1-26。
    連結:
  17. 孫頌賢、劉淑慧、王智弘、夏允中(2018)。證據導向實踐的諮商專業發展。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2,1-18。
    連結:
  18. 張仁和、黃金蘭、林以正(2010)。心理位移書寫法之位格特性驗證與療癒效果分析。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8,29-60。
    連結:
  19. 張仁和、黃金蘭、林以正(2013)。從情緒平和與止觀探討心理位移日記書寫方法的療癒機制。教育心理學報,44(3),589-607。
    連結:
  20. 莊慧美、卓紋君(2006)。大學生分離—個體化團體諮商之影響分析。中華輔導學報,19,73-107。
    連結:
  21. 陳秉華、范嵐欣、程玲玲(2014)。融入基督宗教/靈性的諮商督導團體成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6(1),93-116。
    連結:
  22. 陳秉華、范嵐欣、詹杏如(2016)。融入宗教/靈性的基督徒諮商員教育課程之成果評估。教育心理學報,47(4),501-523。
    連結:
  23. 陳秉華、黃奕暉、范嵐欣(2018)。融入宗教╱靈性的心理諮商在臺灣:回顧與展望。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3,45-80。
    連結:
  24. 陳秉華、詹杏如、、范嵐欣、Mullahy, M. J.(2015)。基督徒諮商師融入靈性的諮商實務經驗。教育心理學報,46(4),565-587。
    連結:
  25. 陳秉華、蔡秀玲、鄭玉英(2011)。心理諮商中上帝意象的使用。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1,127-157。
    連結:
  26. 陳景花、余民寧(2018)。正念在臺灣學校的影響:系統性回顧及後設分析。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1,67-103。
    連結:
  27. 黃士哲、葉光輝(2013)。父母教養方式對青少年雙元孝道信念的影響效果中介歷程的探討。本土心理學研究,39,119-164。
    連結:
  28. 黃宗堅(2010)。大學生親子三角關係配對類型及其親密關係滿意度:一個對偶資料的分析研究。中華心理學刊,52(1),25-46。
    連結:
  29. 黃俊翰、連廷嘉、林俊德(2013)。應用塔羅技術融入阿德勒取向青少年人際困擾諮商之任務分析。台灣遊戲治療學報,3,67-91。
    連結:
  30. 楊中芳(2010)。中庸實踐思維體系探研的初步進展。本土心理學研究,34,3-165。
    連結:
  31. 楊淑貞、林邦傑、沈湘縈(2007)。禪坐之自我療癒力及其對壓力、憂鬱、焦慮與幸福感影響之研究。玄奘佛學研究,7,63-103。
    連結:
  32. 葉光輝(2009)。華人孝道雙元模型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本土心理學研究,32,101-148。
    連結:
  33. 葉光輝(2009)。華人孝道雙元模型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本土心理學研究,32,101-148。
    連結:
  34. 賈紅鶯(2011)。家族治療的文化脈絡與靈性議題:家暴的困境、轉變與反思。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0,124 -149。
    連結:
  35. 鄭淑君、郭麗安(2008)。夫妻婚姻滿意度與其獨生子女三角關係運作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0(2),199-220。
    連結:
  36. 賴志超、蘇倫慧(2015)。正念、自我療癒力與心理適應:自我悲愍與自我貶抑的中介效果。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2(4),93-124。
    連結:
  37. 羅家玲、曾昭兒(2015)。流轉在正念減壓療法的苦與醒:一位負傷諮商師的敘說研究。生死學研究,18,33-64。
    連結:
  38. 蘇倫慧、賴志超、趙淑珠(2013)。親密關係、情緒與生活滿意度─正向情緒的中介效果。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5,55-86。
    連結:
  39. 釋宗白、金樹人(2010)。止觀、無住:「禪修正念團體」對實習諮商心理師自我關注與諮商實務影響之初探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2(1),163-184。
    連結:
  40. Corey, G.、Corey, M. S.、Callanan, P.、修慧蘭編譯、林蔚芳編譯、洪莉竹編譯(2011)。專業助人工作倫理。台北:雙葉書廊。
  41. Damon, W.(Ed.),Lerner, R. M.(Ed.)(1998).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1 , Theoret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New York, NY:Wiley.
  42. Fisher, C. B.、郎亞琴譯、張明松譯(2003)。解密倫理法:心理學家實務指導手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3. Liu, S. H.,Hung, J. P.,Peng, H. I.,Chang, C. H.,Lu, Y. J.(2016).Virtue Existential Career Model: A dialectic and integrative approach echoing eastern philosophy.Frontiers in Psychology,7,1761.
  44. Liu, S. H.,Lu, Y. J.,Deng, C. P.,Wang, C. H.,Keh, F. B.,Tsai, Y. C.(2015).Social practice of a career guidance project based on the wisdom of Classic of Changes.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9(2),50-64.
  45. Liu, S. H.,Wang, C. H.,Deng, C. P.,Keh, F. B.,Lu, Y. J.,Tsai, Y. C.(2014).Action research using a Chinese Career Model of the wisdom of Classic of Changes and its applications.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8(2),83-94.
  46. Pan, J. D. P.,Deng, L. Y. F.,Tsai, S. L.,Yuan, J. S. S.(2015).Perspectives of Taiwanese pastoral counselors on the use of scripture and prayer in the counseling process.Psychological Reports: Mental & Physical Health,116(2),543-563.
  47. Pan, J. D. P.,Deng, L. Y. F.,Tsai, S. L.,Yuan, J. S. S.(2013).Issues of integration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actice from pastoral counseling perspectives.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32(2),146-159.
  48. Welfel, E. R.、王文秀譯、廖宗慈譯、陳俊言譯、蔡欣憓譯、鍾榕芳譯、楊雅婷譯(2012)。諮商與心理治療倫理:準則、研究與新興議題。台北:心理出版社。
  49. 中國輔導學會編(1999)。輔導學大趨勢。台北=Taipei, Taiwan:心理出版社=Psychological Publishing。
  50. 牛格正(1980)。諮商倫理。輔導學報,3,193-226。
  51. 牛格正、王智弘(2010)。助人專業倫理。台北=Taipei, Taiwan:心靈工坊=Psygarden。
  52. 王芷薪、H.(2016)。彰化=Changhua, Taiwan,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53. 王智弘(2013)。從文化理解到含攝文化理論之建構:從助人專業倫理雙元模型到研究倫理雙元模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4),vi-xii。
  54. 王智弘(2013)。積極投入含攝文化理論建構:以助人專業倫理雙元模型為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3),vi-xi。
  55. 王智弘(2017)。探索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發展理路。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9(1),vi-xvii。
  56. 王智弘(2016)。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目標。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4),vii-x。
  57. 王智弘、劉淑慧、孫頌賢、夏允中(2017)。文化脈絡中的危機、轉機與復原力:本土諮商心理學研究的方向、目標與策略。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0,1-28。
  58. 王鵬(2016)。台北=Taipei, Taiwan,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59. 王鑾襄、賈紅鶯(2013)。Bowen自我分化理論與研究:近十年文獻分析初探。輔導季刊,49(4),27-39。
  60. 余安邦編(2017)。人文臨床與倫理療癒。台北=Taipei, Taiwan:五南=Wu-Nan。
  61. 余景文(2015)。高雄=Kaohsiung, Taiwan,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62. 余德慧(2006)。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癒。台北=Taipei, Taiwan:心靈工坊=PsyGarden。
  63. 李沂蓁(2014)。新北=New Taipei City, Taiwan,淡江大學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Tamkang University。
  64. 李秉倫(2013)。Bowen式家庭系統自我分化運用與跨文化上適用的省思。諮商與輔導,330,9-11。
  65. 李亭萱(2012)。台南=Tainan,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66. 李素芬(2009)。台北=Taipei, Taiwa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67. 李維倫、林耀盛、余德慧(2004)。文化的生成性與個人的生成性:一個非實體化的文化心理學論述。應用心理研究,34,145-194。
  68. 周謹平(2017)。台北=Taipei, Taiwan,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69. 林美珠、溫錦真(2018)。台灣敘事與諮商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3,81-116。
  70. 林家興(2014)。諮商專業倫理臨床應用與案例分析。台北=Taipei, Taiwan:心理出版社=Psychological Publishing Co., Ltd.。
  71. 金樹人(2010)。心理位移:位格特性與療癒效應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3,117-150。
  72. 金樹人(2010)。心理位移研究的趣與味:自性化過程的實踐。輔導季刊,47,1-6。
  73. 金樹人(200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Taipei, Taiwan: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74. 洪莉竹(2013)。學生輔導工作倫理守則暨案例分析。台北=Taipei, Taiwan:張老師文化=Living Psychology Publishers。
  75. 范馨云(2014)。臺北=Taipei, Taiwa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76. 徐巧玲(2006)。台北=Taipei, Taiwa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77. 翁逸馨(2014)。台北=Taipei, Taiwan,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78. 高行健(2018)。靈山。台北=Taipei, Taiwan:聯經=Linking Publishing。
  79. 涂耀丰(2015)。新北=New Taipei City, Taiwan,淡江大學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Tamkang University。
  80. 張元祐(2014)。台北=Taipei, Taiwan,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81. 張漢威(2013)。台北=Taipei, Taiwan,華梵大學哲學系=Huafan University。
  82. 陳秉華、何紀瑩(1998)。信仰與心理的整合歷程—一個默觀祈禱的經驗。世界心理衛生與輔導研討會,台北=Taipei, Taiwan:
  83. 陳秉華、黃素菲、李島鳳、張莉莉(1998)。心理與信仰的整合—一個諮商歷程中的個案研究。1998年宇宙光全人輔導健康家庭研討會,台北=Taipei, Taiwan:
  84. 陳珮怡(2007)。台北=Taipei, Taiwan,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Taipei Municip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85. 陳詞柔(2017)。花蓮=Hualien, Taiwan,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86. 傅偉勳(1999)。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Taipei, Taiwan:三民書局=Sanmin Book Company。
  87. 游敦皓(2013)。台北=Taipei, Taiwan,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88. 黃光國(2011)。心理學的科學革命方案。臺北=Taipei, Taiwan:心理=Psychological Publishing。
  89. 黃婷(2011)。澳門=Macau,澳門大學教育學院=University of Macau。
  90. 楊雯君(2014)。彰化=Changhua, Taiwan,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91. 葉一舵(2013)。台灣學校輔導發展史。台北=Taipei, Taiwan:心理出版社=Psycological Publishing。
  92. 葉光輝(2017)。從親子互動脈絡看華人性格的養成。台北=Taipei, Taiwan:五南=Wu-nan Culture Enterprise。
  93. 劉育君(2017)。彰化=Changhua, Taiwan,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94. 黎玉蘭(2017)。桃園=Taoyuan, Taiwan,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95. 龔靖淳(2006)。台北=Taipei, Taiwa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被引用次数
  1. 胡珈華(2021)。當西方諮商與現代華人文化碰撞時。輔導季刊,57(4),1-10。
  2. 廖偉舟(2022)。正念融入青少年三級輔導模式之探討。輔導與諮商學報,44(1),101-130。
  3. 蘇盈儀,繆妮晏,姜兆眉(2020)。社會建構教育學之在地實踐:自我覺察督導模式應用於大學層級諮商實習課程。教育研究集刊,66(4),39-77。